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舞丝路•绸连四海——吴门扇艺“苏扇世家”文化特展 共谱非遗传承与公益助残新篇章

姑苏摄影王建康 6天前 阅读数 3 #社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四海一家”系列文化展览以丝绸之路为脉络,串联起跨地域、跨文明的文化对话。2024年9月,“四海一家---一带一路沿线压家文化展”于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启幕,吴门扇艺携多款苏扇精品惊艳亮相。这些承载着江南文化底蕴的苏扇,与沿线国家的传统器物交相辉映,既展现了中国扇艺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生动注脚,为展览增添了一抹灵动的东方雅韵。同年12月,“四海一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展”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盛大开幕,开幕式上,苏州吴门扇艺捐赠馆藏的《梅妃福禄镶嵌扇》以精湛工艺与深厚底蕴,成为展览亮点:馆企双方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更标志着传统文化保护与推广迈入新征程。2025年5月10日,苏州站全新启程:继西安两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文化展后,本次“扇舞丝路,绸连四海-'苏扇世家”文化特展”落地苏州,携手吴门桥丝绸品牌,以“扇”为媒,以“绸”为介,续写丝路故事。吴门桥作为苏州丝绸文化的重要地标,承载着江南水乡的丝绸文化与商贸传奇:苏扇则以其细腻工艺与人文底蕴,被誉为“怀袖雅物”。二者结合,共同勾勒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壮阔图景;彰显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互类的使命担当。此次特展聚焦苏扇世家的非遗传承,展出涵盖“金镶玉”福禄扇、梅妃逸韵“丝绸之路”扇等融汇丝路元素的艺术珍品,以扇面书画、扇骨工艺为载体,进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故事,让观众在折扇开合间,感受“一根竹、一匹绸,联通四海一家”的东方智慧。 开幕式当天,苏州站首展融合苏扇文化展示、非遗传承与助残公益,吸引各界嘉宾共襄盛举。

古韵雅集:沉浸式体验江南文化

上午9时,嘉宾陆续签到入场。休息区内,江南丝竹婉转流淌,开幕式在旗袍秀中正式启幕,2024年世界旗袍大赛优秀团队,身穿吴门桥品牌旗袍,在世界旗袍冠军王明老师的带领下,手持苏扇摇曳生姿,尽显传统美学风韵。

 仪式启新:非遗传承与产业升级并行      主持人开场后,领导致辞环节聚焦苏扇文化的当代价值。随后,苏州城市学院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副教授程承女士程承、吴门桥国风美学馆馆长翟长林共同启动扇展,传递象征文化传承的苏扇,标志着展览正式开放。

       分中心揭牌及签约仪同步举行,苏州吴门扇艺第二代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村振兴技艺师吴军和吴门桥国风美学馆馆长翟长林共同为吴门扇艺传习所姑苏分中心揭牌,并现场进行签约,推动苏扇文化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公益助残:传统工艺赋能社会共融   开幕式特设“苏扇传承,点亮心光”助残公益项目环节。吴门扇艺第二代传承人吴军介绍,该项目由苏州市残疾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苏州市姑苏区特殊教育作为指导单位,在2024年助残计划一年内为50名16-45岁残障人士提供苏扇制作技能培训,助力其融入社会、实现就业。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学员们携作品亮相残联助残公益展销会。展会现场,作品备受爱心人士青睐,被争相认购。这份来自社会的认可,成为激励学员们的最强动力。2025 年 “苏扇传承、点亮心光” 项目,致力于通过系统课程,帮助残障人士掌握苏扇技艺,提升自信与社交能力,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社会共融。这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更是践行中国梦、强国梦的生动实践。 

充满爱心的慈善拍卖环节把开幕式活动推向高潮,多件苏扇珍品竞拍所得款项将专项用于助残项目,现场氛围热烈,彰显文化与公益的双向赋能。  

体验互动:非遗技艺“可触可感”   开幕式后,嘉宾在吴门扇艺讲解员引导下参观特展,近距离欣赏苏扇工艺精髓。同期开展的制扇技艺、吴军老师和团队对参与体验的近二十位残疾人士进行穿扇骨教学,经过悉心教学和指导,每位小伙伴都完成一把自己参与制作的吴门苏扇。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灿烂的笑容,大伙都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 

本次开幕式以苏扇为媒,串联丝路文化、产业发展与公益事业,既是对非遗的创新性传承,亦为残障群体搭建了技能学习与社会融入的桥梁,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多元价值与温暖力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姑苏摄影王建康

姑苏摄影王建康

及时发布姑苏本地新闻 传递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