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95后姑娘,可获150万元补贴!西湖边每天排长队!今年她又出手了...
如果说西湖是365天不缺游客的,
那么百米开外的知味观湖滨总店,
也同样一年四季都不缺食客。
在这里的包点全部现场手工制作,
没有“预制菜”的可能。
在一群“白案师傅”中,
我们找到了李仪。
别小看了这位面貌清秀的年轻女生,
工作第一年,
杭州95后姑娘李仪就拿下了“全国技术能手”,
年纪轻轻就已是“全国十佳面点师”。
并拿到了杭州市“C类人才”的荣誉。
这位1998年出生的杭州女孩是知味观湖滨总店面点间的领班,负责面点间所有小吃的出品把关。
辗转在几米的案板旁, 经她之手的杭州小笼拥有标致的18道褶子, 鲫鱼嘴的收口,每天都会被抢购一空。 还有更多杭州传统面食糕点在她手下焕发新生。
工作第一年
95后姑娘直接拿下“全国技术能手”
荣膺“十佳面点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厨师其实不算少。在那些知名饭店,肯定有一些从业数十年,饱经风霜的资深大厨坐镇。 像李仪这样的“95后”拿到这个荣誉,才属罕见。 意外的是,这两个荣誉竟还是她工作头一年就拿到的。以至于李仪回忆说:“当时没觉得拿到‘全国技术能手’有什么了不起。直到工作几年后才发现,自己原来那么幸运。” 那是2016年,刚入职知味观的李仪被挑选去山东参加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师父赵杏云对这个首次参加全国大赛的爱徒有些不放心,既悉心指导,又严格监督,要求李仪每天必须制作出上百个油酥和包子练手。 靠着扎实基本功和出色的创造力,李仪最终在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式面点师个人赛拿到第二名。
受访者供图
事实证明,性格不算外向、但做事极为专注的李仪,很适合面点间的工作。她说自己在知味观实习时“吃百家饭”,找做小笼的师傅学两个月,再找包馄饨的师傅学,直到自己样样都入门,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式面点师。
正宗的杭州小笼
到底有哪些讲究?
知味观湖滨总店,一楼的堂食小吃区,本地老客的占比明显高于外地游客,可见这里在杭州人心目中的分量。 更懂吃的老饕知道,知味观总店清一色的堂食小吃都是现场手工制作,没有“预制菜”的可能。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厨房最深处的面点间,十几位高手十指不停,生点心穿过后厨,经过一连串的转移、下锅,捞起,最后呈现在顾客碗里。 既然来到知味观,肯定要请李仪好好讲解下“中华名小吃”杭州小笼。毕竟,百年知味观就是以点心起家,“荡一圈西湖,再吃一客小笼回家”,是很多老杭州经典的生活动线。
既坚守传统,也创新升级
她手里的糕点都成了“网红”
对于面点师来说,非遗的小笼、猫耳朵、吴山酥油饼是坚守传统,但要走出一代人自己的路,肯定离不开改良、创新和升级。 当年参加全国比赛,李仪的参赛作品猕猴桃包与花坛酥,靠的就是创意。 进入知味观工作后,这位年轻面点师和同事大胆创新,一不留神还捣鼓出了几款“网红”产品。
记者 李维和 李赛
摄影 林观恒 制图 张妍 视频 刘斌兵
编辑 李俪 审核 蒋波 钟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