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泽生从朝鲜回国,受毛主席接见后,为何交代妻子:北京不能待了
一九五一年那会儿,咱们志愿军里头那第50军啊,接了个美差,说是要从朝鲜撤回来,好好歇歇脚,养精蓄锐一番。
曾泽生,这位五十军的头儿,可是个投了诚的将军。他一到北京,头一遭就碰见了咱们的大英雄毛主席。您说这事儿巧不巧?他这一辈子,能跟毛主席见上面,那可真算得上是三生有幸了。进了北京城,他心里那个激动啊,就跟揣了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一见到毛主席,嘿,那感觉就像是突然间飘上了天,脚底下都踩着云呢。曾泽生啊曾泽生,你这起义将领当得可不赖,不光保住了自个儿的脑袋,还能跟毛主席握握手,聊聊天,这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曾泽生跟毛主席见过面,一回家就跟媳妇李律声嚷嚷开了:“得了,北京这地界儿,我是一刻也不想多待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曾泽生啊,早年间那可是滇军里的一号人物。抗战那会儿,他可不含糊,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场场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在老蒋眼里,只要不是自家的亲兵,那都是用来垫背的。抗战一打完,他就立马把原先在越南晃悠的曾泽生和他那60军,用美国的大船给拽到了东北。这一来,曾泽生手下的三个师也被拆得七零八落,分别归了新1军、东北那疙瘩的长官部,还有新6军管。曾泽生呢,就这么眨巴眼成了个“独行侠”,光杆司令一个。
一九四八年那会儿,曾泽生那一伙子人被咱们的解放军给团团围在了长春城里。东北军区那是真有两下子,来了个“军事上围得死死的,政治上喊话攻心,经济上再掐脖子”的三板斧。这一来,城里头的兵啊,一个个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急得直跳脚,最后干脆开了城门,往外头跑,投诚去了。
曾泽生心里头琢磨着,给蒋介石那老儿当炮灰可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乎,在10月17号那天,他一拍大腿,带着60军的兄弟们,就在战场上来了个大变脸,起义啦!
说起那起义的部队啊,得给他们好好整整思想,教育教育,这样才能让他们真心实意地变成咱老百姓的军队。你看那些刚解放过来的战士,开个诉苦大会啥的,一激动,嘿,思想就转过来了。可像曾泽生这样的高层将领,那就得费点脑筋了,思想教育这块骨头,可不好啃呐!
说到底,那些士兵被小兵头子们欺负压榨,在那些“大腕儿”眼里,那就是“隔靴搔痒”,不关他们的事儿。你想啊,下边的苦,上头的哪知道哇?他们才不在乎这些芝麻绿豆的事儿呢。士兵们的委屈,到了上头那儿,就成了风过耳,啥也不是。这不,下级军官折腾手下,上头的人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
嘿,你说让他们“回头瞅瞅自己做过的事儿,把自己那点黑历史给否了,再重新做人”,结果呢,人家可不乐意多提那些个坏事儿。反倒是,护国讨袁啊,台儿庄大战的英勇啊,长春起义的光荣啊,这些个事儿,他们倒是说得唾沫横飞,跟唱大戏似的。
曾泽生投了诚之后,心里头老是不痛快,嚷嚷着要离开这行军打仗的行当,说想去工厂做个工人,或者下乡当个农民,再不济去政府当个公务员也行。他还开玩笑说:“要是这些活儿都不收留我,那我可真就是走到绝路了,这辈子也就算到头了。”
碰到这事儿啊,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先就说过:“别急着一口气吃成胖子,得瞅准时机,慢慢来嘛。”
嘿,上头有令啦,说像曾泽生这样的“文化人儿”,识文断字的,得给他们大把的时间,还有那些革命的好书,让他们能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地坐下来,细细品读革命的道理。别的事儿先放一边,就让他们一头扎进书海里,好好吸收吸收革命的营养!
那会儿,底下往上的队伍闹腾得正欢呢,曾泽生却来了一句:“哎哟,我这老寒腿风湿又犯了,得赶紧去辽宁五龙背泡泡温泉,治治我这把老骨头。”
疗养那会儿,他啃了好几十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大作,还有中共延安整风那会儿的资料。这一读,嘿,思想那可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用曾泽生自己的话来讲:“这下可好,共产党、社会主义,算是整明白了;自己的过去未来,也瞅清楚了。心里头那叫一个敞亮,痛快!对以后的日子,信心满满,足足有一百二十分!”
一九四九年那会儿,第六十军摇身一变成了解放军的第五十军,他们立马就上了战场,先打了鄂西战役,又奔四川去了。等朝鲜那边一开打,第五十军二话不说,跨过鸭绿江就去了朝鲜帮忙。
头一回、二回打仗那会儿,五十军那表现,嘿,真不算出彩。曾泽生急得直蹦跶,说:“这军长我当得憋屈,宁可到38军烧火做饭去,当个炊事员也乐意!”
知晓羞耻才能迸发真勇气,到了后头的第三、四次大战,50军那可真是大放异彩。他们干掉了英军的皇家坦克营,那仗打得,叫一个痛快!汉江阻击战那会儿,愣是跟敌人耗了50天50夜,把敌人干掉了11000多号人。当然,咱自己这边也付出了代价,6256位兄弟倒下了,7个整连,31个排,还有138个班的战士们,全都没能回来。可这就是战场,这就是咱军人的担当!
在这场战役里,第五军那可是涌现出一大堆闪亮登场的先进大队和英雄好汉,诸如“白云山勇士团”、“修理山猛士连”,还有那个响当当的“英雄无畏连”。你瞧,这些名字听着就带劲儿,一个个跟山似的稳重,跟英雄似的威猛。第五军的兄弟们,那真是拼了命往前冲,一个个单位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争着当先进,抢着立功。就说那“白云山勇士团”,一听就是在白云山上打过硬仗的,跟山似的屹立不倒,敌人见了都得绕道走。还有那“修理山猛士连”,嘿,不光是修装备的行家,上了战场那也是一把好手,修理敌人跟修理机器似的,干净利落。至于“英雄无畏连”,那就更别提了,个个都是不要命的主儿,敌人的枪林弹雨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小菜一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总之啊,这次战斗,第五军那是真露脸,先进单位和英雄模范那是一抓一大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心里头那个佩服劲儿,别提了!
嘿,您听听这个!有8位好汉被戴上了“战斗英雄”的大帽子,还有16位更了不起,得了“特等英雄”的美名。四百七十六位兄弟立下了赫赫大功,那数字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头热乎。更别提那七千零四十九位同志,朝鲜政府直接给颁发了勋章奖章,一人胸前挂一个,闪闪发光,倍儿有面子!
三月十五号那天,倒霉透顶的第50军接到命令,说是得打道回府,好好歇歇脚,养养元气。这一路打来,他们可是吃了不少苦头,损失不小。这下好了,总算能暂时放下枪杆子,回国喘口气了。
曾泽生一踏进北京城,嘿,毛主席可不含糊,立马就给了他个大大的面子,亲自见了他。
曾泽生啊,在那老军队里头混了大半辈子,整天就是低头哈腰、应声虫似的。猛一见到毛主席,心里头那个忐忑,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放了,尴尬得跟小孩儿头一回见大世面似的。
毛主席问起汉江阻击战那点事儿,还特意提到了美军的“磁性攻势”啊,“撕裂者行动”啥的,还有一线部队团啊、营啊怎么安排的。他答得那叫一个详细,跟竹筒倒豆子似的。可当毛主席话锋一转,问起二线部队某个营蹲哪儿的时候,嘿,他这脑子突然就跟打了个结似的,愣是卡壳了。
毛主席琢磨了一会儿,忽然蹦出个地名来,问曾泽生是不是在那儿待过。曾泽生一听,愣了神,支支吾吾半天也没答上来,脸上不由自主地泛起了红晕,跟煮熟的虾子似的。
毛主席一瞧他那模样,赶忙拍拍他的肩笑道:“嘿,老兄,别往心里去,我就是随口那么一提。咱们第五十军在朝鲜战场上,那可是真不含糊,打得挺露脸!”
这事儿让曾泽生心里头一亮堂,他琢磨着自己对下头的事儿还真是不够摸底。一到家,他就跟媳妇直截了当地说:“嘿,北京这地界儿我是一刻也不想多待了。咱得赶紧脚底抹油,奔回朝鲜去,到基层遛遛弯儿,再到阵地上瞅瞅去!”
五十军重返前线没多久,曾泽生就火急火燎地往基层钻。他溜达到442团一个连的阵地上,嘿,巧了,撞见一个从长春起义过来的老兵。俩人一见如故,立马就扯开了闲篇儿。
咱哥俩正聊着天儿,曾泽生忽然一指旁边老兵手里的家伙什儿,乐呵呵地说:“老兄啊,您那枪上的锁机环可得时常扣紧了,要不万一走火了,伤了自个儿或是旁人,那可就不美了!”
那位老兵,经过一通政治洗礼,嘿,那思想觉悟噌噌往上涨!立马儿站得跟松树似的,直愣愣地来了个敬礼,嘴里还喊着:“敬礼嘞!”
军长,我跟您说啊,“锁机环”这玩意儿,在老早以前的军队里才叫这名儿,现在可时髦了,改叫“保险”了。
老兵那几句话一出,曾泽生的脸立马跟红布似的,一旁的参谋瞅见了,赶忙凑到副团长耳边嘀咕:“得给小子们上上课,学着点尊重长官。”曾泽生见状,嘿嘿一笑,摆了摆手,说道:
嘿,这事儿简单,不就是战士们的民主精神越来越旺了嘛!他们敢跟军长叫板,改改他那老一套的想法,这其实是拿我当回事儿呢!我呢,也得时常往基层溜达溜达,跟战士们套近乎,拜他们为师,学学真本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