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动荡中,后缗的选择改变了整个王朝的命运走向?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从王妃到遗孀的生死逃亡
夏朝动荡中的王妃
后缗(min)这个名字,在夏朝历史中,就像一颗被风沙所盖住的明珠。她是夏王姒相的老婆,少康的娘,对夏王朝的兴盛衰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因为后羿和寒浞的反叛,夏朝陷入了极大的混乱,而且这个时期便显得特别关键。
斟灌城破后的逃亡
那会儿夏王姒相为躲避战乱,领着后缗,将都城迁移至帝丘。靠着斟灌氏部落的庇护,在寒浞的势力范围内,艰难地去寻觅着能够生存下去的可能。不过寒浞的儿子浇带领军队,把斟灌城占领了。
在兵器相互交错时,姒相拔出佩剑,决然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怀有身孕的后缗,在侍卫的保护下,从城墙的狗洞爬出。此细节在《左传》中有清晰记载,而且她逃跑的路线也标注得明明白白,是逃到了山东济宁的娘家有仍氏。
在有仍氏的艰难生活
后缗逃到有仍氏部落,而且在此生下少康。史书记载她,“日食藜藿;夜织葛布”在有仍氏低调地生活着,直到少康降生。
保护遗腹子的惊险时刻
这个没爹孩子出生之后,却让后缗陷入了一种全新的麻烦当中。寒浞知道夏王室还有血脉在世上,就马上派手下过去追杀少康。
为了保证少康的安全,后缗得特别小心地应对各种情形。按照《帝王世纪》的记载曾经有个刺客突然闯进来,但后缗还是很镇定,竟然让刺客以为自己找错人了。
从复国推手到历史隐者
传递复国使命
少康十二岁那年,后缗带着儿子跪在宗庙前,将染血的青铜短剑递给他,这把剑正是姒相自刎时的佩剑。据《帝王世纪》记载后缗只说了一句话:"你父亲用此剑结束性命,你要用它重开夏室。"从此,少康白天放羊,夜里跟舅舅学习兵法
送子避难有虞氏
为躲开寒浞的追杀,后缗做了个决定。她让少康偷偷地去往有虞氏部落。《左传》提到了这事,而且为保障儿子的安全,后缗安排得很细致,特别小心,还展现出很大的决心。
助力少康中兴夏朝
少康二十岁的时候,联合斟灌氏、斟鄩氏进行反攻。而后缗呢,虽未身处前线,但是她在后方一定也是心系着战事的。少康最为关键的“纶地之战”能够成功光复夏朝,其实这当中少不了后缗对少康多年来的教导与支持。
夏朝光复后的隐退
夏朝光复之后,后缗却在史书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后缗在临终之际留下了一些物品,或许是想要“与先王一同见证兴衰变迁”,然而其具体的状况已然难以去追查考究了。
我眼中的后缗
看着少康在战车上高高举起玄圭,这一刻我马上就明了后缗为何能在历史长河中变为一种象征。她不像人们一般认为的王后那般,更似一个极具韧性的织布女。从钻过狗洞以求保命,到给儿子缝制传递暗号的布,她将女性的生存智慧展现得极为充分,以织布机抵御刀剑,借麻线传递消息。这种能力,即便现代的特工瞧见了,也定然会由衷地佩服,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最让我佩服的是,她懂得激流勇退。少康复国之后,本可当太后享受清福,偏偏要躲进山里去捶打葛布。这让我想起老家那些干完大事就悄然消失的老辈人,他们总是说:“功德足够了就该退场。”或许后缗早就参透了权力游戏那本质的东西。
【相关权威参考来源和文献:《左传·哀公元年》《潜夫论·五德志》《列女传·仁智·晋羊叔姬》《申鉴·杂言上》《续山东考古录》卷之二十五《济宁直隶州》《中国古代史》《史记·楚世家》 《路史》《竹书纪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