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彭加木:一场精心策划的逃亡?隐藏在罗布泊的离奇秘密

小淇阅览过去 1周前 (05-01) 阅读数 2 #历史
前言:

1980年6月17日,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同志在率队穿越罗布泊的时候意外失踪。

5天之后,新华社确认了这个消息,一时间有关彭加木和罗布泊的传闻满天飞,大家都在猜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在一切还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香港的一家报纸竟然煞有其事的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彭加木失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逃亡”。

那么,这家报纸为什么敢如此报道?他们是掌握了什么确凿的证据吗?

赌上性命的第三次“冒险”

1964年初,参加完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的彭加木向中国科学院提交申请,想要带队考察“人类禁区”罗布泊。

考虑到彭加木同志在1957年的时候做过恶性肿瘤的手术,身体一直都比较虚弱,上级部门就拒绝了他的申请报告。

结果彭加木亲自把电话打到了领导那里,表示自己余生无多,在剩下的日子里面一定要完成这个心愿。

电话那头的领导沉默了许久,然后有些悲伤的叮嘱彭加木“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3月5日,穿着简单防护服的彭加木等人第一次来到了罗布泊外围,采集了大量的矿物、植物标本,并对附近的三条河流进行了抽样调查。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彭加木发现罗布泊这个人类的禁区蕴含着很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个值得继续开发研究的地方。

1979年11月15日,身体已经很虚弱的他再一次来到了罗布泊,并带着人慢慢接近了了中心地带。

虽然这两次对罗布泊的考察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因为一直都没有深入其中,彭加木的心里面还是不太满意。

1980年5月,55岁的彭加木担任队长,第三次来到了罗布泊。

这一次他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决定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让中国人自己的足迹真正烙印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

在经过了整整28天的艰苦跋涉后,彭加木和他的科考队完成了这一壮举,穿越了罗布泊湖盆450公里的无人区,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这是一次非常伟大的科考之旅,为之后中国科学界开发罗布泊这块神秘之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这一次的穿越走的非常顺利,彭加木决定再次返回罗布泊,开辟出一条由中国人定义的全新穿越道路。

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考察队成员的一致赞同,但此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将会引出中国科学界最大的一个谜案。

消失的科学家

回程的时候,彭加木和科考队很不幸的碰上了罗布泊地区最常见的黑风暴。

在这种黄沙遮天蔽日的恶劣环境中,人想要继续前行是不可能的事情,无奈只好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暂时的扎营休整。

这一等就是好几天的时间,6月17日,科考队的储备水和汽油都已经用完,形势非常的严峻。

彭加木很清楚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出去找到新的水源,不然,大家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早上十点左右,心中多少有些歉意的彭加木脱离了继续前行的大部队,留下了一张“我往东去找水井”的纸条,一个人顶着大风走进了茫茫的黄沙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太阳都快要落下去了,但彭加木依旧还没有回来。

这让科考队的其他人心中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为了能够尽快找到彭加木同志,科考队员们凭借着记忆,冒着生命危险走出了罗布泊,第一时间就联系上了当地的驻军部队。

北京方面得知消息后非常重视,让中国科学院、当地政府和军方联合对彭加木失踪的地方展开了拉网式的寻找。

这次的寻找过程非常的细致,战士们连新形成的沙包、沙梁和一些干涸的水井都给挖开了,结果却只找到了几张糖纸。

经过辨认,科考队员们确定这些糖纸就是队长彭加木的,这一发现让大家原本沉重的心情多了几分期许。

但整整找了一个礼拜,奇迹却依然没有出现,彭加木就好像是从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踪迹也没有。

6月23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向外公布了彭加木失踪的消息。

罗布泊这片“死亡之海”从出现之后就伴随着很多神秘的传说,现如今彭加木的失踪,更是让它蒙上了一层“诡异”的面纱。

于是,许多境外的媒体纷纷加入其中,对彭加木的失踪各种的猜测。

起初谁也没有把这些博眼球的报纸当回事。

但1980年10月香港一份报刊的文章,却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份报纸上言辞凿凿的表示彭加木根本就没有失踪,而是叛逃到了美国华盛顿。

这个说法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在胡编乱造呢?

经不起推敲的无稽之谈

按照这家香港报社的说法,彭加木在失踪两个多月后,曾出现在华盛顿的一家咖啡厅里面,还被自己交往了几十年的“老朋友”周光磊给碰见了。

报纸上栩栩如生的描写,一开始确实迷惑了不少人。

但结果新华社记者采访彭加木妻子夏叔芳的时候,她表示自己从来都没有听丈夫说有一个叫周光磊的“老朋友”。

彭加木妻子的否认并没有让舆论平息下去,很多人依旧还是相信这个子虚乌有的说法。

可不久之后香港报纸展示的一封信,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彻底揭穿了他们胡编乱造的事实。

这份周光磊写给彭加木的信上,竟然把彭加木妻子夏叔芳的名字写成了“夏淑芳”。

如果他们真的是交往多年的好友,是不可能犯这种错误的。

最后,经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香港报纸上发表的内容,完全就是他们自己杜撰编造出来的,纯属谣言。

因为这件事情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中国驻美大使馆官员义正言辞的驳斥了香港《中报》这种毫无依据的胡说八道。

说实话香港报纸上的文章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要知道在当初那个特殊的年代,彭加木曾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连妻儿都受到了牵连。

如果他要叛逃,早就在那时候离开了,何必要等到1980年,还把地点选在危险重重的罗布泊呢?

更何况1980年的时候,彭加木因为恶性肿瘤的影响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这种情况下他叛逃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可笑的就是那个周光磊,说是彭加木的“老朋友”,可他既没有彭加木的照片,对彭加木的过往也不熟悉,甚至都搞不清楚彭加木妻子的真实名字。

这样一个人说出来的话,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1981年,《光明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高度肯定了彭加木同志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同年10月13日,新疆自治区政府发出了向“彭加木烈士学习”的号召,并在彭加木失踪的地方给他立了一块纪念碑。

次年,上海市政府追认彭加木同志为烈士,正式给这件事情盖棺定论。

结语:

虽然彭加木离开我们已经快要半个世纪了,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他的污蔑和丑化却一直都没有停止。

正是因为如此,这么多年来政府和民间都在坚持寻找彭加木同志失踪的真正原因。

也许只有当真相摆在面前的时候,那些随意中伤烈士的言论才会真正的消失。

参考资料:

彭加木:舍身赴险的生物科学家——南方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淇阅览过去

小淇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