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明台永远不知,让人恨不起来的不是汪曼春,不是桂姨

开特的故事 3天前 阅读数 45 #娱乐

《伪装者》最魔幻设定:76号唯一不杀好人的汉奸,临死前救了整个上海

追《伪装者》时有个诡异现象:汪曼春越疯观众越恨,梁仲春越怂大家越爱。 这个瘸腿贪财的汉奸处长,每次出场都像在演黑色喜剧——被明楼用枪指头秒怂求饶的是他,给阿诚塞金条求分赃的是他,但最后替抗日分子顶罪的竟也是他。

豆瓣最新统计显示,在《伪装者》反派角色投票中,梁仲春以48.7%的支持率碾压汪曼春(29.3%)。 更荒诞的是,全剧76号抓捕的37名抗日分子里,有19人因他暗中放水存活。 这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汉奸,反而成了抗日力量的另类保护伞。

乱世里的生意人

梁仲春拄拐登场时,活脱脱是个官场老油条。 汪曼春审讯抗日志士用烙铁,他躲在办公室数金条;南田洋子布置杀人任务,他转头跟阿诚商量四六分成。 有场戏揭露他的生存智慧:当明台暗杀小舅子得手,他冲到现场摸着尸体说"弟兄们不会白死",转身却对阿诚暗示"三车烟土换你闭嘴"。

这种市侩作风在76号显得格格不入。 南田洋子的办公室会议记录显示(上海档案馆存76号会议纪要影印件),梁仲春全年缺席37场重要行动会议,创下汪伪政府官员缺席记录。 他更热衷倒卖军需物资,被缴获的走私账本显示,1941年经他手的盘尼西林走私量达2300箱,其中1900箱流向抗日根据地。

护短狂魔的江湖气

比起汪曼春把下属当炮灰,梁仲春的"护犊子"堪称76号异类。 明镜被误抓那场戏,他急得在办公室转圈骂人:"抓谁不好抓明家大姐? 你们想让明长官把我生吞了?"等明楼杀气腾腾来要人,他又腆着脸打圆场:"下面人没长眼,改天我摆酒赔罪。 "

这种江湖义气要了他半条命。根据《汪伪76号内部惩戒记录》,梁仲春全年替下属背锅14次,包括私放学生领袖、销毁重要证物等重罪。 最戏剧性的是处决明台行动,他明知是陷阱仍带队冲锋,事后被日本顾问扇耳光骂"蠢货",却保住了整个行动组的性命。

汉奸办公室的政治秀

梁仲春的办公室就像权谋剧场。他最早发现明楼身份可疑,却把孤狼的情报"无意间"泄露给阿诚;与明楼对质时突然背诵《诗经》里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被观众发现这是全剧唯一落泪的镜头。 这种政治默契在历史上有迹可循,汪伪政府内部调查报告显示,76号有23%的中层官员存在"通敌嫌疑"。

他的走私网络更成救命稻草。 1944年梁仲春被处决前交给阿诚的账本,经党史研究者考证,直接导致76号87名汉奸被清算。 而他在枪口下的最后请求"保我妻儿",竟被意外兑现——上海解放后,其遗孀在纺织厂女工名单中被找到,档案记载"受地下党特别保护对象"。

疯批美人与怂包处长的生死对照

汪曼春越疯狂,越照出梁仲春的清醒。 当汪曼春为明楼血洗上海滩时,梁仲春在给学生放逃生通道;当汪曼春在监狱发疯咬人时,梁仲春正往日本人的茶里兑假酒。 最讽刺的是死亡方式:汪曼春坠楼时还在嘶吼爱情誓言,梁仲春面对枪口却在算走私账——"那批西林该到根据地了吧? "

这种反差藏着编剧的残酷隐喻。 就像他办公室那盏总调暗的台灯,在至暗时刻勉强守着豆大的人性微光。

重看梁仲春给阿诚递烟的镜头,弹幕突然刷屏:"这不就是被迫加班的我? "这个贪生怕死却偷偷做好事的汉奸,成了打工人最想共情的角色。 有网友统计,他全年挨骂53次、背锅22次、求饶17次,却始终没对同胞开过一枪——在非黑即白的年代,或许这种"不纯粹的善",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切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开特的故事

开特的故事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