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镇中汉阳铁定排第三,最有名气的到底是武昌还是汉口呢?
上图:武汉汉阳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南岸嘴。
武汉在地理位置上是得天独厚的。武汉的地理特征被地理人文学家们概括为这样几句话: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其中,这“一线”即指的是京广铁路线,“两江”即指的是长江、汉江,“三镇”即指的是汉口、汉阳、武昌这历史上的三镇,“四海”指的是武汉的地理位置位于内陆腹地,应“五方杂处”则指“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汉口竹枝词》)的武汉市民构成。其余几句,大体上是说武汉地处国中,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具有文化上的特殊优势等等。
武汉的“九省通衢”是怎么来的呢?由于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密集的水运网络,武汉的水运能够西上巴蜀、东下吴越、溯汉江可至豫陕、经洞庭湖能南达湘桂,因此拥有“九省通衢”的美名。明清时期,汉口(那个年代还没有武汉市这个城市名称)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与九省通衢”的水运交通,迅速的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港口和物资集散地。汉口港的盐务繁荣,被誉为“盐务之盛,堪称天下第一”,并且是商品粮的重要转运枢纽。汉口港还是各类商品的集散地,吸引了大量商人和货物在此聚集,成为当时内陆第一繁华的城市。
上图:武汉汉口长江之滨我国内陆唯一的海关武汉关,
在明清时期,汉口的水路交通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物资交流。汉口港的繁荣使得各类商品如棉花、大豆、茶叶、布料、水果、杂粮、茶叶、桐油、瓷器、皮毛、生漆等在此交汇,进一步巩固了汉口的商贸地位。到了清朝前期,汉口港的年贸易额竟然超越了天津和广州,是仅次于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大港口城市。由于汉口占住着两江交汇的地理位置,工商业的繁荣,使其在历史上拥有多个美称,这里面包括包括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天下四聚”之一、“楚中第一繁盛处”和“东方芝加哥”这些重量级的称呼。
武汉三镇武昌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最初,武昌作为江夏郡的一部分,尚未形成独立的城垣。到了东汉末期,随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位于长江之滨的武昌(江夏)成为军事重镇和江夏府治的所在地,孙权在此兴建吴王城,并改名武昌,寓意“以武而昌”。武昌城在三国时期由孙权筑成夏口城,作为军事城堡对抗曹操势力。夏口城依山而筑,地势险要,黄鹤楼便是其军事瞭望塔的前身。随着历史的推进,夏口城逐渐发展成为郢州城、鄂州城,直至最终的武昌城。宋代,江夏成为湖北地区的行政中心,其地名多次变换,这反映了其行政地位的重要变化。
上图:武汉武昌长江之滨蛇山上的江南名楼黄鹤楼。
武昌城真正的崛起是在元代成为湖广行省的治所后,当时的湖广行省的管辖范围为今天的湖北、湖南、广西和广东、贵州的一部分,是全国最大面积的行省,这标志着当时的武昌成为行省级大区域的行政中心。明代,武昌更是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驻地,城内衙门云集,又成为了“湖广会城”。清代,虽然湖南、湖北分家,但武昌仍是湖北布政司、武昌府的治所,与江夏县并称,均指今武昌地区。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这篇稿子的主题:武汉三镇中汉阳铁定排第三,最有名气的到底是武昌还是汉口呢?
其实这要分成两个阶段来对比。明清之前,武昌的名气更大,明清之后,汉口的名气更大。明清之前,武昌是重要的军事和商业中心,因此才有了江南三大名楼以及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的诞生。明清之后,汉江改道,汉口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拥有绝佳的区位优势,这使汉口迅速成为全国级别的商品集散地和金融中心,城市发展和商业经济都非常出众。到了清代,汉口的城市面积和繁华程度都远超武昌和汉阳,其经济和商业活动更加繁荣,并被誉为“东方的芝加哥”。到了1923年,当时北洋政府还把汉口设为我国的第一座直辖市。因此,武汉三镇中最有名气的还是汉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