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让特朗普二选一,关税战最后美国必败,白宫别想有侥幸心理

庆彬有理 2天前 阅读数 118 #军事

中国让特朗普二选一,面对中美关税战必败的结局,白宫别想有侥幸心理。

中美关税战后首轮接触在即,特朗普在这时继续对中国示强,称自己不会为了与中国重启谈判,就下调高达145%的对华关税。

而几天之前,他还对媒体暗示,自己或许会在“某一时刻”下调关税。

【特朗普继续对中国示强,拒绝承认是美国主动请求会谈】

这种反复无常是特朗普的个人特色,同时也将成为这几年中美互动最突出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特朗普还通过这种方式,对瑞士会谈预设了立场,那就是关税战后的首轮接触,美国会对中国“强硬到底”。

而此前,美国财长贝森特还表示,尽管他不指望首轮接触就能让中美达成什么贸易协议,但多少能缓和一些紧张局势。

不过按照特朗普如今的架势,他可能连缓和局势的意图都没有,单纯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继续对中国漫天要价。

于是特朗普话音刚落,美股应声下挫。这恰恰说明,对中美谈判的预期,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引导美国金融市场趋势的一个风向标。

在这个过程中,特朗普身为美国总统,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不容忽视的变量。

另外,尽管中方已经确认,本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特朗普依然嘴硬,反过来要求中国“回去查看记录”,不过也没直接进行否认。

【特朗普现在只想保住自己的面子】

这跟他过往的表现是一致的,就是想混淆视听,把美国塑造成“占据主动”的那一方,好让自己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

不过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表现,就很耐人寻味。作为中美经贸美方这边的牵头人,他在这方面或许比特朗普更有发言权。

当中美各自官宣瑞士会谈后,各路媒体都想知道,究竟是谁主动提议的,总不能说中美上一秒还在因为关税战剑拔弩张,下一秒突然就对举行会谈心照不宣,还早早安排好了时间定点。

要想破冰,总要有一方先迈出第一步。

分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贝森特偏偏拒绝正面回答,反复强调“不存在谁主动提出的问题”,说中美“一直保持沟通”。

【被媒体问到中美谁先迈出第一步,贝森特拒绝回答】

真相并没有那么复杂,如果中方是主动提出谈判的那一方,贝森特不需要像现在这样闪烁其词,反而会将此作为一项外交成就大力鼓吹,特朗普也会跟进造势。

再说了,中方都已经明确,在评估美方表态之余,结合国际社会期望、自身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声进行综合考量后,决定“同意”与美国进行接触,这胜过任何雄辩。

即便是特朗普政府,在这点面前也很难顾左右而言他。

特朗普倒是还能象征性地嘴硬几句,不过作为特朗普内阁中为数不多还能算上技术性官僚的成员,贝森特还是比较要脸的,不能像自己的顶头上司那样信口开河。

我们可以基于这种情况合理猜测,特朗普本人并不怎么关注中美互动的具体进展,只在乎会不会出现需要他参与的所谓“重大节点”,或者中国有没有给自己打电话。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据称也将参加这次会谈】

至于其他层级的接触,特朗普不需要了解事实和细节,因为在媒体镜头前满嘴跑火车用不上这些。

说回这次会谈,美国的预期是缓和局势,但怎么样才算“缓和局势”?无非是在瑞士会谈之后,中美双方同意以一个较为稳定的频率,继续保持接触,至于达成协议,短期内是不用指望了。

前提是能做到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并且有取得进展的可能,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我们还要考虑到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还有那些为了对话而对话的老毛病。

贝森特会一直是美国这边的谈判牵头人吗?特朗普内阁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否保持一致?假设美国突然换了个牵头人,已经建立的沟通渠道是否又要推倒重来?美国究竟想通过关税政策达成什么目标?

或许只有中美来一次面对面的互动,我们才能得到更确切的答案。

【特朗普实际上并不关心中美互动的细节和事实】

这次瑞士会谈,与其说是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更像是一次互相的试探和摸底,看看中美哪一方在关税战中更有耐受力,对各自的立场建立更加具体的认知,方便下一步的评估。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特朗普还觉得,自己能靠对等关税,继续对中国漫天要价,那么似乎也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

平心而论,特朗普到现在还在对中国示强,其核心动机,或许是中美谈判事小,自己在关税战里丢了面子事大。

这种态度,对接下来的会谈不具备任何建设性,也会让美方代表团处处受限。

美国如果想和中国继续谈下去,就必须咽下发动关税战的苦果。

这场瑞士会谈,中国本质上是给美国出了一道选择题,特朗普的面子,和美国经济的里子,二者只能选其一,不可能既要又要。特朗普看似已经作出了选择,可这件事并不是他单方面说了算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庆彬有理

庆彬有理

拓展思维世界,给广大读者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