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回归本真,不许吹牛,聚焦汽车科技与未来出行
2024年的上海车展,少了法拉利、劳斯莱斯这些“老钱风”的豪车,就真的黯淡无光了吗?
说白了,车展这玩意儿,就像娱乐圈的红毯,以前大家挤破头想上的,恨不得全身都贴满logo,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
可今年呢?
豪车大佬们集体玩消失,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不想来”,而是“不能来”,或者说,“来了也没啥好炫的”。
数据这玩意儿,是最不会说谎的。
2024年,法拉利在咱中国的销量,咔嚓一下,少了22%;劳斯莱斯更惨,直接腰斩,少了46%;宾利稍微好点,但也下滑了13%。
你品你细品,这是啥概念?
说明啥?
说明以前那种“闭着眼睛买豪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BBA(奔驰、宝马、奥迪)倒是还在死撑,疯狂降价,动不动就“裸车30万以内”,试图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这种“骨折价”的豪华,总感觉少了点灵魂,多了点“廉价感”。
真正支棱起来的,是咱们自己的品牌。
蔚来、仰望,动不动就整出个“百万级”的狠货,极氪更是直接放话,要当“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还搞了个“杭州库里南”,直接对标劳斯莱斯。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穷人乍富”吗?
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扬眉吐气”。
以前咱们只能仰望别人的豪车,现在,咱们也能造出让别人仰望的车了。
至于能不能真正撼动BBA的地位,那就要看真本事了。
话说回来,车展这几天,最火的,不是车,而是“不许吹牛”这四个字。
3月29号,小米SU7出了个事儿,直接把“智驾”这事儿给干沉默了。
工信部就发话了,啥“自动驾驶”、“自主驾驶”,统统不许用,只能老老实实说“辅助驾驶”。
这下,车企们都傻眼了,赶紧改宣传语,生怕一不小心就踩了红线。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变成了“天神之眼驾驶辅助系统”,理想的“智驾焕新版”变成了“智能焕新版”,吉利更是20分钟里提了61次“安全”。
华为的余承东,以前最喜欢说“遥遥领先”,这次也开始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
小米更是低调得不像话,展台上啥“智能驾驶”的字眼都看不到了。
你说这是啥?
这就是“风向变了”。
以前大家比的是谁能把牛吹上天,现在比的是谁能把安全做到家。
元戎启行的CEO周光说得好,“辅助驾驶领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全,而不是规模”。
上海车展,还少了两个重要人物:雷军和网红。
雷军没来,很多人都觉得少了点啥,毕竟去年北京车展,他可是“行走的流量包”,走到哪儿,哪儿就上热搜。
但这次,他只是发了条微博,然后就“隐身”了。
网红周鸿祎倒是来了,但也没搞啥大新闻,没爬车顶,也没啥惊人之语。
倒是“卤鹅哥”想给他“投喂”,结果被工作人员拦住了,还上了热搜。
这事儿很快就过去了,周鸿祎和“卤鹅哥”都没想借这波热度炒作,而是各自安好。
这说明啥?
说明今年的上海车展,真的不想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
没了雷军,少了网红,车展就没人看了吗?
当然不是。
没了他们,反而让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了车本身,聚焦到了技术和创新。
说起来,这次车展上,韩系车集体缺席,也挺让人唏嘘的。
想当年,现代、起亚也是风光无限,现在却连车展都不来了。
反倒是那些“洋面孔”,越来越多,中东土豪、欧洲专家,都跑来看中国的车。
这说明啥?
说明咱们的车,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了。
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都在海外建厂,把中国的技术和产品输出到全球。
要说这次车展上最火的,除了车,就是电池。
宁德时代的展台,挤满了人,大家都在问“啥时候能用上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的电池”。
就连英特尔也来凑热闹了,直接把展位设在了整车馆。
要知道,以前英特尔很少直接参加车展的。
这说明啥?
说明芯片巨头也看好中国智能汽车市场。
上海车展的未来,或许不是等待雷军,而是等待黄仁勋,等待更多的科技巨头,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
最重要的是,别再“吹牛”了,踏踏实实把车做好,把技术做强,才是王道。
车展散了,热闹也散了,剩下的,就是真刀真枪的干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