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主席正和尼克松谈话,突然,他发现美方有人在偷偷录音

历史系小狼 3天前 阅读数 15 #历史

老覃昨天在“覃仕勇说史”上发了篇文章,讲的是尼克松总统1972年2月21日来中国访问的事儿。他一到北京,下午就被毛主席破例允许,进了中南海,到毛主席的书房见了个面。可没想到的是,他见完面后没多久,就像“失踪”了一样,跟来的警卫人员急得团团转。

尼克松高兴得不得了,连跟管安全和警卫的官员,还有国务卿罗杰斯说一声都忘了,直接拉着基辛格他们几个,跳上了毛主席派来接他们的车,乐颠颠地就往中南海奔去了。

老覃前两天写了篇文章,讲了讲周恩来怎么评价九一三事件,他说毛主席在那事儿前一天就有所安排,真是让人佩服。说起来,1971年九一三事件一出,毛主席心里头受到的冲击可不小,一下子就病倒了,身体从那以后就一直不太好。

吴旭君是毛主席的护士长,她记得尼克松来中国访问那会儿,毛主席本来身子骨就不好,躺在床上休养。但考虑到国家大事、战略大局,他还是硬撑着病体,决定出来见见这位外国客人。

那时候,他的脚肿得特别大,以前能穿的鞋子现在都套不上了。

多亏工作人员早早就给他准备了两双宽松的大圆头黑布鞋。

再者,为确保毛主席万无一失,医护人员特意在靠近会见厅的便捷位置,备足了各种急救物资。

按吴旭君的说法,那就是“我们把专门给他准备的强心药都吸进了注射器里”。

尽管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但毛主席还是靠着顽强的毅力,硬是挺立在来宾面前,并且主动向对方伸出手去,两人握了握手。

洛德是尼克松身边的工作人员,他后来聊起毛主席,感慨万分地说:“要是之前压根没见过毛主席,也不知道他的大名,那我敢打包票,只要我一踏进他待的地方,肯定一下子就被他的那种强大气势给镇住了。”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里提到,他那时候身体挺差的,但眼睛却特别有神,看得人心里发怵。

基辛格是被毛主席书房里那些充满力量感的书籍深深打动了,他在回忆录《白宫岁月》里头提到:

房间里,书架靠着四面墙,塞得满满当当都是文稿,桌子上、地板上也都堆着书。这地儿瞅着更像是个学者躲清静的地儿,而不像是全球人口最多国家里,那个啥都能管的领导人的待客的地方。“他”浑身上下,透着股子让人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特别强大的气场。

尼克松瞅着书架上的书,一脸佩服地对毛主席说:“你书看得真不少啊!周总理都跟我说了,你读的书比他多了去了。”

毛主席讲过:

总理跟我讲了,说昨天你们在飞机上给咱们出了个棘手的事儿,就是咱们几个碰头后,只能聊哲学上的那些话题。

尼克松略带羞涩地开口道:

我们之所以会那么讲,是因为认真研读了主席的诗词和讲话内容,了解到主席不仅是个非常厉害的思想家,还是个极为出色的哲学家。

基辛格在一旁称赞道:

以前在哈佛大学任教时,我让学生们专心去钻研主席的书。

毛主席瞅着基辛格,和蔼地说:“你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博士基辛格吧?”接着,他对基辛格1971年那次不太为人知的中国访问大大赞赏,夸他聪明、灵活。

很快,双方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聊天状态,大家放开手脚,天马行空地聊起了哲学那些事儿。

基辛格受到表扬后,他把那次会谈形容得就像“瓦格纳歌剧开场前的那段精彩前奏”。

尼克松这人吧,是个搞政治的。他说话老绕着政治转,聊着聊着,自然而然就扯到了政治话题上。就连越南、台湾这些具体的事儿,他也经常挂在嘴边。

毛主席直接打断了对方,说道:“你说的那些,我没啥兴趣。”接着,他朝周恩来指了指,说:“这些事儿,你找个别的时间跟他聊吧。”

尼克松尴尬地咧嘴笑了。

当大家都安静下来,现场突然变得鸦雀无声时,美方那边有个人口袋里头传来了阵阵奇怪的咔嚓声。

毛主席紧紧盯着那个人的口袋,眼里满是戒备。

那个人脸涨得通红,显得有些慌张,他把手塞进口袋里不停地倒腾,可就是没法让那声音消停。

到底是啥在发出声响呢?

所有人都在注视着他。

实在没办法,他只好尴尬地从兜里掏出那个弄出响声的玩意儿。

嘿,你猜怎么着?那是个超小的录音机!

很明显,这家伙打算把这场特别重要的谈话从头到尾都录下来,结果机器却出了问题,让他在大家面前丢了脸。

对于那种背地里搞录音的小动作,毛主席历来是非常不喜欢的。不过呢,这次聊天的内容纯粹是关于哲学的,没啥不能见光的,所以他就像啥也没发生一样,接着之前的话题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地分享自己的看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系小狼

历史系小狼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历史系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