历史上这五位名臣、名将看似被冤杀,其实都死得并不冤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能人勇士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不过呢,这里面有很多人,明明立下大功,官位也做得挺高的,最后却还是被那些冷酷的皇帝给一刀咔嚓了,白白丢了性命。
人们常说,跟在皇帝身边就像跟老虎在一起一样危险,但其实,古代的皇帝权力并非无限大。好多国家大事,都得由宰相带着一大帮大臣一起商量着来,才能做出决定。更别提要杀人的这种“头等大事”了,那更是得慎重考虑。
要是你真去好好深挖那些历史事件,从头到尾都瞧仔细了,就会明白,那些大家以为被糊涂皇帝冤枉杀的忠臣猛将,其实他们死得也不委屈。
【年羹尧,招摇是作死的节奏】
年羹尧是雍正皇帝在清朝时候的亲信,到底有多亲呢?说起来,早在雍正还是“四阿哥”那会儿,年羹尧的妹妹就成了他的小老婆,而且两人关系还挺融洽的。
因此,年羹尧其实是雍正货真价实的大舅子,雍正对这位大舅子相当不错。在争夺皇位那会儿,年羹尧给雍正帮了大忙。所以,雍正一当上皇帝,头一年就把四川、陕西、甘肃、云南这四个省的所有军事大权都交给了年羹尧,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这可是个非常大的权力,就像让年羹尧做了西部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一样。
刚上任那会儿,年羹尧确实挺规矩的,什么事儿都先跟雍正说一声,照着雍正的意思,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年羹尧搞定青海那摊子事后,整个人就开始有些飘。他不仅时常找朝廷要大批的军费,还老想着让皇上提拔他看好的那些官员。这事儿吧,让当时管人事的隆科多特别不爽,他和年羹尧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很僵。隆科多经常跑去跟雍正说,得治治这个不懂规矩的大舅子。
雍正可能心里念着旧情,加上想到年羹尧以前立下的那些大功,一片忠心耿耿,所以就对他那贪心不足和嚣张跋扈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怎么惩罚。
但年羹尧这家伙,一点都没觉悟,反而变本加厉。在回京城见皇上的路上,他骑着大高马,耀武扬威,满街显摆。路过的官员见到他,居然还得磕头下跪,真是离谱!
这也太过分了!雍正一怒之下,决定要了年羹尧的命,直接赏给他三尺白绫,让他自己了断。不仅如此,他还把年羹尧的老爸年遐龄和哥哥年希尧的官职给撸了,虽然没定罪,但也算是惩罚了。年羹尧的次子年富更惨,被牵连斩首。其他的儿子,只要年满十五岁的,全都被发配到云贵、广西那些偏远地方去了。
要是年羹尧能明白自己在啥位置,哪会落到这步田地呢?
【韩信,别怪萧何诱杀】
韩信跟年羹尧挺像的,都是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一下子跌到了谷底,直接去了阴间。
韩信小时候过得挺不容易,家里穷,自己行为也不太招人待见。那会儿,他老往亭长家里跑,就想蹭顿饭。可亭长家的媳妇特别烦他,每次都早早地做好饭吃完,就是不想让他蹭。这样一来,韩信就只好饿着肚子,自己出去找吃的。还好,他碰上个好心的大妈,看他挺可怜的,就给了他一碗粥喝。
韩信不光得饿肚子,还得受那个粗鲁屠夫的气。对大多数男人来说,要人像狗一样从裤裆底下爬过去,那绝对是天大的耻辱,肯定立马就火了,得把对方好好教训一顿。
韩信确实是个不凡的人,所以他能够忍受那些难以想象的屈辱。他默默地咬牙坚持,心里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扭转自己的命运。
萧何绝对是他这辈子的大救星。那时候,所有人都当他是个没用的家伙,可萧何偏偏不这么看,他觉得这人是个宝贝。于是,萧何骑着快马,不分昼夜地追赶他,好不容易追上,就劝他投奔汉朝。
萧何又找他的铁哥们刘邦谈心,劝他大张旗鼓地搞个仪式,来一场热热闹闹的“登台任命丞相”的表演。
韩信的人生轨迹从此转了弯,不再是个无名小卒,整天瞎晃悠。他摇身一变,成了手握重兵,让四方都敬畏的大将军。
韩信为了回报萧何的赏识,同时也想让大家瞧瞧他的真本事,一开始就拼尽全力。他先是灭了魏国,又攻打赵国,接着让燕国投降,最后平定了齐国。这一连串的胜仗,让他立下无数大功,名声和威望一下子就涨了起来。就这样,他一路高升,最后当上了楚王,站到了人生的顶峰。
从一个被人看不起、穷困潦倒的小角色,一跃成为统领大军、称霸一方的王者,这种火箭般的升职速度简直太震撼了,把韩信都给冲昏了头。
当手下有个叫陈稀的将军决定反叛时,他居然没反对,默认了这事。那一刻,他好像忘了,当初是谁给了他立下那么多战功的机会。
到底是哪个家伙走上了祭坛接受将帅的任命,让一个原本平平无奇的小人物,一下子跃升成了地位显赫的大将军呢?
到底是谁在黑夜中奔波百里,把那份信任和仰慕的心意给了他呢?
一个不懂感恩的家伙,到头来肯定没啥好果子吃。你看,之前特别信任他的萧何丞相,现在直接把韩信当成了头号大敌,毕竟这家伙已经成了大汉的最大隐患!
那些心怀不轨的叛徒,最终都没啥好果子吃!在以前那封建的时候,搞叛乱可是罪大恶极,绝对没法饶恕。所以萧何二话不说,就把韩信给骗到了吕后面前。那时候,两边早就藏好了好多拿刀拿斧子的武士,一下子全冲了出来,干掉了这个大汉朝最让人头疼的麻烦!
韩信真是个被权力耍得团团转的家伙!他就像那条飞得太高,结果摔下来的龙,真是后悔也来不及啊!
【商鞅,政治的牺牲品】
跟前面那两位不一样,商鞅是个实实在在的法家铁粉,他可不是那种喜欢权力的家伙。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他的信念,就是要用法律来管好整个国家。
先秦那会儿,商鞅就像是秦国的大救星。他在城门口竖了根木头,这么一来二去,原本没啥名气的商鞅,就在秦国树立起威信来了。
到这时候,“杀人要偿命,伤人或偷盗就得受罚,其他的秦朝严刑峻法都废除”,这简单明了的“三条规矩”就深深印在大秦百姓的心里了。慢慢地,连秦国这个以前被看作偏僻落后地方的人们,也开始有了最基本的法律观念。
后来,商鞅搞了好多新政策,把之前那个又弱又乱的秦国,一点点给整强大了,老秦人这回算是挺直了腰板。但可惜啊,商鞅自己的腰却快要被砍成两段了!
商鞅搞的那些改革,动了秦国好多贵族的奶酪。这些贵族啊,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皇帝的亲戚朋友,他们联手起来,势力可大了。这些人啊,一心想要商鞅的命,非得整死他不可!
就算秦王想保护商鞅,但那股势力太过强大,让人不得不忌惮。结果,商鞅变法成功后,却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被用最残忍的方式——车裂给处死了!
做事留余地,别太过分,咱们现代人,也只能对倒霉的商鞅深深叹息了!
【白起,给被坑杀的战俘陪葬】
白起这人,要是跟《水浒传》里的李逵放一块儿,那真是有点类似,都像是“杀神”转世。不过,白起可比李逵狠多了,狠上百倍都不止。
在长平大战那会儿,这家伙干了件超级残忍的事,把四十万没武器的俘虏都给活埋了,想想都让人害怕。
没错,一个人要是杀气过重,迟早会遭到报应。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自以为立下大功,变得傲慢无礼。这种做法惹恼了秦国的不少王公大臣,其中就包括当时的丞相范雎。
那时候,白起这个强硬派死活要打赵国,可范雎却跟秦王说:“咱们拿点地儿,跟赵国和解算了!”谁承想,秦王一听范雎的话,就让赵国赔了六座城来求和。
这事儿把白起惹毛了。后来,秦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本来想让白起当主帅,可他却说自己病了,不去。结果,就换成了王龁当将军。这么一来二去,打了足足八九个月,邯郸城还是跟铁桶一样,攻不下来。
白起一听这事,心里头直嘀咕,怪秦主当初没听他的劝,这才闹成现在这样。他摆出一副了不起的样子,傲气冲天,连普通老百姓见了都得撇嘴,更别说秦主那种大人物了。
结果,一道要命的命令突然传来,白起在临死前猛地回想起自己曾经活埋的那四十万战俘。他不由得感慨:“这四十万条人命来找我报仇了,我也是时候还债了!”话音未落,他便自行了断了。
【吕不韦,奇货可居后的代价】
秦始皇嬴政能坐上这千古皇帝的宝座,最该感激的就是吕不韦。要是没有吕不韦,嬴政的路可能就没那么顺了。吕不韦对他的帮助,那可不是一点半点。嬴政能成就这番霸业,吕不韦绝对是头号功臣。
吕不韦本质上是个商人,但他可不是那种老老实实的生意人。他脑子里总爱冒出些新奇念头,梦想着做成一桩轰动整个天下的超级大生意。
那时候,他心里明白,这桩生意要是做成了,下半辈子就享福了;要是搞砸了,那可就得掉脑袋!
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把赵国那个潜力股子楚带回秦国,还花了大价钱收买华阳夫人,让她去说服秦国的当家人安国君,把子楚认作儿子。这一连串的操作,在钞票的开路下,进行得异常顺畅。看来老话说得没错,钱能通神啊!
子楚瞧上了跳舞的赵姬,两人有了孩子,就是嬴政。说来也怪,没过多久,安国君就突然去世了。更逗的是,他当太子都四十多年了,秦王的位置还没坐几天,就只好让位给了子楚这个“意外收获”的儿子。
子楚身体一直不好,做了三年国王后就离世了。从那以后,嬴政就当上了国王,他让吕不韦做了丞相,还亲切地叫他“仲父”。
一开始,嬴政特别听吕不韦的话,吕不韦呢,也全心全意地帮着管理国家大事,整个秦朝朝廷都弥漫着一种君臣和睦的气氛。
嬴政慢慢长大,人也变得越来越明白事理,同时,他对权力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再加上,他母亲赵姬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传到了他耳朵里,这让他对两个人恨得咬牙切齿。一个是赵姬的男宠嫪毐,另一个就是他的仲父吕不韦。
嬴政翅膀硬了,他开始一步步把朝廷抓在自己手里。他动作快得很,一下子就把嫪毐给干掉了,然后又立马把吕不韦的丞相位子给撤了。
尽管嬴政心里头不忍对仲父下手,但吕不韦被吓得不轻,整天心神不宁,最后实在受不了,就自己喝了毒药死了。
【结语】
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拼尽全力去追求。但那些真的爬到了成功顶峰的人,往往会陷入“势力压人”的困境,一不小心就可能从高处摔下来,而且一旦摔下去,就会摔个稀巴烂,再也爬不起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