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的9位皇帝,只有三人获得善终,你都知道吗?
南朝宋(420—479),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9位皇帝,享国59年。因国君姓刘,为与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相区别,又称为刘宋。值得注意的是,南朝宋的皇帝大多是被杀的下场,也即只有三人是善终的结局,你都知道吗?
一、宋武帝刘裕
宋武帝刘裕 (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属江苏省徐州市、另一说法系今属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 ),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刘裕登基后,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朝廷的力量,抑制兼并,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格局。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刘裕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刘裕的在位时间比较短暂,这或许是刘宋动乱不断,乃至于皇帝频繁更替的重要原因。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 ,终年六十岁。刘裕去世后,庙号为高祖,谥号为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二、宋孝武帝刘骏
刘骏是刘宋第五位皇帝,是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宋明帝刘彧异母兄,母为路惠男。刘骏自少机智聪颖,文武双全。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先后统军平定雍州蛮族叛乱、参与元嘉北伐、征讨沿江群蛮,屡立功勋,颇得部下和百姓的推戴。而这,自然为他夺取皇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刘骏起兵攻杀刘劭,夺得帝位。刘骏在位期间,削弱士族权力,大力提拔寒士,整顿刑律,并改置州镇和设立典签;经济上,继续推行“土断”,赦免奴婢和军户,抑制土地兼并,限制士族封山占水,推行“检籍”,设立台使并改铸钱币。
在对外作战上,刘骏任用颜师伯等将领击溃北魏,取得了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文化上,尊孔崇佛,恢复礼乐,并引导“大明诗坛”走向繁荣,打破了士庶门阀界标,使士风为之一变。
但是,刘骏没有做到善始善终,也即他在位后期大兴土木、滥杀无辜、奢侈无度,耽于享乐。为了巩固帝位,过度削弱宗室力量,引发宗室内斗局面,动摇刘宋的根基。到了大明八年(464年),刘骏在建康玉烛殿崩逝。刘骏在位十二年,年仅三十五岁。刘骏去世后,庙号为世祖,谥号为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
三、刘彧
刘彧(439年~472年),字休炳,小字荣期,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刘彧是南朝宋第七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孙子,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异母弟,母为沈容姬。
根据《宋书》等史料的记载,刘彧生母早逝,由路惠男抚养成人,初封淮阳王,后改封湘东王,历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刘彧出任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刘彧杀死刘子业后,正式成为刘宋的皇帝。
刘彧在位前期,平定刘子勋及方镇叛乱,但是,他的一系列举措耗损国力,导致北魏侵占山东和淮北地区;在此背景下,为防范孝武帝刘骏诸子等宗室夺位,刘彧肆意屠杀皇亲宗室、功臣名将,这可谓是摧毁了南朝宋的根基,导致王朝自此衰败,萧道成趁势崛起。
从这一角度来看,刘彧要为刘宋的灭亡承担重要的责任。当然,刘彧自己去世的时间较早,所以没有吞下亡国之君的苦果。泰豫元年(472年),刘彧病逝,时年三十四岁。刘彧去世后,谥号为明皇帝,庙号为太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