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贪官”双双落马!被查不到一星期,丈夫同月被查震惊全国

趣闻事 6天前 阅读数 14 #推荐
【从文化殿堂到铁窗生涯,女副省长的坠落之路】

2025年4月23日,北京某看守所提审室里,赵金云盯着墙上的电子日历发呆。整整三年前的同一天,她还在读者出版集团的办公室里,亲手为《读者》杂志写下“廉洁自律”的卷首语。如今,这位曾执掌西北文化重镇的女强人,却因涉嫌受贿被最高检批捕,与丈夫包东红双双成为阶下囚。

【人物沉浮:从西北才女到“贪腐夫妻档”】

1. 文化精英的“双面人生”

在兰州大学校友录上,赵金云的简介还闪着金光:西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可翻开她的受贿账本,却写满令人咂舌的交易:

2018年任读者出版集团总经理时,将中小学教辅印刷订单指定给亲属公司,每本书抽成0.3元

2021年插手民航机场扩建项目,收受建筑商赠送的海南别墅

2023年分管医疗期间,默许亲属垄断全省120救护车采购

“她开会时总强调‘文化人要守得住清贫’,转头就收下开发商送的金条。”一位曾共事的老编辑摇头叹息。

2. 税务局长丈夫的“捞钱三十六计”

赵金云的丈夫包东红也不遑多让。在陕西税务系统任职期间,这对夫妻玩转“贪腐二人转”:

阴阳合同:企业通过赵金云拿项目,包东红帮忙做假账逃税

影子公司:用亲戚名义注册空壳公司,五年虚开发票12亿元

雅贿暗流:收受名家字画68幅,其中一幅徐悲鸿《骏马图》价值超千万

2024年11月1日包东红被查时,办案人员在他办公室搜出整箱未拆封的茅台,酒盒里塞满金条。

【触目惊心:起底“家庭式腐败”五大套路】

1. “读书人”的生意经

在读者出版集团任职期间,赵金云把文化招牌变成摇钱树:

将《读者》封面广告位卖给保健品公司,单期收费80万元

要求印刷厂每印1万册杂志“进贡”500元

挪用“农家书屋”专项经费购买理财产品

最讽刺的是,她曾主持编纂《陇原廉吏传》,却在书中夹带私货,为行贿企业树碑立传。

2. 医疗领域的“吸血链”

2022年升任副省长分管卫健系统后,赵金云的贪欲伸向救命钱:

操控药品集中采购,每支胰岛素加价15元“孝敬费”

在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中,指定使用亲属代理的劣质建材

默许民营医院挂靠三甲医院牌子,每年收取“品牌使用费”

兰州市某三甲医院护士透露:“急救车上的呼吸机都是二手翻新的,领导们却坐着百万豪车来视察。”

3. “雅腐”外衣下的疯狂

办案人员清查赵金云住宅时,发现令人咋舌的收藏:

地下室堆着2吨现金,部分已经发霉

保险柜藏有25公斤金条,刻着“读者传媒十周年”字样

书房挂着某落马高官赠送的“清正廉洁”字画

“她特别喜欢在文化活动现场收红包,说这是‘文人雅士的礼节’。”专案组负责人说。

【深度剖析:贪腐夫妻为何能横行十年?】

1. 圈子文化的“保护伞”

赵金云夫妇深耕“三圈同盟”:

文化圈:利用《读者》影响力结交文艺界大佬

学术圈:通过九三学社身份打造学者形象

商圈:与西北地产商组建“黄河会”利益集团

某退休老干部痛心疾首:“他们家的周末茶话会,比省委常委会还热闹!”

2. 监管漏洞的“七寸”

项目审批:将重大工程拆分成若干小项目规避招标

资产转移:通过地下钱庄将赃款洗白成“海外版税”

信息隔离:赵金云分管民政,包东红掌控税务,形成反侦察闭环

审计专家指出:“他们甚至伪造了200多张贫困学生助学金发放表来平账。”

【雷霆行动:中央巡视组的破局之策】

1. 一封匿名信的蝴蝶效应

2024年9月,中央巡视组收到兰州某印刷厂工人的举报信,字迹歪斜却力透纸背:“赵省长侄儿开的印刷厂,机器都是日本淘汰的二手货,印出来的教科书缺页透墨,娃娃们眼睛都看坏了……”

这封信成为突破“西北腐败网”的关键线索。三个月内,巡视组暗访36家企业,掌握赵氏家族转移资产的铁证。

2. 大数据揪出“隐形富豪”

纪检监察部门运用新技术手段:

通过税控系统比对,发现包东红亲属账户异常流水

卫星遥感显示赵家海南别墅占地超审批面积3倍

区块链技术追溯字画来源,锁定权钱交易链条

“我们在赵金云电子书阅读器里,发现加密的受贿记录。”技术人员透露。

【警示录:莫让书香变铜臭】

站在读者出版集团大楼前,望着“读者杂志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的巨幅海报,不禁想起老员工的话:“当年我们校对错别字要扣奖金,现在领导们贪污千万却心安理得。”

重建清风正气,还需更漫长的努力。

(本文综合中央纪委通报及多方信源,部分细节脱敏处理。反腐倡廉,人人有责。)

点击“关注”,听胡同口的热乎气儿,唠老百姓的身边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趣闻事

趣闻事

用幽默风趣,为你讲身边事。讲清楚,讲明白,看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