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新民调出炉,罗智强支持率高到惊人,却依旧有可能被罢免?
要搞懂这场罢免,得先知道罗智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1970年出生在花莲,是大陈义胞的后代,这让他跟国民党的渊源很深。
罗智强的政治路不算一帆风顺。他以独立身份参选高雄市议员,没选上。
后来加入国民党,从基层干起,慢慢崭露头角。
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罗智强被拉进核心团队,还做过马英九的发言人。
那几年,他跟着马英九跑前跑后,处理了不少大事,成了马团队里很显眼的一员。
他又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负责党内协调。后来他转战台北,成功当选台北市议员,在地方上扎下了根。
2024年,他代表国民党竞选台北市第六选区的“立法委员”,结果大胜。
这片选区是蓝营的铁票仓,支持国民党的人多,罗智强在这里的人气自然不低。
除了这些履历,罗智强还有个特点——特别会玩社交媒体。
他的脸书和推特粉丝量在台湾政治人物里数一数二,经常发文评论时事,言辞犀利,直戳痛点。
这让他既有大量支持者,也招了不少对头。
总之,他不是那种低调做事的人,而是喜欢站出来发声的类型。
2025年,这位蓝营大将却迎来了政治生涯的一次大考验——罢免。
要弄清楚罗智强为什么会被罢免,咱们得先了解台湾的罢免机制。
这套制度听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可不轻松。
第一步是发起连署,得有一定数量的选民签名才能启动。第二步是关键,连署人数要达到选区内合格选民的10%。
以罗智强的大安文山选区为例,选民总数大概24万左右,所以需要至少24000个签名。如果过了这关,就进入第三步——罢免投票。
投票这关有两个条件:一是赞成罢免的票数得超过反对的票数,二是赞成票得达到全区合格选民的25%,也就是6万票左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这套规则看着挺严,但也不是没成功的例子。比如2020年,高雄市长韩国瑜被罢免,赞成票高达93万多,远远超过了门槛。
不过,像“立委”这种级别的罢免,成功的案例少一些,因为选区范围小,动员难度大。
罗智强的罢免现在走到哪了?根据网络上的消息,罢免团体已经宣布第二阶段连署达标,收集到了24000多份签名。这意味着,接下来就是投票环节了。
罗智强的罢免风波是怎么起来的?这场罢免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背后有具体的推手和原因。发起罢免的主要是一些民间团体,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民进党在后面撑腰。
民进党“立委”柯建铭公开说过,要推动对所有区域国民党“立委”的大规模罢免,罗智强不过是其中一个目标。
罢免团体给出的理由,主要集中在罗智强的言行和政策上。他们觉得罗智强太高调,发表的一些言论挑衅性强,没能好好代表选民利益。
还有人提到他在“立法院”支持的一些争议法案,觉得这些政策损害了民众福祉。不过具体是哪些言论或法案,罢免方说得比较笼统,没列出特别详细的清单。
罗智强这边怎么看?他和国民党当然不服气。他公开表示,罢免是政治操作,是民进党想借机削弱反对党的阴谋。
国民党也站出来挺他,说这是绿营对蓝营核心选区的挑衅。大安文山是蓝营大本营,罢免要是成功,对国民党士气打击不小。
目前,罢免已经过了第二阶段,投票日期还没定,但双方的较量已经开始了。罢免团体忙着动员,罗智强和国民党也在拉支持者。
这场仗,表面上是罗智强一个人的危机,实际上是蓝绿两大阵营的一次硬碰硬。
最新民调说了啥?说到罗智强的支持率,咱们得看看最新的民调。这份数据是国民党委托做的,范围是大安文山选区,时间大概是2025年初。
结果挺有意思的:32%的人支持柯建铭推动的罢免,38.6%的人反对。直接问愿不愿意罢免罗智强,34.7%说愿意,其中22.1%特别坚定,12.6%态度温和。
反对罢免的占55.8%,其中36.1%强烈反对,19.7%稍微反对。另外,问大家觉得罢免会不会成功,只有20.5%认为会通过,54.4%觉得不会。
这组数字啥意思?
简单来说,罗智强在选区里支持率不低,反对罢免的人明显比支持的多,大多数人觉得罢免不了。这份民调是在罢免连署达标前后做的,算是比较反映当时民意。
不过,民调这东西也有局限性,样本是谁,怎么选的,问题怎么问,都会影响结果。加上是大安文山这种蓝营地盘,罗智强占点主场优势也不奇怪。
但支持率高不代表万事大吉。
民调只是个参考,真正决定结果的是投票那天有多少人出来投、投什么票。所以,尽管数字看着不错,罗智强和他的团队一点不敢松懈。
首先,投票率是个大问题。民调里55.8%的人反对罢免,但这些人未必都会去投票。如果罗智强的支持者觉得他稳赢,懒得跑投票站,那反对票就可能不够多。
反过来,罢免方虽然只有34.7%支持,但这些人通常更有动力,组织力也强。民进党在基层深耕多年,社区动员能力不是盖的。
如果他们能拉出一半支持者投票,赞成票可能就接近3万到4万。
再看罢免的门槛。假设选区有24万合格选民,25%的门槛是6万票。只要赞成票比反对票多,并且超过6万,罗智强就得走人。
比如,投票率50%,12万人投票,赞成票7万,反对票5万,罢免就成了。支持率高不等于投票率高,这是个关键点。
还有,罢免往往不完全是民意问题,而是政治斗争的一部分。罗智强是个高曝光的人物,树大招风。
民进党推罢免,可能不光是针对他个人,而是想借机打击国民党在台北的势力。选区里就算大部分人挺他,只要有一小群人特别讨厌他,被动员起来投票,局面就可能翻转。
这场罢免不是孤立事件,得放到台湾最近的政治格局里看。民进党没拿到“立法院”多数席位,成了少数政府。
赖清德上台后,日子不好过。国民党加上台湾民众党这些反对党趁机发力,推出了一些争议法案,比如“立法院”职权修正案。
这法案让“立委”权力变大,但也引发了大批民众抗议,台北街头好几次挤满了人。
反对党这边得意没多久,民进党就反击了。民间团体和绿营联手,掀起了一波针对反对党“立委”的罢免潮。
罗智强的罢免就是这波浪潮的一部分。民进党算盘打得精:就算罢免不成功,也能消耗蓝营资源,让他们在地方上疲于奔命。更别提如果真罢免成功,补选还能再捞点政治资本。
这种背景下,罗智强的处境就微妙了。他是大安文山的“立委”,选区偏蓝,理论上稳得很。
但民进党不按常理出牌,硬是把罢免推到了投票阶段。这不光是个人恩怨,更是蓝绿权力博弈的缩影。
罢免投票还没来,结果有两种可能。如果罗智强守住席位,说明他的支持者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了,国民党在台北的地位也能稳一稳。
他本人可能会更有底气,未来在党内地位说不定还能再上一层楼。但如果罢免通过,他得卷铺盖走人,政治生涯肯定受挫。
不过,以他的知名度和资源,未必就此沉寂,可能转战其他舞台,比如地方选举。对国民党来说,罗智强要是保住了,士气会提升,证明蓝营在核心地盘还是有号召力。
但如果输了,可能会让党内人心浮动,尤其是在台北这种重镇丢脸,对2026年选举不是好兆头。
民进党这边,成功罢免当然是大胜,就算失败,也不过是损失点精力,整体战略影响不大。
往大了看,这场罢免是台湾政治分裂的一个缩影。蓝绿斗得你死我活,民众被夹在中间,选票成了双方拉锯的筹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