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河北一干部被查了,大快人心,这是人民的心愿!

发文|刘姐
编辑|刘姐自媒体

1987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教师从河北滦县师范学校毕业,走进了唐山第七中学的课堂。教书育人,听起来是个安稳的职业,可谁也没想到,她的职业轨迹会发生巨大的转折。几年后,她抛下了教科书,踏入了机关单位的大门,从东矿区教育局到共青团干部,再到街道办书记,一路高歌猛进。这转变,让人好奇,也让人疑惑:从讲台到官场,她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而这位“能人干将”一路顺风顺水,似乎总能踩准时代的节拍。2017年,她担任唐山市粮食局局长,又转战文化广电与旅游局,最后稳坐市委宣传部长的宝座。可让人扼腕的是,她在法律专业的背景和党校进修的经历并没有成为她的“护身符”,反而让她在权力游戏中逐渐迷失。
正是这名法律学者和教育精英的堕落,让人倍感遗憾。她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知识和权力,如果不加以约束,反而可能成为腐败的催化剂。


唐山市的宣传部长这个职位,真是有点邪门。短短几年,李丽已是第四个因贪腐落马的部长。她的前任杨洁、郭彦洪无一例外都栽在了同样的“泥潭”里。这让人不禁疑惑:宣传系统,本是讲纪律、讲规矩的地方,为何屡屡成为腐败的高危区?

宣传部长手握舆论导向的重权,能决定一个地区的声音传递和公众形象,这种权力无疑充满了诱惑。一旦心术不正,就会用职务之便谋私利,甚至为自己“搭桥铺路”。权力本该是为民服务的工具,可一旦缺乏监管和约束,反而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这到底是个人的问题,还是制度的漏洞?
李丽的落马,再次为唐山乃至全国敲响了警钟。与其事后追责,不如反思这职位背后的机制缺失。只有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避免“怪圈”一再重演,为下一代领导者树立清廉的榜样。


李丽曾经是唐山市的“形象代言人”,肩负着引导舆论、服务人民的职责。然而,她却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生意工具”,利用职位和三十年的深厚人脉,为自己的私利搭建了一张复杂的利益网。在这张网中,权力和资源的交换取代了公正与透明,最终让她从光鲜亮丽的岗位滑向深渊。

表面上,李丽是一位关心民生、为百姓发声的好官;背地里,她却将手中的权力变现,背离了本应坚守的初心。正是这种“两面人生”,让百姓最为愤怒。当官员的私欲占据上风,人民的利益就成了牺牲品。这种博弈的结果,只能是社会的不公和信任的崩塌。
李丽的例子再次证明,权力一旦失去制约,就可能变成损害公众利益的工具。只有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中,才是官员的立身之本。否则,权力的游戏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丽的落马无疑是一记警钟,提醒着那些心存侥幸的官员:权力不是谋私利的工具,而是为百姓服务的责任。近年来,反腐力度加大,像李丽这样的“能人”接连被查,说明反腐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拓展。然而,这些只是治标,如何真正从根源上杜绝腐败才是治本之道。

滥用权力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制度漏洞和监督缺失。权力一旦失控,就会滋生贪欲。因此,除了严查严惩,还必须强化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让“老虎”和“苍蝇”无处遁形。只有将反腐落实到每一个权力链条,才能避免权力被私欲绑架。

李丽的结局告诉所有人,滥用权力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沉重。反腐的脚步不能停,制度的笼子必须扎紧,这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民心安定的必由之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