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聪明,俄军得好好学?俄媒:中国选对了舰载机,俄罗斯错了

盒子里的密 3天前 阅读数 4378 #军事
中俄的选择

要说在中俄两国海军发展领域中最“造化弄人”的是什么,那莫过于舰载机的发展了。

中国现在现役的舰载机——歼-15战机,是仿制苏联苏-33型舰载机的产品。

歼-15

而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境遇无疑比中国好得多。当时俄罗斯手里有苏-33战机的生产线,还有米格-29战机可以当舰载机,有着比中国更多的选择。

最终俄罗斯选择了米格-29K当舰载机,放弃了苏-33。

俄罗斯航母

但后来的事情我们都清楚了,俄罗斯在舰载机发展上不仅完全比不上中国,就连印度这个“原米格-29K用户”,都看不上米格-29K舰载机了,后来选择从法国购买阵风-M型战机以替换米格-29K。

阵风舰载机

针对这件事,俄罗斯媒体《军事观察》就曾发文批评过俄罗斯,称俄罗斯选错了路。在舰载机路线发展上,中国比俄罗斯聪明得多,俄罗斯应该向中国学习。

米格-29K作为舰载机为什么不合格?

米格-29K舰载机之所以表现不佳,核心原因就是这款战机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有问题。

米格-29原本是苏联生产的一型“前线战斗机”。它原本设想的是在东欧和北约的一线战场上,和北约的战斗机“狗斗”。

米格-29

基于这个定位,米格-29出现了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一是体量小以及作战半径非常短,其二是对体系的依赖非常严重。

在作战半径上,歼-15最大航程达到了3500公里,作战半径在1000~1500公里左右。

米格-29的最大航程只有2100公里,作战半径最多到800公里左右了。如果满挂载,米格-29的这个作战半径还将进一步降低,降低到300~500公里都是正常情况。

米格-29

在体量上,米格-29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0吨左右,相比较之下中国现在服役的歼-15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3吨左右,比米格-29多出了13吨左右。

因为这个体量差距,两款舰载机在挂载能力上就体现了极大的差距。

歼15舰载机

米格-29K最大挂载量是4.5吨,相比较之下歼-15的最大挂载量达到了7吨。等未来中国改进了歼-15,新版本的歼-15T挂载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并且米格-29还有“腿短”的问题,要想跑得远,米格-29还要挂2个副油箱,这将进一步挤占米格-29挂载航弹或导弹的能力。

米格-29挂副油箱

事实上早些年美国也是更倾向于“轻型舰载机”,但经过之后几十年的发展,美国也发现了很多重型舰载机能干的事情,轻型舰载机干不了,于是也开始发展起了“重型舰载机”。

美国F/A-18型舰载机原本的A/B型号有23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但后续服役的F/A-18E/F型号,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0吨。

至于体系问题,以米格-29这个体量,它不管是雷达还是航电系统受到的限制都很大,俄罗斯根本没法往上面装大体量的雷达和航电系统。

再加上俄罗斯那极为拉胯的电子工业水平,就导致米格-29这方面的能力极差。

米格-29体格小

事实上就算把米格-29给中国,中国都很难解决它的航电和雷达问题。

因为航电和雷达是比较耗电的,功率越大的雷达以及越强的航电系统,耗电量就越大。

就米格-29这个小身板,它根本就没法解决供电问题,自然就没法往上面装大功率雷达和强大的航电系统。

但是米格-29这个问题,对于其原本的定位“前线战斗机”来说并不是啥问题。

因为苏联在东欧部署了大量的地面雷达引导站。米格-29自己的雷达弱不碍事,地面的雷达引导站可以帮助它。

地面雷达站

然而当米格-29成了舰载机,变成了米格-29K,问题就大了。

米格-29这么依赖体系,但海上哪来的“地面雷达引导站”?

当然,没有地面雷达引导站也行,现代空中预警机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一功能。但现在问题来了,俄罗斯没有舰载空中预警机。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俄罗斯还是印度的米格-29K型舰载机,作为一款极度依赖体系的战机,最终却不得不“单打独斗”。

米格-29K舰载机

相比较之下,不管是我国的歼-15还是法国的阵风,作为“重型舰载机”自身能装比较大的雷达,对体系的依赖更小,其实战能力自然远强于米格-29K。

可见当年俄罗斯抛弃了苏-33选择了米格-29K,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选择。

俄罗斯为啥选米格-29K?

不过当年俄罗斯选择米格-29K也有非常无奈的原因,那就是钱。

要知道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钱。苏联在解体前本身就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苏联一解体当年的经互会直接就崩了,导致俄罗斯一瞬间断开了几乎全部的财政收入。

苏联解体严重冲击了俄罗斯经济

当时俄罗斯大量的军工厂破产,大量武器生产线也直接停产。

而苏-33型舰载机本身需求量就比较少,并且当时苏-33还是一款新舰载机,此前根本就没服役过,研发成本没有摊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这款舰载机的生产线自然没有挺住。

到俄罗斯后续发展舰载机的时候,根本就拿不出钱维持苏-33型舰载机的生产线。

相比较之下,整个米格-29系列生产量非常大,米格-29K型舰载机也生产了比较多的数量,生产成本对比苏-33有极大的优势。

米格-29生产量远超苏-33

对当前到处都缺钱的俄罗斯来说,它压根就没得选。

不过对现在的俄罗斯来说,它也不用担心舰载机的问题了。

当前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船坞里面修了好几年都没修好,估计是难了。同时俄罗斯也肉眼可见的没有生产新航母的能力,所以俄罗斯今后估计会成为五常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舰载机的性能如何对其不会再有影响。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估计修不好了

信息来源:

【1】海外网·《盘点中印航母重器 舰载机歼15完胜米格-29K?》

【2】中国新闻网·《米格29性能优良战绩不佳:输在空战理念和体系上》

【3】参考消息·《俄罗斯“独苗”航母何时重新服役?》

评论列表
  •   朋友  发布于 2025-05-07 23:46:46  回复该评论
    米格的传统思路就是近战拚刺刀,长途奔袭远程作战同它没关系
  •   蓝天  发布于 2025-05-07 13:49:16  回复该评论
    大俄哥,没航母好没面子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出高价给东大买回去…!
  •   用户86xxx16  发布于 2025-05-06 20:20:33  回复该评论
    其实俄可以把库舰拖到东大大修,费用用能源支付,一举两得,毕竟新的一时造不出,维持一艘航母,为未来建设航母和培训人员留下基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盒子里的密

盒子里的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