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在印尼潜水失联,87米深海遗体终被寻获
据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省警方5月3日通报,一名30岁中国籍游客在卡卡班岛海域潜水时失联,其遗体于次日在87米深海底被发现。遇难者名为张晓涵(音译),事发时正参与当地休闲潜水项目,因打捞坠入海中的GoPro相机独自下潜,最终因复杂海况与设备限制不幸溺亡。
5月2日上午,张晓涵随潜水团队在卡卡班岛 “蓝眼泪” 潜点进行约15米深度的休闲潜水。接近水面时,其佩戴的GoPro相机意外脱落坠入深海。尽管教练已发出上浮指令,她仍决定独自下潜打捞。根据潜水电脑表记录,其下潜速度达每分钟30米,远超休闲潜水安全标准(通常不超过10 米/分钟),且未携带备用呼吸器与应急信号浮标。
当张晓涵下潜至40米深度时,设备开始发出深度超限警报,但她未停止行动。继续下潜至87米时,海底暗流速度骤增至每秒3米,相当于时速10.8公里,远超人类游泳能力极限。此时水压达8.7个大气压,相当于880公斤重物持续压迫胸腔,普通休闲潜水装备在此环境下完全失效。张晓涵的GoPro相机记录显示,她曾试图抓住珊瑚礁固定身体,但被暗流裹挟的碎石连续冲击面镜,最终因氧气耗尽与体力不支失去行动能力。
同行游客发现张晓涵超时未返回,立即向印尼国家搜救局(Basarnas Balikpapan)报警。由于事发海域平均水深超100米,且存在复杂暗流,普通休闲潜水员无法执行救援任务。搜救队紧急调集技术潜水团队,使用氦氧混合气体与双气瓶设备,耗时8小时进行7次下潜。
首次打捞尝试因设备故障中断,第二次下潜时,潜水员通过侧扫声呐在珊瑚礁缝隙中发现缠绕的相机,遗体距此仅5米。最终,三名洞穴潜水专家轮番作业,耗时8小时完成打捞。搜救队长表示:“87米深度已接近空气潜水理论极限,每下潜1米都需承受更大风险。”
张晓涵的遗体于5月4日凌晨被移送至贝劳县港口,经当地医院尸检确认,死因为急性缺氧与肺部过度扩张,排除他杀可能。涉事潜水公司因未强制配备潜水引导员、设备检查疏漏,被印尼旅游部门立案调查,面临最高5亿印尼盾(约合22万元人民币)罚款。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已启动领事协助机制,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并发布《潜水安全须知》,强调 “物品损失不构成生命风险” 的处置原则。国际潜水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300起潜水事故中,20%与“非必要冒险行为” 相关,如打捞物品、擅自改变路线等。专业教练提醒,休闲潜水需严格遵守深度限制(开放水域潜水证限18米,高级证限30米),超极限下潜需进阶技术潜水训练。
此次事件暴露东南亚部分潜水点监管漏洞,如设备老化、教练资质不全等。印尼旅游部表示将收紧潜水经营许可,要求所有深潜项目配备至少2名教练,并强制购买高额意外险。中国潜水协会也建议游客选择具备PADI/CMAS等国际认证的机构,出行前确认海况及自身身体状况,切勿因 “记录强迫症” 忽视生命安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