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用行动证明:200条铁轨瞬间被拆除

雷霆亮剑 2天前 阅读数 85 #军事

据参考消息援引德国之声报道,立陶宛议会议长承认与台湾地区的合作预期落空。这个曾妄图在涉台问题上挑战中国底线的国家,正吞下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

2021年11月18日,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多次劝阻,批准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这一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破坏国际秩序的行径,彻底激怒中国。第二天,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明确指出立陶宛此举是在世界上制造“一中一台”,性质极为恶劣。中方强烈抗议的同时,果断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原本,立陶宛在国际事务中试图走“投机路线”。2019年开始,立陶宛频频向西方靠拢,签协议、拉投资,想借此提升国际地位。谁能想到,它错估形势,把台湾地区当作获取政治资本的筹码。但它忘了,中国14亿人口背后,是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更是不可动摇的主权底线。

立陶宛(资料图)

在立陶宛错误决策后,双方贸易往来受到直接冲击。数据显示,2020年中立双边贸易额还有23亿美元,到2021年直接“腰斩”,下滑超过40%,缩水至13.5亿美元。大批立陶宛企业订单锐减,生产线停工,失业率随之上升。

而在交通领域,中方的反制手段更是让立陶宛措手不及。涉及200条铁轨的交通运输合作项目被紧急叫停,这些铁轨在短时间内全部拆除。曾经依靠中欧班列运输货物的立陶宛出口商,突然发现没了运输渠道,货物积压,跨国企业订单也跟着流失。对比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它们抓住中欧班列路线调整的机会,对华出口增长35% ,此消彼长间,立陶宛的损失一目了然。

立陶宛议会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资料图)

再看当初立陶宛与台湾地区吹嘘的“高科技合作”。2023年,台湾工研院与立陶宛企业签署半导体合作协议,当时宣传说要建五家芯片工厂,能带动立陶宛经济起飞。可现实却是,芯片园区建设迟迟无法推进。资金不到位、电力供应跟不上,甚至有立陶宛科技公司直言,台方技术比中国大陆落后至少十年。所谓的“合作”,如今只剩一地鸡毛。

如今,立陶宛经济陷入困境。财政部报告显示,该国的外债飙升至3400亿,换算下来,相当于每个立陶宛人背负11万块钱债务。曾经指望欧美盟友帮忙脱困,可德国、法国深陷通胀危机自顾不暇,美国忙着推行自己的芯片法案,根本没人理会这个“小兄弟”。当初高喊的“价值观外交”,现在成了立陶宛的笑话。

今年3月,立陶宛总统公开承认“犯了错”,还派人到北京寻求支持,甚至张口就要200亿美元援助。但中方态度明确:想谈合作,先撤销那个所谓的“代表处”。这是中国的底线,主权问题没有商量余地。

立陶宛(资料图)

事实证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绝不是说说而已。从召回大使到贸易反制,再到实体项目的直接切断,每一步都彰显着中国的战略定力。立陶宛的遭遇,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任何企图在主权问题上试探中国的行为,都将付出惨痛代价。国际交往有规则,主权红线不容触碰,这是铁律,更是所有国家必须认清的现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雷霆亮剑

雷霆亮剑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