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突击通知!这类学生明年免高考?家长群已传疯

绮梅观察趣事 2周前 (04-23) 阅读数 50 #社会
前言:一场深夜的“教育地震”

4月15日凌晨,江苏某重点高中家长群突然弹出一条消息:「快看!教育部官网挂了新文件,机器人竞赛国一免高考!」短短10分钟,消息像病毒般蔓延至全国。

浙江家长老张凌晨3点冲到儿子房间摇醒他:"别睡了!你去年那个无人机比赛证书放哪儿了?"湖南某中学班主任被几十条微信轰炸:"老师,我闺女剪纸拿过县文化馆奖,这算非遗吗?" 而真正的重磅炸弹,是教育部官网次日早晨7点发布的辟谣声明:「免考政策仅限特定国家级赛事,网传版本系误读」。但疯狂的齿轮已开始转动——培训机构股价暴涨、非遗大师收徒费飙升、奥赛题库销量翻10倍……这场闹剧背后,究竟是谁在制造集体焦虑?

正文:免考狂欢下的灰色产业链1. 证书贩子的“黄金72小时”

政策疯传首日,某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暴雷:

“奥赛保奖合同”标价18.8万(附赠近三年真题及裁判组联系方式)“非遗传承速成班”报名量激增(某机构推出"3天掌握景泰蓝掐丝"课程,学费抵得上大学生半年生活费)AI代码代写服务明码标价(某淘宝店挂出"青少年创新赛冠军同款代码库,999元包过市赛")更荒诞的是,某地文化馆工作人员爆料:"凌晨3点有家长带着孩子,要求当场认证'祖传葱油饼技艺'为非遗项目。"2. 教育部的“特招白名单”真相

记者独家获取2025年《高考特殊人才选拔细则》原始文件:

免考资格仅限3类:国际奥赛国家队成员、经国务院认定的非遗传承人、入选国家"英才计划"的科研新星年度配额不足200人(全国高考生超1100万)但培训机构刻意模糊概念:某奥赛机构海报将"省赛三等奖"与"免考资格"用同一行小字标注,近视家长稍不留意就会中招。教育学者痛心疾首:"这根本不是选拔人才,是在培养专业钻空子选手!"

3. 家长群的“人传人焦虑症”

上海某心理咨询机构数据显示,政策传言期间青少年焦虑咨询量激增47%。典型案例包括:

高二男生连续7天熬夜改装机器人(最终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重点中学女生为申非遗突击学刺绣(针尖刺入手指引发感染)更讽刺的是,某"教育规划师"趁机推出天价套餐:"10万元定制免考路线图,不过全额退款!"后被曝光其所谓"内部渠道",不过是教育局官网公开文件。

结语:当教育沦为一场军备竞赛

4月20日,随着教育部联合网信办开展"清朗·高考谣言治理"专项行动,这场闹剧逐渐平息。但某重点中学摸底考作文题泄露了更深层危机——题目是《我为什么要学习》,超过60%学生写道:"为了高考加分/免考"。现实之问: 如果教育的目的变成收集"通关道具",我们的孩子还分得清什么是热爱、什么是投机吗?评论区聊聊:你家孩子为争取特招资格做过哪些疯狂事?点赞前3名送《国家级赛事白名单手册》(附防骗指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绮梅观察趣事

绮梅观察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