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太大!神舟十八号明明安全返回,3名航天员的脸为什么浮肿?
2024年11月4日凌晨1点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勇敢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完成了长达六个月的太空任务后依次出舱,标志着这次任务的圆满成功。然而,细心的人们发现,当航天员被抬出舱门时,他们的脸明显浮肿。为什么三名航天员的脸会浮肿?这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1. 神舟十八号返回情况
神舟十八号任务历时半年,期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11月4日,飞船的返回舱按计划进入地球大气层,成功降落在预定地点。这次任务的技术上没有大的失误,但着陆过程中,返回舱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由于强风影响,返回舱没能如预期那样垂直降落,影响了回收操作的顺利进行。
当返回舱着陆后,地面人员迅速抵达现场。然而,由于航天员在长时间失重环境下生活,他们的身体对地球重力的再适应变得格外困难。三名航天员被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地抬出舱门,透过镜头,可以看到他们的脸明显浮肿,这一幕让人感受到太空生活对航天员身体的巨大影响,看起来真有点心疼。
2. 航天员面部浮肿的原因
微重力环境的影响:航天员面部浮肿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太空中生活了六个月,微重力环境改变了人体的血液和体液分布。在地球上,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和体液主要集中在下半身;而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血液会涌向上半身,尤其是头部和面部,这就是为什么航天员的脸看起来会浮肿。长时间处于微重力环境下,这种现象会持续影响体内的循环系统,使得面部浮肿更加显著。
生活环境和压力:太空生活并不像地球上那样舒适。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工作繁重,而且生活环境封闭,也无法像在地球上一样进行日常的面部清洁和保养。此外,长期处于无重力环境、封闭的太空舱和高强度工作压力下,航天员的身体无法得到充分休息,这也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浮肿反应。
3. 太空对航天员身体的其他影响
除了面部浮肿,航天员在重返地球时往往会感到全身酸痛和疲惫。例如,神舟十六号的航天员曾报告过肌肉和骨骼系统在太空中的明显变化。长时间处于微重力环境会导致肌肉萎缩和骨密度下降,返回地球后,重力的突然恢复使得身体极易疲惫,甚至无法自行站立和行走。
还有就是太空饮食与地球上有很大不同。航天员需要在失重环境下进食,食物不会自然下落,食物碎屑的漂浮也可能会影响设备或吸入气道,因此需要极为小心。长期饮食不便会影响消化系统,使得身体回到地球后仍然需要时间适应正常饮食。
还有一个就是血管压迫问题,血液向头部聚集,不仅使脸部浮肿,还会对航天员的眼球和视神经造成压迫。因此,很多航天员在落地后出现视力问题,甚至短暂失明,必须通过缓慢调整才能恢复。
太空环境中的缺钙现象也非常普遍。由于骨骼在失重状态下无法像地球上那样承受压力,骨质会逐渐疏松,容易导致身体虚弱。为了防止受伤,航天员在返回地球后需要避免过多的走动,防止骨折等问题。
4. 航天员回来后如何恢复呢?
返回地球后,航天员的第一任务就是进行身体的功能恢复训练。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太空环境中,他们的身体对重力的适应能力减弱,需要通过物理治疗恢复行走、站立等基本动作。一般情况下,这种恢复过程需要持续三到四周。
除了生理上的恢复,航天员还需要接受心理调节。长期在太空中的孤独和紧张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精神健康,通常会有专业的心理医生为他们提供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身体和心理恢复都达到稳定状态后,航天员会进入观察期,确保没有其他潜在问题。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月,航天员需要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评估,直到他们能够再次投入训练或其他任务。
航天员的每一次太空任务都充满了挑战和牺牲,神舟十八号的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但他们所经历的艰辛远超想象。从微重力环境带来的生理变化,到重返地球时的种种不适,这些都显示出太空探索对人体的严峻考验。虽然他们的面部浮肿在返航后的镜头中显得明显,但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蕴含的是航天员无比坚韧的精神和为科学探索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进步离不开这些航天英雄的贡献。每一次返回地球,虽然都是“平安归来”,但他们的牺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动容。太空探索是人类未来的重要一步,而这些勇敢的航天员,正是这条道路上不畏艰险的开拓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