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固态电池研发遇挫,新能源汽车面临挑战,技术突破路在何方

乘风破浪说车阿 1周前 (05-02) 阅读数 8 #汽车

为啥曾经牛气冲天的日本汽车,现在总被人“打脸”?

说起日本汽车,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号,巅峰时期在全球市场占了35%的份额,技术更是被捧上了天。

但现在,咋感觉风向变了呢?

时不时就冒出个“被打脸”的新闻。

就拿固态电池这事儿来说,日本车企不是号称要领先中国20年吗?

结果呢?

砸了965亿人民币进去,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固态电池那是寄予厚望。

想着靠这玩意儿,重回巅峰。

结果,现在量产时间表直接推迟到2030年,这钱眼瞅着就要打水漂了。

你品,你细品,这落差是不是有点大?

更扎心的是,人家中国这边,青岛已经开始试生产全球第一条20Ah高性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了,这速度,简直了!

再看看丰田的工程师,还在实验室里吭哧吭哧地调试那0.1毫米级的电芯,这对比,简直是降维打击啊!

这还不算完,2023年丰田固态电池原型车测试结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哪哪都不尽如人意。

你说,这脸打得疼不疼?

日企也不是完全坐以待毙。

这不,2024年3月,本田就拉着GS Yuasa要一起搞固态电池,想“抱团取暖”。

但这效果咋样,还真不好说。

技术这东西,不是人多就能解决的。

反观中国这边,那叫一个生机勃勃。

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这目标可不是说说而已。

比亚迪、广汽埃安都在加速布局,智己L6、广汽昊铂更是直接把全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搬到了生产线上。

宁德时代也不甘示弱,凝聚态电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这速度,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你说,为啥中国能这么快?

这里面,"产研一体化"绝对是关键。日本企业研发投入转化率只有中国的42%,说白了,就是研发和生产脱节了。而中国这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研发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要我说,丰田章男心里也是门儿清。虽然嘴上说着“中国电动汽车没啥技术含量”,但人家早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了,积累了1300多项相关专利。这叫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光有技术储备还不够。你看,日本汽车产业协会(JAMA)现在就开始呼吁政府加大对氢能源汽车的支持了。咋回事?这是想两条腿走路,给自己留条后路呢!日本政府也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想解决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

再看看市场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比高达70.4%,对市场增量的贡献更是达到了92%。比亚迪更是连续4年全球销量第一。这成绩,足以让任何竞争对手胆寒。连《日本经济新闻》都承认,日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落后中国。

这固态电池,说白了就是新能源汽车的“胜负手”。谁能率先搞定它,谁就能在未来十年占据领先地位。现在,中国就是在铆足了劲儿往前冲。而当丰田工程师还在实验室里抠细节的时候,中国的全固态电池产业链已经开始试生产了。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时代变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市场、政策,缺一不可。

这不,日企自己都说了:固态电池研发被打脸了!

中国新能源,未来还会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拭目以待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乘风破浪说车阿

乘风破浪说车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