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李范五任黑龙江省长,后被批判,罪名之一:公然模仿领袖发型

风吹草语吖 1天前 阅读数 34 #历史

【前言】

1958年,李范五挑起了黑龙江省长的大梁。一上任,他就全身心扑到了工作上,给黑龙江的经济建设使了老劲儿,贡献特别大。

但是,在那个特别的时候,李范五也碰上了麻烦,日子过得很不容易。他被人指责的一项大错误就是:居然学起了伟大领袖的发式!

【东北干部中好的干部之一:李范五】

1966年,有人受到鼓动,突然间闯进了黑龙江省长李范五的办公地。接着,李范五就被扣上了“党内推行资本主义的掌权者”的帽子。

没过多久,李范五的工作被叫停了,接着还挨了批斗,这对他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李范五压根儿没想过,批判会上居然有人会拿他的头发开涮,说他故意学着伟大领袖的发型,还把这个当成他的一个错误,狠狠批评了一顿。

这事儿让李范五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他琢磨不透,咋就摊上这档子事了!但就算这样,李范五的革命热情可是一点没减,跟当年投身革命那会儿一样,硬气地扛着所有困难。

1912年5月3号,李范五在黑龙江的穆棱县呱呱坠地,他本来的名字是李福德,还有个用过的名字是张松。

那时候,黑龙江那边地方大,人少,好多地方都空荡荡的,地价特别便宜。经过几年的打拼,李范五一家在老爷子的带领下,攒下了上百顷的地,还有二十多间房子,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的地主了。

因为强盗横行霸道,李家只好自己拉起一支队伍来保卫家产。后来啊,在一次跟强盗的火拼里,李范五他老爹不幸被强盗给害了。

1922年那会儿,李范五的爷爷打算搬家到八面通。那时候,李范五已经有10岁大了。爷爷点头后,李范五就被送去了私塾念书,后来又转学到了宁安县的高级小学,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有文化、有学问的人。

小学高年级念完后,爷爷想让李范五回家帮忙。但李范五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停学,还想继续念书。结果,爷爷没能说服李范五留在家里。

1928年那会儿,李范五到了哈尔滨,成功考进了东省特别区的第一中学。在学校里头,他接触了不少新潮的想法,渐渐地对国家大事上了心,也开始担忧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向。

10月份,李范五投身到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修铁路的行动中。他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参加了抗议游行,表达他们的不满。

那段时间,政府派警察来平息事态。打斗中,李范五的衣服被警察扯破了,特别是衣襟和袖口的地方。

后来,学生们的合理诉求,赢得了好多人的支持和帮忙。没多久,社会上大家议论纷纷,声音越来越大,东北的官府没办法,只好处分了警察厅里犯错的人,还明确说了不答应日本帝国主义要在东北修路的事儿。这样一来,大家反对修路的斗争就算赢了。

1930年的时候,李范五成功考进了北平大学的俄文法政学院预科班。到了第二年,他就升入了本科,选的是外交领事专业,打算以后当个外交官。

1931年,发生了那个有名的“九一八”事件。因为张学良听了蒋介石的话,没有抵抗,所以东北很快就被日本人占领了。打那以后,东北的老百姓就过上了被外人统治的日子,跟亡了国没啥两样。

对于这事儿,李范五心里头那是气愤到了极点,他下定决心要收复失去的家园,把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11月份,北平的一帮爱国学生自发搞了个“去南京请愿的小分队”,李范五也积极参与进来,打算跟同学们一块儿跑到国民政府的老巢南京去表达诉求。

不过,当学生们好不容易抵达北平的前门车站,却碰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他们就是不肯让学生们顺利乘车离开。

碰到这事儿,李范五和同学们直接躺在铁轨上抗议。结果,国民党那边没办法,只好妥协,同意给他们安排发车。

李范五和同学们一到南京,就碰头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请愿队伍,大家伙儿一合计,力量更大了,一块儿找蒋介石,让他点头答应抗日。

学生们压力山大,蒋介石只好亲自上阵去劝慰。但他在讲话里说得模棱两可,对是否出兵抗日的事情,一个字也没提。

蒋介石的做法,让爱国学生们很不满意,纷纷指责他。同样,李范五也感到非常失望,他说:“去给国民党做外交官,真是太丢人了,跟我原来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不过,对李范五而言,这次经历让他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算是有了不小的觉悟。从那以后,李范五就开始找寻其他能救国的方法。

有了同学里的共产党员王述禹和李荫永的帮忙,李范五读了好多有进步思想的书和杂志。他渐渐明白,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他也更加坚信,只有靠中国共产党,才能打败日本鬼子,实现革命理想。

1932年的时候,经过李荫永的牵线,李范五成了反帝大同盟这个党外围组织的一员。到了那年9月份,因为李范五表现出色,王述禹和李荫永两人就推荐他,让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那会儿,党组织让李范五回到了东北。他先是跑到穆棱县的下城子,然后又去了虎林县的半截河,成功找到了两支抗日义勇军。

联系过后,李范五知道那两支义勇军马上就要离开这儿了。所以,他打算回家,靠着自己的人脉,悄悄干点革命的事儿,同时还得赶紧找找当地的共产党组织。

5月份的时候,李范五总算是找到了中共绥宁中心县委,他立马就投身到了组织活动中,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时候,他先后挑起了中共穆棱、宁安两个地方的县委书记担子,后来还当上了吉东特委的组织部长,最后更是升为了书记。

1936年,党组织派李范五去苏联,进了东方大学八分校深造。在那边,他还额外担了个差事,就是学生临时支部的书记。

1938年那会儿,李范五又回到了延安这个地方。

在延安那会儿,李范五可忙了,他先是做了中央组织部地方党务科的小职员,然后又转到了中央情报部当研究员。之后,他还去抗日军政大学当了东北干部的训练导师。不仅如此,他还兼任了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和秘书长,最后还当上了中央机关的总务头头。

李范五在岗的时候,干活特别卖力,党组织对他评价可高了。有份关于他的评语写得明明白白:“这人工作卖力,有成效,肯下苦功夫,帮机关解决了经济上的难题,把机关的家务事也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带出了一批好干部。这五年来,张松同志的表现充分说明,他政治上立场坚定,靠谱,值得信任,绝对是东北干部里的佼佼者。”这里提到的张松,其实就是李范五以前的名字。

1945年那会儿,李范五被大家选上了,成为党的第七次全国大会的参会代表。

李范五不在家那段时间,李家的自卫队根本不是土匪的对手。土匪老来敲诈,加上当地有钱人的压榨,再加上他们自己也不亲自动手种地,慢慢地,这个原本挺风光的地主家庭就开始走霉运了,从富裕变得衰败。

东北解放那会儿,李范五家里头就剩下二十多顷的好地了,早没了当年那股子阔绰劲儿。

8月份,日本鬼子投降以后,咱们中共中央就琢磨出了个新策略,那就是“往北扩张,往南守着点儿”。

没过多久,李范五就加入到去东北工作的干部队伍里。当他又一次站在这片东北大地上,心里感觉特别暖和。

在东北那会儿,李范五可没少挑大梁,他先是做了合江省工委的中共书记,后来又升成了省委副书记,还兼着省政府副主席的职务。不光如此,他还当上了省军区的政委,以及松江省政府的副主席。

在工作那会儿,李范五带头搞政权建设,带着大家进行剿匪、土改,还努力发展生产。他这些行动,对东北的解放起了大作用,贡献可大了。

之后,响应中央号召,李范五主动担当,大力组织调配各种物资,全力支持全国的解放战事,真的付出了特别多。

1949年10月份,李范五被调到了中央,干上了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的副部长。到了1951年11月,林垦部名字改成了林业部,李范五还是在这个部门工作。

李范五在林业部工作期间,攒下了好多关于林业的门道,他还琢磨着建个林业大学,这个想法后来也得到了中央的点头同意。

1956年3月18号那天,李范五和雍文涛副部长一块去了中南海,给毛主席他们中央的领导讲了讲林业方面的工作情况。

李范五提到,咱们国家的森林面积才占了国土面积的大约5%,要是按人头来算,咱们可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听到这话,毛主席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直截了当地说:“这事儿可不妙啊!”

后来,当李范五提到林业每年能给国家贡献五六亿元的利润时,毛主席一脸严肃地说:“林业可真是个大产业,一年能给国家挣这么多钱,你们一定得好好经营。”

听完李范五的汇报,毛主席对林业部提出了热切期望,他对李范五和雍文涛讲:“林业给国家帮了大忙,你们回去得好好干,把工作做得更到位。”

1958年3月份,中央组织部做了个决定,让李范五去黑龙江省当省长。在那之后,李范五还接手了黑龙江省委第二书记的职位。

在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李范五真心实意为黑龙江省的发展出了不少力,做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那时候,李范五的媳妇也在黑龙江那边上班。她干活儿特别利索,好几次都被上面看中了,想给她升官。但每次这事儿报到李范五那儿,他都给挡回来了。

在李范五看来,他绝不会给身边的人,特别是他的爱人升职。他觉得,一旦给爱人升了职,肯定会让别人多想。

工作时,李范五总是拿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做标杆,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样做也让他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十年代末那会儿,毛主席、周总理、朱德老总还有刘少奇书记这些大领导们的发型,都慢慢稳定下来了,就成了他们那个圈子的标准头型。

李范五对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和刘少奇这些中央大领导的发型特别感兴趣。那时候,并没有哪个文件说这个发型是领导们的专属,别人不能留。因此,李范五也就跟着留了这个发型。

那时候,李范五常留着像中央领导人那样的发型,人们老能瞧见他这个模样,在各种场合进进出出,还会到农田里走走看看。

1966年以后,李范五遭人指责,就连他平时梳的发型,也被莫名其妙地列为了一个过错。

像这样的事儿,毛主席和其他中央的大领导们肯定是不清楚的。这纯粹是有些人心里有鬼,借着封建老思想的名义,瞎编乱造出来的一个罪名。

1979年,经过党中央的点头,李范五的事儿终于得到了澄清。那些乱扣在他头上的冤枉话,全都被推翻了,他的好名声又回来了,工作也重新给了他。

1985年5月份,李范五退了休。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的5月7号,李范五因为长时间的病痛,在北京的医院里没能治好,去世了,那时候他74岁。

李范五去世后,他留下遗愿,希望自己的骨灰能被撒到他曾英勇战斗的地方——穆棱河与镜泊湖。家人遵从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到了那两个意义非凡的地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风吹草语吖

风吹草语吖

风吹草语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