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兄弟吃喝圈”背后的权力游戏:从推杯换盏到铁窗泪,贪腐圈如何腐蚀基层?
一桌酒肉,七副碗筷,推杯换盏间,权力成了“兄弟情”的筹码。近日,江西抚州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揭开了原国资委副主任马岖的“江湖式腐败”——组建“吃喝圈”,接受“保姆式”服务,甚至为黑恶势力撑伞。这场始于饭局的堕落,如何一步步演变为对公权力的公然践踏?今天,我们深挖这场“兄弟义气”背后的权力溃烂。
【“兄弟圈”还是“利益链”?酒桌下的权力交易】通报中提到,马岖在黎川县任职期间,拉拢6名公职人员结成“七兄弟”,频繁出入管理服务对象的内部食堂。表面上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实则暗藏权钱交易:
“吃喝”只是幌子:长期接受专车接送、房屋维修等“贴心服务”,甚至由司机和管理对象提供“掼蛋陪玩”,将公职身份异化为“VIP待遇”;
“圈子”成了保护网:成员间互相遮掩违纪行为,形成攻守同盟,直至马岖被查后,其余6人均被牵连问责。
网友辣评:“这哪是兄弟情?分明是‘腐败连锁店’!”
马岖的堕落轨迹极具典型性:
“小恩小惠”破防:从一顿饭、一次接送开始,逐渐习惯被“供奉”;
权力变现成瘾:利用职务便利为圈内人谋利,甚至插手工程项目;
彻底沦为“黑伞”:2024年“双开”通报直指其勾结黑恶势力,侵害群众利益。
专家分析:这类“小圈子腐败”往往始于“人情往来”,最终演变为系统性塌方。
“圈子文化”根深蒂固:部分干部将“入圈”视为身份象征,模糊了公私界限;
监督盲区存在:内部食堂、私人会所成“避风港”,隐蔽性强;
“软腐败”难界定:接受服务、娱乐消费等行为易被辩解为“个人交情”。
数据佐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查处违规吃喝问题占比仍超15%。
马岖案并非孤例。从山西“煤老板宴请官员清单”到安徽“掼蛋腐败圈”,警示我们:
干部要“慎初”:警惕第一顿饭、第一次“帮忙”;
群众需“瞪大眼”:对“小圈子特权”勇敢举报;
制度须“扎紧篱笆”:严查“影子饭局”“会所歪风”。
互动话题:你身边是否见过这种“小圈子腐败”?欢迎留言曝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