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梁思成出车祸,女友林徽因贴身照料,准婆婆大骂:不知廉耻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民国著名的一对才子佳人,更是近代史上为建筑学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伉俪。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璧人在结合之前,却遭到了男方母亲的极力反对。
而她之所以如此抗拒儿子的婚事,就是因为曾看见未过门的儿媳贴身照顾梁思成。
1923年,梁思成从菲律宾买了一辆摩托车,载着弟弟一起参加“五七国耻日”游行。
但当他开着摩托车,载着自己的弟弟在北京的大街上风驰电掣时,一辆轿车突然从拐弯出现,把兄弟俩直接撞飞了。
这一撞可了不得,梁思成腿部骨折,需要住院休养。对于梁思成而言,突然的受伤让他懊恼不已。
原本,他是清华有名的才子,不仅精通乐器,更是文笔斐然,才气纵横。
更难得的是他还拥有一腔济世报国之心,于是,十八岁开始他就成了清华大学的风云人物。
而且他还在父辈的撮合下对只有金钗之年的林徽因动了心。在家长的支持下,他顺利与这个才名极盛的小姑娘订了婚。
一直以来,梁思成都过得顺风顺水,甚至不久后他就要按照原计划出国留学了。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梁思成很挫败,也让他组织学生示威游行的计划落了空。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车祸却意外让他和未婚妻林徽因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当只有十九岁的林徽因款款走进病房时,梁思成都呆住了。
他觉得死气沉沉的病房都让林徽因带来的活泼与生气冲散了。他迫不及待的和林徽因交谈起来,而林徽因也很心疼未婚夫。
她给梁思成喂饭,喂药,擦身,暧昧的情愫在这两人间流淌。任谁见了这一幕也会感到高兴,但有一个人例外,她就是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
李蕙仙来医院探望儿子,她站在窗外,静静看着房间内儿子和林徽因的亲密互动。
她冷着脸,大步走进病房,重重的咳嗽了一声。这声响惊动了小两口,林徽因赶忙起身给婆婆问好。
李蕙仙没有理会,看过儿子的病情后就转身对林徽因怒斥道:
“你还没过门,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就给男人擦身子喂饭,这样不知廉耻,亏你读了这么多年书。”
未来婆婆的一番话不仅击碎了林徽因的自尊,更让她内心对婚后的生活产生了恐慌。
她是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女子,对繁文缛节本来就不敏感。
更何况自己和梁思成既有父母之命,又是两情相悦,自己照顾他也是正常的。她不理解李蕙仙为何这样说自己。
但李蕙仙只是个传统本分的妇人,追求的是矜持端庄,对热情活泼的林徽因没有好感。更何况她目睹了林徽因给儿子擦身的这一幕。
一时间,李蕙仙开始旗帜鲜明的反对起这门婚事来。
而她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林徽因虽然受过教育,但却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作风开放,恐怕以后不能做个安分守己的媳妇。
而且还没过门就贴身照顾夫婿,实在是有伤风化。李蕙仙的想法虽然老旧保守,但在当时却是主流的思想。
梁启超虽然很喜欢林徽因,也有着和林徽因一样的西式思想。但对于儿子的母亲,自己的夫人,他却不能真的和她争论什么。
毕竟妻子的考虑也有她的道理,梁家毕竟是传统人家。一时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就陷入了僵局。
而夹在母亲和爱人中间的梁思成也很为难,一方面是慈爱的母亲,而另一方面却是温柔的未婚妻。
更糟糕的是,母亲因为病房的事对林徽因有了偏见,还放话说只要她活着,就不许林徽因进门。
无奈的梁思成只好另辟蹊径,伤好之后,他选择带着林徽因远赴美国求学。
一方面,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他们一同学成归国也可以做对志同道合的夫妻。另一方面也可以暂时让林徽因避开母亲,让时间来冲淡这些不愉快。
于是,来到美国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很快放下家中的不愉快,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
但是让梁思成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是,他还没等来母亲对林徽因的认可,自己却先等来了母亲的死讯。
1924年,李蕙仙因为乳腺癌复发去世,而四年后,梁思成终于和林徽因喜结连理。
林徽因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学家,不仅在事业上很有成就,更是生了一儿一女,还悉心抚育成才。
如果李蕙仙在天有灵,看到梁思成与林徽因不仅琴瑟和鸣,更是家门和睦,子孙出息。想来也会放下偏见,真心的祝福他们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