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人为何不娶欧洲美女?因为这三个原因,男人接受不了?

鹏天云光 3天前 阅读数 1121 #国际
文章标签 婚姻

文 、编辑|墨影云光

从古到今,男性数量多就一直不好找对象,如今更是陷入“结婚难”的生活困境。

然而,就在今年初TikTok受“不卖就禁”风波影响,不少欧洲美女博主涌入国内自媒体平台,她们不仅颜值高,才艺也十分出众。

一时间,网友纷纷调侃“要娶不到中国媳妇就找欧洲美女”。可现实中,中国男性和欧洲美女跨国结婚的案例少之又少。

据说,中国男性不娶欧洲美女,是因为存在三个难以接受的原因。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来源于网络,为增加文章的可读性,部分内容存在润色,请理性观看!

«——【·价值观碰撞太“扎心”·】——»

在中国,家庭就是生活的核心。结了婚,小两口和两边家庭联系更是紧密。

逢年过节,七大姑八大姨都得挨家拜访;长辈生病了,晚辈轮流照顾;亲戚家办喜事、白事,大家也都得出钱出力。

过年的时候,不管在多远的地方工作,都得想尽办法赶回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热热闹闹地吃顿年夜饭,这才叫团圆。

但在欧洲,大家把个体独立看得很重,孩子成年后,很多都搬出去自己住,和父母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

他们觉得照顾老人是出于感情,不是必须承担的责任,这种“亲情模式”,中国家庭真的很难接受。

婚姻观念上,中欧之间的差距也大得离谱。

在部分倡导性解放的欧洲国家,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有绝对的自主权,甚至有人觉得感情比婚姻契约更重要。

但中国男性大多比较传统,结婚就是奔着一辈子去的,根本无法接受伴侣出轨。

在国内,一旦婚姻里出现背叛,不仅会被亲朋好友议论,还可能面临离婚、财产分割等一系列问题,估计谁也受不了。

而消费观念更是天差地别。

中国家庭习惯“存钱防老”,为了买房、供孩子上学,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每月工资到手,先存下一半才安心。买东西时,也要货比三家,挑性价比高的。

再看欧洲,超前消费成了主流,年轻人工资一到账,就拿去买奢侈品、旅游,信用卡刷爆也不在乎。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恋爱时可能觉得新鲜有趣,但真到了过日子,全是容易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零彩礼”的背后·】——»

而欧洲美女家结婚不要彩礼的背后,也并非那样简单。

欧洲国家的高福利确实让当地人对彩礼没概念,可这并不代表组建家庭的成本低,不少打算当“欧洲赘婿”的中国男人,真算过账后都直摇头。

欧洲的高福利体系确实让人羡慕,免费医疗、公立教育全兜底,甚至有些国家还给失业者发补贴。但福利再好,也架不住当地物价高得离谱。

就拿生活成本来说,在伦敦、巴黎这样的大城市,租一间普通一居室公寓,每月租金轻松上万人民币,要是想在市中心租个带阳台的房子,价格直接翻倍。

吃饭也不便宜,去超市买点基础食材,一块巴掌大的牛排就得三四十欧元,换算成人民币两三百块,要是下馆子,人均消费轻松破千元。

对比国内,就算是一线城市,同等品质的生活支出也比欧洲低不少。

再说工作问题,欧洲国家的就业市场对外来人口可不友好。当地企业优先招聘本国公民,就算有合适岗位,语言、文化差异也容易成为阻碍。

而且欧洲很多国家的社保政策复杂,就算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每月工资一大半要交社保、税,到手的钱没多少。

要是在中国生活,欧洲伴侣适应新环境的成本又得算在家庭开支里。学中文报班、看病就医、融入社交圈,每一项都得花钱。

另外,跨国婚姻还得面对汇率波动、跨国转账手续费等隐性成本。逢年过节给双方父母寄钱、跨国旅游探亲,每一笔都是不小的开支。

要是遇上欧洲经济不稳定,欧元贬值,存在那边的钱还会缩水。

有网友就吐槽,和欧洲媳妇结婚,原本以为能省下彩礼钱,结果光来回机票钱,一年就花了好几万,再加上两边生活成本差异,实际花的钱比在国内结婚还多。

«——【·语言文化下的“坑”·】——»

虽然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中国男性和欧洲女性交流时都能说几句,但非母语的“尴尬”真不少。

比如中国人说“放鸽子”,可欧洲人根本不明白这其实是“爽约”的意思;再比如“吃醋”,翻译成“eat vinegar”,欧洲人会一脸懵,吃个醋咋就代表嫉妒了。

这些俗语、方言背后藏着文化密码,就算英语说得再溜,不了解文化背景也搞不懂。

而且,中国人和欧洲人说英语时,发音、语法习惯都不一样。

中国男生说英语习惯字正腔圆,欧洲人说话常带连读、吞音,听多了脑袋都大,更别说用英语吵架,根本吵不出气势,越着急越说不利索。

不仅如此,社交礼仪上的差别也容易闹出误会。

欧洲人见面习惯拥抱、贴面礼,尤其是在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同性之间打招呼也来这一套。

但中国男性习惯了握手,突然被异性贴面拥抱,浑身都不自在,还容易被欧洲伴侣的朋友觉得“太冷漠”。

反过来,中国的酒桌文化、人情往来,也让欧洲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中国人请客吃饭讲究“抢着买单”,欧洲人却习惯AA制。

家里来客人,中国人会准备一大桌菜,热情招待,欧洲人可能只准备简单的茶点,这些差异要是不提前沟通,很容易让双方亲友产生隔阂。

更现实的是,这些语言文化障碍会直接影响社交圈子。

中国男性很难真正融入欧洲伴侣的朋友聚会,因为人家聊的话题、玩的游戏,背后都是欧洲文化背景,欧洲女性到中国,也很难理解闺蜜之间互相“损”是表达亲密的方式。

久而久之,双方都被困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感情再深,也会因为缺乏共同社交生活变得疏远。

«——【·结语·】——»

所以说,跨国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碰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语言文化差异,日积月累就成了婚姻里的“定时炸弹”。

这也是为什么,就算中国男性和欧洲美女互相有好感,冷静想想这些现实问题,不少人还是选择放弃——谈恋爱容易,但过日子,真没那么简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