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太子之孙,为仇敌舍命征战,被射穿膝盖,毒发不治的一代名将!
自古以来“祖宗父母之仇”都是不共戴天的,可偏偏在历史上有过这样一名不世名将,他的武功不输于唐之李靖、李世勣、侯君集,甚至远胜明之徐达、常遇春、蓝玉,他不但擅长远途奔袭、灭人之国,而且还是水陆两栖作战的猛将。同时作为封疆大吏,他治理地方也是一把好手,然而他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难以定论的争议。
他的至亲祖父被敌国所擒,坚贞不屈而被杀,从而使他的父亲成为了敌国囚虏,后来他自己则成为了仇敌养子,还逐渐被培养成了极为忠诚的悍将。因此,后世也有许多人认为他只配与刘整、吕文焕、洪承畴、吴三桂之辈沦为一流。自己母国惨遭屠灭,还要粉身碎骨为敌国南征西讨,最后病重毒发,不治而亡,岂不哀哉!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这位战功赫赫、武功超凡,极为类似《射雕英雄传》中杨康的一代名将。看官们也好评一评,其人可堪称为千古名将否?
他就是元世祖忽必烈麾下“平南灭宋”大将李恒,字德卿,他的先祖姓为于弥氏,唐末时被皇帝赐姓为李,后来世代做了西夏国主,他们也曾自称是北魏拓跋氏,或自号嵬名氏,即于弥氏的译音,也称乌密氏,在北宋的时候也曾被皇帝赐姓赵氏。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经略河西的时候,西夏灵州兀纳剌城守将,是夏主之子,城陷不屈而死。这个守将其实是就是西夏状元皇帝、夏神宗李遵顼的长子,废太子李德任。
因为当年铁木真同时对付西夏和金国的时候,夏神宗和金宣宗完颜珣这两个犟种,为了咬死对方,都不肯一致抵挡蒙元,而是拼得两败俱伤也要致对方于死地,甚至不惜向共同的敌人铁木真称臣纳款,调兵助攻,以至双方国力耗尽。而夏神宗命太子李德任率兵攻打金国时,太子拒不奉命,气得夏神宗直接将太子废黜,并流放到灵州安置,而后册立了次子李德旺为太子,这就是夏献宗了。
后来神宗看国之将亡,又把皇位禅让给了献宗,可这个时候西夏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夏献宗还想恢复兄长当年联金抗蒙的战略,可惜为时已晚,最后神宗、献宗父子都在惊忧之中驾崩。后来末帝李睍,即献宗侄儿即位时,西夏灭亡。
而废太子李德任有一个儿子名叫李惟忠,当时德任被蒙军所杀时,他才七岁,他要求随父亲一起殉国,而蒙军大将对他非常看重,就将他捉住献给了当时的蒙元宗王合撒儿,即铁木真的亲弟,合撒儿就将他留在身边做了养子,并没有杀害。这么算来,李惟忠与铁木真第四子拖雷同辈,李恒即与拖雷第四子忽必烈同辈,可以说是忽必烈的“堂弟”。后来合撒儿之子移相哥嗣位为王,长大后的李惟忠就跟着义兄一起经略中原,颇有战功。
淄川王移相哥分封地盘时,以李惟忠做他封地的达鲁花赤,也就是掌印总督大人,并佩给了金符。李惟忠生有儿子李恒,李恒也是一个非常有异质的孩子,移相哥的王妃就把李恒当成了自己儿子,对他非常好。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命李恒做了尚书断事官,李恒却要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兄长。当时山东、淮北的大将李璮在蒙元与南宋之间横跳,最终决定在涟海一带起兵反叛忽必烈。李恒跟着他的父亲李惟忠吓得弃家跑回元大都告变,李璮大为震怒,这个李璮的父亲李全也是一个“三姓家奴”,结果被南宋所杀。
李璮很快就把李恒一家没有来得及北去的家属全部打入狱中,直到李璮被诛杀,他们才得以被放出来。元世祖为了嘉奖他的功绩,就授予李恒做了淄莱路奥鲁大总管,并佩上了高级金符,又补偿了他所有失去的家资。至元七年,李恒被改任为宣武将军、益都淄莱新军万户,并跟随大军征伐南宋。
南宋襄阳守将吕文焕当时出兵拒敌,殿帅范文虎也受命前来援救襄阳,李恒立马率本部兵马在万山筑起一座堡垒,在扼守襄阳城西路口进行围困,以绝宋军的陆路通道。吕文焕等又以渔舟渡过汉水来窥伺元兵的军情,李恒立马设伏击败了宋军,这使得襄阳水路也被隔绝了,李恒于是发兵猛攻樊城。
至元十年春,李恒又以精兵渡过汉水,从城面攀登发起攻击,最后樊城被破,襄阳也孤立无援向元兵投降。大捷传到大都,忽必烈高兴地跳了起来,立马赐给了李恒一柄御用宝刀,并晋升他做了明威将军,又给他佩了黄金虎符。至元十一年,元廷丞相伯颜大会各路兵马于襄阳,然后进军郢州。
南宋就以舟师来截住南渡汉水的元兵,伯颜就带兵从唐港进入汉水,舍弃了郢州,而进攻沙洋、新城,并留下李恒作为殿后大军拒敌,李恒不负重托击败了宋师追兵。元兵杀到了阳罗堡,南宋制置使夏贵派他的儿子夏松前来迎战,李恒亲自陷阵,额头中箭,伯颜立马阻止他,不要他再往前冲,可李恒反而越战越卖力,最后将夏松射杀。
元朝诸军于是渡过长江,李恒与宋兵大战,从寅时战至申时,夏贵败走,鄂州、汉阳都被攻了下来,忽必烈立马以军功晋升李恒为宣威将军,赐白金五百两,李恒又接着跟随伯颜东下宋都临安府。
至元十二年春,宋将高世杰又带兵想要收复汉、沔一带,吓得伯颜赶紧派李恒回到鄂州去防守,其实也是生怕李恒抢了他灭宋的头功。当时南宋军民聚众想要夺回江陵,吓得忽必烈又命中书省下令派出李恒前往征讨,李恒却按兵不动,只是遣使前往宣谕劝降,南宋军民被安抚后,投降者多达十余万人,李恒将他们全部释放为民。
同时他又下令不得让军士掳掠当地百姓,地方上所馈赠与献上的钱粮,他居然无一所受。至元十二年,李恒又随右丞阿里海牙杀到了洞庭湖畔,活捉了南宋名将高世杰,然后元兵攻下了岳州,打下了沙市,城池一下子就攻拔了。南宋制置使高达在江陵向元朝投降,元军留下李恒做镇守大将。他又传檄说降了归、峡、辰、沅、靖、澧、常德等诸州府。没过多久,李恒奉命移镇常德,由他带兵扼守在湖南的要冲之地。
不久之后,元世祖又下诏命南下的元兵三道出师,以李恒为左副都元帅,跟着都元帅逊都出兵江西,对付南宋名相文天祥。九月,李恒正式在江州开府治军,大军到达了建昌县,生擒了南宋都统熊飞,然后围困了隆兴府,也就是南昌,南宋转运使刘盘请降,李恒算准他是诈降,就密做准备对付他。刘盘果然以精兵杀了过来,李恒设伏将他击败,并将他的人马几乎全部斩杀,刘盘这才屈膝投降。不久,李恒又攻下了抚、瑞、建昌、临江四州府。
当时元军当中居然还有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写给建昌故吏军民的书信,吓得李恒赶紧将之烧毁,生怕引发军心动摇,恐生兵变,很快人心就这样安定了下来。然后李恒进攻文天祥的大本营吉州,也是文丞相的老家,吉州知州周天骥立马投降,李恒又平定了赣州和南安府。
广东经略使徐直谅则送来蜡书,将自己所部十四郡悉数献上乞降,前江西制置使黄万石也在邵武向元兵投降。隆兴府元兵大帅居然诬陷当地富民与南宋勾连,已经诛杀了一百三十家人,李恒从前线暂回隆兴,亲自审问了这些人,结果发现他们根本无罪,就把活着人全部都放了。
而南宋老丞相陈宜中和大将张世杰则带着益王赵昰跑到了闽中,当地的郡县豪杰都拼了命地起兵响应宋端宗赵昰,李恒吓得赶紧派兵击败南丰的宋将吴浚,张世杰则派都统张文虎与吴浚合兵十万,准备一口气收复建昌府,也就是如今的抚州南城一带。
这个张世杰是金国抗蒙元帅苗道润麾下名将张柔的侄子,苗道润有点像岳飞一样,想要为金国收复被蒙元占领的中都,结果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张柔为苗道润报仇却遭到了蒙军的袭击并被生擒,最后张柔对金国彻底失望,并投降了蒙元,成为了一员大将,类似于曾经效力于吕布张辽,最终降了曹操。
而张世杰却不肯投降蒙元,反而南下投诚了南宋,成为了南宋末年的掌兵大帅。这时李恒又派大将击败了张文虎、吴浚联军于兜港,吴浚逃跑跟着文天祥来到了瑞金,在这里又被元军所败,文天祥逃往汀州。李恒又派镇抚使孔遵带兵追击,并且大破南宋赵孟瀯的兵马,攻下了汀州。忽必烈得到捷报,感觉这个“堂弟”太猛了,于是撤销了隆兴的元帅府,授予李恒昭勇大将军之职,并且任命他为知江西宣慰司事,即临时的江西宣慰使,这样就解除了他手中实在的兵权。
另外又授予其镇国上将军之衔,后又改任福建宣慰使,不久又改为正式的江西宣慰使,这应该是元世祖想明白了,阵前搞这些小名堂,可以对军心有大影响,所以还是决定好好重用李恒。
这时候,文天祥带兵又收复了汀州,而且还从赣州兴国县出兵,连破元兵占据的诸城,又围困了赣州府,形势非常危急。这时就有人对李恒说,文天祥的祖墓在吉州,可以派兵前往挖掘破坏,这样文天祥的兵马一定会被我们击破。李恒冷笑道:“我们元兵是王师,专门讨伐不服之邦,岂能去挖掘他人的坟墓呢?”
于是分兵驰援赣州,却没有前往吉州,而他自己则率精兵偷偷赶往兴国,来会文天祥,最后文天祥突遇李恒的铁骑,抵挡不住,直接败走到了永丰县的空坑村,元兵在这里捉住了天祥的妻女,又生擒了天祥麾下的招讨使赵时赏等二十余人,南宋降兵则多达二十万之众。
这时忽必烈又下旨命给李恒,命他与右丞阿里罕、左丞董文炳合兵追击南宋益王。众将于是商议如何进兵,大家都说直接杀向福建。只有李恒说道:“不可!若诸军俱在福建,益王必定南窜广东,这样梅岭、江西一带我们就守不住了!因为现在我们兵少,要集中力量追益王,我们的人马调离新占领的梅岭、江西,他们的豪杰就会反扑而来,不如我们从江西直接迂回到广东,从南向北包饺子夹攻益王,他就没有地方可逃了!”众将认为他这个计谋实在太妙。
于是元兵到达了梅岭,果然与宋兵相遇,出其不意就击败了宋兵,益王吓得逃往碙州,后来因为溺水受惊,病死在了海上。至元十四年,忽必烈任命李恒做副宰相,但仍旧在江西行中书省事。至元十五年,南宋益王驾崩,枢密使张世杰、左丞相陆秀夫等人又复立更年幼的卫王赵昺为帝,这就是宋末帝了,李恒则分兵守住了广东诸郡,忽必烈立马下诏命李恒为蒙汉诸军都元帅和经略使,由他全权负责拿下广东全地。
李恒于是进兵英德府、清远县,大败南宋广东制置使凌震、转运使王道夫,最后杀入广州,吓得张世杰带着宋末帝逃到了江门海岸边的崖山小岛,当时元兵的另一位都元帅张弘范水师大军还没有到达,李恒非常着急,因为他手里只有铁骑和步兵,所以他只能按兵不动,先分派诸将平定了梅、循诸州。凌震等又带兵攻打广州,李恒将其击败,宋兵弃舟逃跑,很多人都溺死在水中。李恒夺来了宋船三百艘,生擒了将吏宋迈等二百余人,又在茭塘越这个地方大破宋残兵。
至元十六年二月,张弘范大军从漳州杀到了崖山,李恒也带着他所部兵马跑了过来。张世杰集结南宋海舰千余艘,全部拿巨索连在一起,并在船上设立了栏栅来固守。李恒吓得派人切断了宋军登陆汲取淡水之路。宋军越来越难过,可张世杰坚决不屈,元兵劝降不成,于是就在船尾列阵,由北面冲杀,捣毁了宋船的栏栅,绳索也全都割断了,张世杰还要拼死决战,从早上杀到中午,张弘范这时督南面诸军合击,宋师大败。
南宋左丞相陆秀夫先将妻儿全部沉杀于海中,然后抱着宋末帝卫王赵昺赴海殉国。和宋末帝一起殉节者有十余万之众,李恒获得了宋末帝的金印和玉玺,又捉住了南宋的后宫妃嫔及文武大臣多人。南宋大将翟国秀、凌震等全都解甲投降,宋军船只被焚烧和溺沉之余,还有八百余艘。
这一天,天空黑气如雾,有乘小船南逃者,李恒以为是卫王还活着,就一直追到了高州、化州地界,询问了当地的降兵,才知道卫王已经驾崩,逃遁者乃是张世杰,后来世杰得知卫王不在了,也在海陵港任由风浪袭打,不肯上岸,最终溺亡殉国。
就这样岭南和南海全部平定,李恒功成班师,回到大都觐见忽必烈,元世祖对他赏赐甚厚,一起参加御前庆功宴的将士就有二百余人。至元十七年,李恒被任命为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中书省事于荆湖。他禁止当地兵马劫掠百姓去做奴婢。常德、澧、辰、沅、靖五州之饥兵跑来乞食,他都要对他们进行赈济,猎户口被征召到官府做劳役者,忽必烈奏请说超过一千户之外,把这些猎户放回家为民。
至元十九年,李恒吓得乞求解甲,不再担任军职,于是命其长子同知江西宣慰司事李散木,又名李世安承袭了本军万户之职,后来元兵南征战城,李恒奉旨给大军提供粮草军械、海舰百艘,他久留烟瘴毒湿之地,他只能带疾而还。不久,元世祖又诏命李恒跟随皇子镇南王脱欢征讨交趾,大军结筏渡海,攻下了交趾的天长府。吓得交趾坚壁清野,清空国都,国王航而逃。
李恒将交趾王的宫庭府库全部封锁,然后带兵追袭其王于大海之中,将交趾王击败,获得了船二百艘,几乎要捉住他的世子。恰好这时是盛夏,军中发生了疾疫,连绵大雨又不止,河水暴涨,元兵营地发生了严重的内涝,诸将都说交趾一定会向我们强大的元朝投降的,于是请求班师,李恒不能强行要求众军坚守出战,只能退兵了。
交趾蛮兵就从后方追杀过来,大败元兵,镇南王脱欢就改命李恒殿后,且战且行。李恒被蛮兵的箭射穿了膝盖,一个士兵背着他赶紧逃跑,才到达了思明州,却因毒发而薨,终年五十岁。元世祖追赠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平章事、谥号“武愍”,后又追赠为推忠靖远功臣、太保、仪同三司,又追封滕国公。他的儿子李散木后来做了江西行省平章事,儿子李囊加真做了益都淄莱万户,儿子李逊都台做了同知湖南宣慰使司事,孙子李薛彻干则做了兵部侍郎,李薛彻秃则为益都般阳万户。
纵观李恒一生,虽然出身于西夏王族,祖死父存,忘了国仇家恨,为敌国卖命,可他出生于元廷,似乎与西夏宗室已没有多大关联,其父被元人收养,他也备受恩泽,长大效力于元廷,看来也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这只能说当时元人“施恩泯仇”之功太过厉害!
他的人生经历基本和金庸笔下的杨康大有相似之处,李恒最后南征交趾,中箭毒发而亡,不失为元朝的一代名将,可他也自知身世尴尬,受到相应的猜忌和提防,所以也不得不尽忠竭力,去证明自己对元廷的“尽忠报恩”,说他是元人的鹰犬爪牙,也一点不为过吧!然而比起汉唐以来的不世名将,又如何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