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说起李敏满是自豪:我姐姐有本事,一儿一女都有出息
1949年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知了叫个不停。
在北京香山的一个普通住宅前,出奇地静悄悄。
李敏一出现在李讷眼前,俩人就愣住了,对视了半天,谁也没蹦出一个字来。
旁边的父亲轻轻碰了碰李讷的胳膊后,她这才不好意思地把刚买来的洋娃娃递给了李敏,并小声地叫了声“李敏”。
这是俩姐妹头一回碰面。
老爸原本以为她俩见面会挺别扭的,但没想到她们特别合得来,才认识没几天,就变得跟亲姐妹一样,整天黏在一起。
李敏和李讷究竟是谁呢?她们俩之间发生过啥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
【毛主席的女儿为什么都姓“李”】
毛主席的孩子里,其实就俩闺女,一个叫李敏,另一个叫李讷。
说来也怪,这俩闺女都是姓“李”不姓“毛”。咋回事呢?
在毛主席的革命岁月里,他其实用过好多不同的名字,有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详,有的就不太为人所知。为了保密和隐藏真实身份,很多人都会给自己取个化名。
毛主席特别钟爱的一个名字,那就是李德胜,这也就能明白为啥他的女儿们会姓“李”了。
说起来,两姐妹换成“李”姓的时间各有不同。李讷呢,从她一出世就是用的“李”姓。而李敏,那得等到1949年,她开始上学那会儿,才把姓给改了,跟上了“李”家的姓。
1937年,毛主席和贺子珍迎来了他们的宝贝女儿,给她取名为李敏,她顺顺利利地来到了这个世界。
那年,咱们国家碰上了个大难关。
那时候,吃的都成问题,毛主席连个安稳的住处都没有,总是到处搬家。
在这种糟糕的环境下,贺子珍因为老是跑来跑去,忙个不停,所以怀孕时身体就不咋样。生孩子那会儿,她也是遭了不少罪,比一般人都要难熬。
尽管她顺利地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可小家伙却显得格外瘦小,身子骨也很弱。
所以,李敏就有了个昵称,大伙儿都叫她毛娇娇。
后来,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有了感情上的裂痕。在女儿三岁那年,贺子珍独自一人去了苏联。因为感情不顺,再加上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贺子珍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她到了苏联后,才发现自己又怀上了。虽然孩子最后还是生下来了,但那时候条件真的差,孩子吃的不好,加上周围环境也不行,结果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没了。
这个孩子没了,对贺子珍来说真的是个天大的打击,就像是已经满载的骆驼又被加上了最后一捆重物。生活里的种种压力,一点点累积起来,最后贺子珍实在是撑不住了。
贺子珍眼瞅着就要撑不住了,这时候,了解状况的毛主席心里盘算着,得靠自己的力量拉她一把。
后来,他决定偷偷地把他们俩的孩子送到老妈那儿,让孩子陪着老妈,帮她熬过这段不容易的日子。
毛主席不光想让娇娇陪在妈妈身边,主要还是担心娇娇的安全。
那时候,国内情况挺乱的,为了让孩子们能好好长大,毛主席只能做出那样的选择。
这个选择彻底影响了贺子珍,同时也让娇娇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1940年,娇娇来到了苏联。有了娇娇在身边,母亲的心情开始好转,她慢慢走出了失去孩子的阴影,那段痛苦的日子总算是熬过去了。
娇娇和她妈妈一待就是7年光景。到了1947年,她们俩才终于回国,开始在国内生活。
跟娇娇小时候因为父亲不在身边,过得颠沛流离比起来,李讷的童年那可真是美满多了。
1940年那会儿,娇娇到了苏联不久,毛主席和江青的小闺女李讷就顺利出生了。
她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毛主席老来得女,对李讷那可是疼爱得不得了,简直把她当成了掌心里的宝。
李讷从小到大,始终都跟在毛主席身旁,没离开过。
在毛主席的一众子女里,她算是过得最开心、最满足的那一个。
那时候,毛主席有了小女儿的陪伴,一有空闲,他就爱和女儿一块儿嬉笑玩耍,时刻陪在女儿身旁。
另外,毛主席不管外出工作还是公差,总爱把小女儿带在身边。就连小家伙小时候念书、习字、学算数,也都是毛主席手把手教的。
小时候,李讷老爱缠着爸爸,听他讲述革命战场上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故事。
李讷的爸爸特别疼爱她,这种爱让她从小心里就种下了一个念头,那就是长大后要为国家建设出力,要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祖国。
在那个年代,母亲特别希望把女儿送到国外,找个安全的地方,但李讷却坚决不同意。她直接跟母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愿离开祖国去国外。尽管母亲一再劝说,告诉她国外更安全,但李讷心里有自己的想法,她选择留下来,不愿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她相信,无论在哪里,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过得安稳。所以,尽管母亲非常期望她能出国,李讷还是毅然拒绝了。
她却坚定地亮出了自己的立场,说死也要跟老爸留在国内。
毛主席的小女儿,生下来就给取名叫李讷。有不少人琢磨,说她姓“李”是因为随了妈妈的姓,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李讷出生那会儿,正好是个乱世,局势很不稳定。
为了李讷的安全,毛主席决定让她改用“李德胜”这个姓,而这也是她妈妈的姓。
说来也巧,从那以后,李讷就没再动过那个决定。
上学的那会儿,毛主席特地叮嘱孩子们,别用他的姓。
毛主席其实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搞特殊,受到别人的特别关照。
在学校要填资料那会儿,毛主席特地叮嘱李讷,让她别写自己的真名当父亲的名字。因此,不管是李敏还是李讷,她们在写父亲名字时,通常都用的是“李德胜”这个名字。
跟李讷一开始就定了那个名字不同,李敏在1949年回到爸爸身边之前,名字还叫“毛娇娇”。为了让她少受点外界注意,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毛主席就给她改了名,叫李敏。
1949年,两姐妹碰面后,她俩的日子就开始大变样了。
在老爸的陪伴下,还有姐妹俩的相互扶持,李讷和李敏都拼了命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她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想着能靠自己的本事,给国家出点力,做点贡献。
【为什么李敏被接到父亲身边生活】
尽管她们俩都是老爸的亲闺女,可从小的经历那可真是天差地别。
跟李讷那种从小跟在老爸身边,衣食无忧的日子比起来,李敏的生活可就艰难多了。
就是因为这个,毛主席特别心疼他那在外漂泊的女儿。
李敏在国外过日子,其实挺不容易的,生活条件真的不咋地。
到了苏联没几年后,小李敏差点因为一场大病就没了。
那时候,李敏一直高烧不断,时不时还会抽筋。后来医生一瞧,原来是得了急性脑膜炎。
妈妈贺子珍手头紧巴巴的,但说啥也不肯丢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她硬是用种的土豆换来了牛奶和白糖,一点点地给孩子喂饭。就凭着一股子倔劲儿和不服输的精神,她全心全意地照顾着生病的李敏。
可能真的是贺子珍的真心起了作用,老天爷也帮忙,没想到李敏真的慢慢好转了,渡过了危险,身体也渐渐康复了。
但是,贺子珍在孩子病愈后,生活却遭遇了转折。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加上和苏联当地政府的矛盾升级,最终她被当作精神病患者送进了医院。
李敏没了妈妈照顾,只好去了当地的孤儿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过日子。
李敏吧,她可以说是在国外儿童福利院度过的童年。那时候,她天天连饭都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和,不仅如此,还得受饿挨白眼。
到了1947年,她们母女俩的事情终于被外界知道了。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获救后的妈妈和李敏决定回到祖国怀抱,在哈尔滨安家落户。
李敏因为长时间只跟妈妈在一起,心里特别想要爸爸的关爱,妈妈贺子珍其实也早就看出来了。
李敏现在还不太会说中文,为了让父女俩能聊上天,妈妈就想了个办法。她让李敏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讲讲她们回家后过得咋样。
真没想到,这封信居然让两人的关系亲近了许多。
才过了一个月,毛主席就特别想把女儿接到身边一起过日子,同时,他也十分在意贺子珍的想法,尊重了她的意见。
拿到许可后,李敏就搬去了西柏坡,跟她的异母姐姐李讷住在了一块儿。
李敏语言上有障碍,李讷就主动帮她,当起了语文小辅导员。
另外,老爸特意给李敏找了一个教中文的老师。
毛主席心里明白,这么多年对孩子的亏待,让父子间的感情变得疏远了许多。
他打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努力,把两人之间缺失的那份亲情给补回来。
同时,毛主席心里还惦记着在哈尔滨的贺子珍。
每到放假的时候,毛主席就会让李敏回到她妈妈那儿,跟妈妈见面待一块儿。
【姐妹俩平凡的后半生】
其实吧,打从这俩小姐妹上学懂事那会儿起,她们就一直住一块,都是同一个爸但妈不一样。她们一直陪在老爸身边,共同度过每一天。
尽管她们不是同一个妈生的,可彼此间的情谊却特别深。
她们之间也曾有过拌嘴和不和,每当这时候,父亲从不护着哪一方,而是采取引导的办法,让她们自己去把事儿摆平。
在老爸的带领下,她们一直都很低调,从没仗着自己的身份搞特殊,用过啥特权。
老爸经常跟我们说,别随便跟别人透露自己的底细,别仗着他这个老爸就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更别有啥不该有的优越感。
这种特别的教育方式,让她们长大后变得特别明事理、守规矩。她们从不仗着自己的身份去捞取不该得的好处,而是全凭自个儿的拼搏,脚踏实地地赢得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转眼间,李敏也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1958年那会儿,李敏还在上大学,她就和孔令华看对眼了,两人谈起了恋爱。
那时候,孔令华的情况有点不一样。
李敏面对男友那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从没打过退堂鼓,她很爽快地就把俩人的恋情跟老爸说了。
毛主席特别赞成年轻人自由谈恋爱,对女儿的感情事儿,他基本不怎么插手,都是让她根据自己的心意去挑对象。
而这位父亲的大度,为女儿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后半生的道路。
一年后,李敏和孔令华喜结连理,他们搬离了中南海,也不再和父亲同住。但这丝毫没有妨碍李敏拥有一个美满的后半生。
李敏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国防科工委上班。在那儿,她从没跟人提起过自己的毕业院校,只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干活。
在家里,李敏是个好老婆,也是对孩子要求挺严的妈。
李敏做事特别朴实,跟她共事好多年的同事,压根不知道她其实是毛主席的女儿。她从不张扬,就跟普通人一样,默默干活,所以大家都没往那方面想。
转眼间到了1976年,这一年,李敏和李讷的爸爸,咱们尊敬的毛主席离开了我们。这对姐妹俩来说,真的是个巨大的打击。
不过,这对夫妇的孩子们依然把他们的优点传承了下来。
他们俩的儿子孔继宁,以前在英国的中国大使馆里,担任过负责军事事务的官员。
孔继宁高中一毕业,就直接参军进了人民解放军。在军队的日子里,他更加细致地了解了外公的那些英雄事迹,真心实意地体会到了外公的巨大影响力。
不过跟部队待了阵子后,孔继宁觉得自己真不是当兵那块料,所以就干脆决定另谋出路了。
现在孔继宁在商界已经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尽管他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但还是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掌门人。
孔东梅,他们的闺女,那也是相当出色。她跑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了个硕士回来。回国后,她立马着手搞自己的事业,干得有模有样。
那时候,她也决定跟哥哥一样进军商界,和未婚夫陈东升携手努力,把泰康人寿经营得风生水起,最终发展成了一个拥有上万员工的大型公司。
同时,这对兄妹不仅在生意场上打拼,还特别关心文化方面的事儿。
我妹妹开了家名叫“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的公司,主要目的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国家的历史,还有传承那些红色经典故事。
我哥在深圳搞了个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民族精神和中国发展,他还打算系统地宣传毛泽东思想。
说起来,李讷后半辈子的日子,可没李敏过得那么舒坦。这也是为啥李讷老夸她姐姐的孩子出色的原因。
说到姐姐,李讷总是夸她特能干,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特别有出息。
她妈妈对结婚这事儿要求特别高。
母亲的干涉让她的婚姻生活跟徐宁过得不太顺心。俩人在想法和过日子上合不来,最后就只能离婚了。
离了婚的李讷,后来才发现肚子里有了孩子。1971年,她把孩子生了下来,这么一来,她就成了那个年代的一个单亲妈妈。
那时候,她只能一个人过日子,又得忙着赚钱工作,还得管孩子。
李讷心里头有股子傲气和自尊,她才不会去找老爸帮忙呢,更不会轻易服软。
就在那个关头,多亏了李敏伸出援手,让她顺利熬过了那段阴郁的日子。
李敏老去看望李讷,每次都拎着一大堆吃的穿的用的东西过去。
李讷心里头一直很感谢李敏,别看她们妈不一样,但俩人的情谊那可是实打实的真。
老爸走后,两姐妹心里都特别难受。在告别他的那个仪式上,俩闺女哭得稀里哗啦的。
王效芝是李讷的儿子,他没有像哥哥姐姐那样出类拔萃。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一所旅游职业学校,学成后就尝试着去商界闯荡,不过结果并不太理想。
跟毛主席其他的后代比起来,他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那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