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黄金面具铸造之谜:跨越千年的神秘工艺

历史文化点 1周前 (05-03) 阅读数 75 #推荐

三星堆,这个神秘的古蜀文化遗址,宛如一座巨大的宝藏库,每一次发掘都能给世人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而其中的黄金面具,更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面具究竟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它们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就一起来揭开三星堆黄金面具铸造之谜的神秘面纱。

截至目前,三星堆遗址已经出土了 10 件黄金面具,分别来自不同的祭祀坑。1986 年,在一号和二号祭祀坑中,出土了 6 件黄金面具。这些面具有的双眼镂空,鼻部凸起,有的眉、眼、嘴镂空,造型各异。后来在 2021 年,新一轮的发掘工作又带来了惊喜,三号、五号和八号坑中又出土了 4 件黄金面具。其中,三号坑出土的那件面具,宽 37.2 厘米,高 16.5 厘米,重约 100 克,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是目前出土最完整的一件。而五号坑出土的黄金面具,宽约 23 厘米,高约 28 厘米,重约 280 克,是尺寸最大、形体最为厚重的,含金量约为 85%,含银量约为 13% - 14% 。

想象一下,在数千年前,古蜀人是怎样打造出这些精美绝伦的黄金面具的呢?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专家推测这些面具的制作方式大致是以专门制作的人头像或人面像为模具,将黄金锤揲成形。就拿 2021 年出土于 5 号坑的黄金面具残片来说,很可能是先加热金料,把它打成薄片状材料,接着进行剪裁、脱錾,再用搂、墩等手法塑形。等光洁处理后,又用锤揲、錾刻等手法表现出轮廓特征,最终才完成制作。这一系列的工序,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心,在当时的条件下,古蜀人能完成这样复杂的工艺,实在让人惊叹。

在现代,黄金加工有各种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但在三星堆那个时代,可没有这些 “高科技”。古蜀人可能是利用一些简单但巧妙的工具,比如石头制成的锤子,一点点地对黄金进行捶打。要知道,黄金虽然质地柔软,有很好的延展性,但要把它锤揲成薄如蝉翼的面具,绝非易事。这需要工匠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超凡的手艺,一下一下,精准地用力,才能让黄金逐渐贴合模具,形成面具的形状。而且,从面具上那些细腻的纹路和精致的造型来看,他们在錾刻等环节也是相当讲究,能够用简单的工具创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真的是太厉害了。

关于这些黄金面具的来源,学术界一直存在 “外来说” 和 “本地说” 两种观点。持 “外来说” 的学者发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曾发现用黄金装饰的铜面具,与古蜀金面具相似,都是黄金只装饰面具局部,没有覆盖眼睛和嘴部。再加上商周时期,古蜀地区可能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与西亚地区有贸易、文化交流,所以认为古蜀金面具受到了西亚早期文明的影响。然而,“本地说” 的学者也有自己的依据,他们觉得商周时期并没有形成连通古蜀与西亚地区的通道,同时期其他地区也没发现相似金面具,因此金面具主要还是基于本地文化发展而来。这个争论至今没有定论,也给三星堆黄金面具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三星堆黄金面具,不仅仅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更是古蜀文明的象征,它们承载着古蜀人对神灵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以及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在那遥远的过去,古蜀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后人留下了这些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的艺术瑰宝。每一次对它们的研究,都像是在与古人对话,试图解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秘密。

各位朋友,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让你对三星堆黄金面具有了新的认识,那就请动动你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吧,愿点赞的你财运亨通,福气满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文化点

历史文化点

历史文化点和你一起聊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