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要乱管,要管就记住这七个原则,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兰妈谈育儿 1周前 (05-07) 阅读数 11 #育儿

文/兰妈谈育儿

管孩子也是需要记住一些原则的,如果不讲究这些还盲目管教,那结果就是出力不讨好,孩子讨厌我们、嫌我们烦,教育自然也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

有位妈妈告诉我说,她儿子就像是一夜之间进入了叛逆期,让他做的事一件都不听,不让他做的事反而光明正大地拿出来气人

听到这里,我确实也有些感到头疼

我问她“那你是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

她无助地告诉我:“我没招了,话到嘴边就成了唠叨、批评、还有翻旧账,也是抱着一点点微弱的希望,希望孩子能听进去,能慢慢变好”

话毕,我总结了原因“如果孩子能听进去,那早就听进话了,也不至于闹到如此紧绷的地步”

是呀,既然之前不听的方法本身就是无效、也是无用的,那现在拿出来继续唠叨,无非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

而例子中的妈妈,和他儿子之间紧张的亲子关系,也是因为在养育的过程中没有找到原则,毫无方向、毫无技巧地约束孩子,也自然是毫无收获地让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所以,孩子是不能乱管的,要管就要踩着原则去管教,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不断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特别是以下几种原则性管教,要管就管好这几方面,这样才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育儿麻烦:

01

自信原则

说话要盯着孩子的眼睛看

特别治愈的一段话:

“不是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地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发展,那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同样的道理,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一样

当你发现孩子不听话、叛逆、或者管不住的时候,说明问题就出在方法上

认识一位妈妈,她每次和自己女儿交谈的时候都有一个癖好:认真盯着孩子的眼睛

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是耐心倾听的一种,直到妈妈告诉说:

“女儿太厉害了,尤其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一不小心就轻易把我拿捏了,为了保持神秘感,也为了让她知道我手里可能还握着她不知道的王牌,我唯一的底气就是说话的时候直视她的眼睛”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女儿还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每次看到你那双直勾勾盯着我的眼睛时,你不用说一句话,我都觉得自己扯不了谎了”

“我呵呵一笑,回她八个字:肯定是做贼心虚了”

讲真的,这就是属于技术性的力量,也是老司机、和新手的区别之处

对于新手妈妈来说,面对孩子的油嘴滑舌、一错再错时,都会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不断批评指责

可对于经历多了的家长来说,他们深知批评教育的方式不管用,也就不会再继续飞蛾扑火了,更多的是能让孩子心甘情愿改变的套路方法

就比如例子中的妈妈,和孩子斗智斗勇时选择的就是敌动我不动的心理战术,可以什么都不说,只盯着孩子的眼睛看

紧接着,就能发现神奇的一幕:孩子会主动向你套很多话

而有了主动的套近乎后,就是孩子有求于你的态度,没有了追着孩子要结果的暴躁心态,亲子关系和沟通效果自然也会得到不一样的改善

02

厚脸皮原则

当孩子的面多示弱、撒娇

以前不明白,父母和孩子明明是这个世间最纯粹、也应该是最深情的关系,可为什么有些孩子后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矛盾紧张,甚至到了一言不合就开始大打出手的地步呢

这个问题,兰妈想了很久,直至参加一期儿童心理培训课时领教了

当时,台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还说了这样一段话:

“家长和孩子关系不好,核心问题是要回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平等的,你现在对孩子的态度是什么样,也会成为孩子稍后和你相处的态度”

是的,父母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态度,这一点走到哪里都不会过期

认识一个读初中的女孩,别人家闺女放学了都是和朋友逛逛精品店、再沿途买些吃喝一边聊天一边慢悠悠地回家,似乎多在路上耽误一分钟都是好的

可女孩呢,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急回家,路上如果买什么好吃的,每次都会特意给妈妈也带一份一摸一样的

看到如此孝顺的闺女,兰妈见了都忍不住眼馋

有一次,又碰到女孩大周末出门买早点,一边点餐、还一边说“我妈妈爱吃素馅的,就多买一个素的吧”

而谈起为什么那么早就出门买早餐时,她却嬉皮笑脸地告诉我“嗨,我妈妈,可是一个又懒又爱撒娇的女人,本来我还想多睡一会儿懒觉的,可根本就招架不住老妈那一顿行云流水的撒娇声音”

最后,女孩说了句“哎,这个家没我,可真是不行”时,我分明看到了她脸上露出的骄傲、满足、还有自豪表情

看得出,在孩子面前示弱撒娇并不丢人,反而还能从中获得很多好处,特别是被孩子照顾、惦记、和关心的时候,哪里还有孩子学习不好、态度差、乃至人懒话糙的影子呢

当你发现孩子太暴躁、身上的小毛病也比较多时,不妨就试试这个厚脸皮的方法,在孩子面前多示弱、再多撒娇,等到孩子身上的成就感一明显了,他们待人待事的态度自然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反转了

03

欣赏原则

优点是用来发现、鼓励的

如果要问孩子一生的底气是从何而来,那“父母的爱与欣赏”,就是属于毋庸置疑的答案了

而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背后,也定然有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作为成长后盾,在无时不刻影响着他们

有一个妈妈,她女儿读一年级上学期的某一次单元测试,只考了68分

没想到,当天下午就被留堂了,老师还专门把妈妈喊到教室批评,字里行间也是在表示“考试都考不及格”的拖后腿言论

再看看旁边的女儿,虽然极力压制着眼眶里的泪水,可眼泪还是不受控制地顺着脸颊往下流

为了给女儿留下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妈妈不惧老师的眼神,直接解释说:“孩子刚开始学习知识,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好,希望老师能多多理解一些”

老师呢,当时给出的一句话就是:“那行,你当家长的都能接受这样的分数,我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看着和老师杠在那里的关系,妈妈情绪一激动,直接拉着女儿的手就回家了,一路上她也不停地鼓励女儿说:“没关系,这一次虽然只考了68,可不代表我们下一次不能考78分、88分、98分呀,只要我们肯努力、努力的方法再多一些,那考高分成绩就是早晚的事情”

再后来,虽然老师再也没有找过妈妈了,但她不后悔,特别是看到女儿后来每次考试前都着急回家复习,成绩也从来没有跌过75分以下后,她更多的是欣慰,欣慰当时守护住了孩子的信心,也维护住了孩子的尊严

是的,比起孩子考了多少分,他们看待学习的态度,还有每一次在学习中所体会到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而真正优秀的孩子,他们身上的所有闪光点也是用来发现、和鼓励的

04

沉稳原则

再大的情绪都不要乱嚷嚷

最近,比较火的一个话题“支点越多,内核越多”

这个话题,其实也特别适用于当下的教育,特别是内心越稳重的孩子,将来也越容易走向成功之路

有一个把女儿培养成理科博士的母亲,曾在网上分享了她的育儿心得

从该母亲的言论总结来看,她的女儿就是属于那种比较沉稳安静的性格,每次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急写作业

特别是到了初中之后,一提起学习就很快进入心流状态,不用人提醒就能很快完成作业,不用人催促也懂得多看课外书、多做笔记、和疑难点复习

有时候看到孩子累了,妈妈也会提醒她多休息一下,可女儿却一本正经地告诉她: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

看得出,沉稳确实是优秀孩子必备的一种内核力量

那如何才能养一个内核稳定的好孩子呢?例子中的妈妈总结了八个养娃要点:

•第一:运动,写完作业后可以适量运动,能有效减少学习压力,还能有助视力改善

•第二:营造安静的家庭氛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有单独不受干扰的房间

•第三:家里的物品摆放基本上做到简单有序,孩子需要的时候能一眼就发现

•第四: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让孩子按照时间计划表按时学习、按时休息

•第五:今日的事情今日毕,实在解决不了,那就用记号笔做好标记,第二天好问老师

•第六:减少无效社交,没有写完作业之前拒绝一切朋友的邀约

•第七:每天保持阅读习惯,哪怕只有十分钟,对书籍的热爱就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气势

•第八:和孩子做朋友,每天和孩子聊新鲜有趣、聊孩子喜欢聊的话题

讲真的,也是听完这些经验分享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内核稳定的孩子背后,也有一个同样沉稳的家长

确实如此,如果家长真的能为孩子做好以上八点,那沉稳就是不需要言喻就能感受得到的气势

05

耐力原则

要相信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养孩子,父母一定要多一点耐心、然后再多一点坚持

否则,孩子很有可能还没有开窍就被out了,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极其不公平的

送女儿上学后回家的堵上,碰到一个妈妈急冲冲地带着她女儿往学校的方向奔跑

一路上,妈妈还不停地催促说:

“快点,你倒是快点呀,跟个蜗牛一样,真是无语了”

“你自己好好想想,我早上几点喊你起床的?明明可以早点出门的,你非要磨蹭”

“如果你再慢悠悠地磨蹭,那你就自己去学校吧,反正迟到的也不是我,我担心什么”

一番话下来,身后的女儿更是加快了步伐,可还是追不上大步流星的妈妈

无奈之下,急红了眼的女孩,直接央求着说:“妈妈,你能不能慢点走呀,我根本追不上你,你的双腿比我长那么多,你跑一步,就相当于我跑两步路呢,如果你再跑快了,我怎么追得上呢”

是呀,小朋友怎么能和成年人的家长相比呢,如果非要论一个高低,那结果也无非是两败俱伤的权利争夺

不想和孩子陷入如此僵局,那我们就要记住一句话:“上帝既然让我们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那就让自己也成为一只蜗牛然后多一些耐心吧

至少,在陪伴孩子度过艰难岁月的那段时间,孩子内心深处是充满爱与安全感的,这份力量也会直接成为孩子不断强大起来的成长后盾

06

心胸原则

对孩子身上的缺点不计较

任何时候,都不要天天盯着孩子的错误去纠正错误,因为再厉害的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犯错,孩子又怎么会例外呢

有这样一个妈妈,她告诉我,她的儿子是比较活泼好动、还话多的性格,每次见到人都自来熟地上前打招呼

这样的性格,在小区里也是比较吃香的,特别深受邻居、和奶奶们的喜欢,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会吃亏,走到哪里都能吃得开

可现实却是,到了学校老师根本不喜欢这样的性格

就因为孩子好动、还调皮的原因,妈妈每个学期不知道要接到学校老师的多少电话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会焦虑,回家后甚至还狠狠地把儿子收拾一顿,可有一次听到睡梦中的儿子说梦话:“妈妈,你不要打我,我会改”的害怕声音时,她瞬间自责地泪流满面

也就是从那以后,老师前面数落孩子身上缺点,妈妈后面回家后就心胸大地安慰儿子说:“不要怕,有缺点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把缺点变成优点,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包容、和不计较下,儿子不仅变得遵守纪律、就连老师都夸他变化大

而在儿子的心理,妈妈的无私奉献、等待、还有不计较的宽阔胸怀,也让他觉得“妈妈如此相信我,我一定不能让她失望”

有了坚定的信念后,那一切自然也会朝好的方向不断发展了

这就是教育里的心胸原则,孩子身上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紧盯着错误不放,再给孩子一种“被打入冷宫”的挫败感

07

做决定原则

孩子自己的事由自己做主

很多时候,不知道家长有没有发现一个道理:我们眼中的孩子,并非是讨厌学习、也并非喜欢处处对着干,他们只不过是看不惯家长的态度而已

亲戚家的一个女儿就是如此,小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听乖巧懂事的小孩,妈妈走到哪里她都会在身后眼巴巴地跟着

看着如此和谐的母女情深,我当时还以为那么美好的关系一定会一直维持下去的

不曾想,自从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脾气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像以前遇到了问题还回家告诉妈妈,现在则是直接扔东西发泄,不高兴的时候看到什么就扔什么,一点都不带犹豫的样子

如果妈妈再针对某件事发言了,那接下来更是不得了的一哭二闹,做什么事情也非要和妈妈对着干

妈妈不明白,觉得女儿就是让外面那些狐朋狗友带坏了,女儿却告诉她:“我不是被带坏了,我是看不惯你什么事都要替我做决定的态度”

看吧,孩子还真不是严管就能管出来的,越是密不透风的管教方式,还越容易让孩子滋生反抗心理

而事实也很明显,如果禁止的最后结论反而是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求,那还不如把做决定的权力交给孩子自己

先让孩子自己去为自己的事情做决策,再为自己的行为负好责任,那孩子自身的内驱力就自然而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与发挥了

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唤醒孩子心中的内驱力,这也是教育里最容易事半功倍的方法

那么,关于孩子不要乱管、要管就要记住原则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妈谈育儿

兰妈谈育儿

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