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何以成为湾区融合的关键一笔?

广东台触电新闻 11个月前 (06-26) 阅读数 320 #社会

浩瀚珠江口,潮涌大湾区。一座座跨海跨江通道,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前进步伐。近日,伶仃洋上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迎来通车,画上珠江口“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开创湾区交通发展新格局。从今天起,本台推出《融湾的使命——读懂深中通道》系列报道,感知破解大国工程背后的湾区智慧。

第一集:《深中通道,何以成为湾区融合的关键一笔?》

从中山马鞍岛眺望深中通道

对岸前海的建筑群近在咫尺

24公里,30分钟……

这是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与中山的距离

一桥飞架东西,湾区融通一体

深中通道,何以成为湾区融合的关键一笔?

故事的起因还要回到那个没有桥的年代

上世纪70年代末,此时的东莞还是农业大县。因为一张来自香港的手袋加工订单,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一时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来自香港的印花厂、电镀厂、模具厂、五金厂全都转移到内地。但当时的东莞太平镇,却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副馆长 郑宝琦:

这一张图片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太平镇的全景图

我们可以看到在远处的这个水域

其实就是我们的太平水道出珠江口的位置

路还是非常少的

我们太平手袋厂创办之后

为了进一步吸引这些港商和外商

我们对于修路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

期盼修路的不只是太平镇。全省国道省道上的60处渡口,将仅有的13条公路干线分割为无数小段,阻碍了外商们投资内地的脚步。于是,一场下定决心的“改渡为桥”计划开始了。仅1984年一年,全省就有十座大桥建成通车。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虎门大桥建成通车,珠江口有了首座跨江大桥。

如果把各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看作星光图,在虎门大桥兴建的20多年间,珠江口两岸愈发璀璨,其中东莞、顺德、南海、中山四个区域格外亮眼,它们正是当年的“广东四小虎”。一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让每个人不得不加快脚步。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江:

因为在虎门大桥刚刚开通不久

就迎来了中国制造的一个高潮

如果虎门大桥堵车的话

那么全球的供应链

尤其是以电子信息为产业主轴的产业链条就会断裂

凸显了中国制造的重要性

其实也是首先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四通八达

人流带动物流

物流带动资金流的畅通无阻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高速公路网越织越密,港口码头一再扩充;跨江大桥也从六车道,扩大到八车道;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三地,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 刘彦君:

大桥口岸开通以来

全面提高了粤港澳三地的物流效率

便利了三地人员往来

截至今年6月18日

港珠澳大桥海关累计监管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车辆共计272万辆次

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

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创造出新的发展奇迹。从俯视图看,珠江口“A”字交通骨架初见雏形,它更像是一个稳稳的“合”字,即将浮出水面。

但“湾区融合”并非一蹴而就。在珠江口东岸,广东5座万亿城市中,就有三座坐落在此。但在西岸,仅有佛山入围。摆在大湾区面前的,是因珠江而分割的“东强西弱”问题。而此时,深圳许多高新企业,开始将产业转移的目光放向珠江西岸。

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泽填:

珠江西岸产业空间广阔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城市建设也比较完善

宝安产业基础雄厚 创新能力强劲

“总部研发+生产基地”的合作模式

将成为宝安与珠江西岸产业

协同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推动力

深中通道的通车将加快创新要素流动

形成区域创新的倍增效应

受益的不仅是深圳、中山两市。行驶在深中大桥上,万吨巨轮从远处驶来、国际航班从头顶飞过,向前,可通向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区乃至更远的地方。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 陈鸿宇:

深中通道的建成及通车将进一步打破“圈”之间的边界

大湾区三个都市圈 也就是深圳 广州跟珠西

它们之间的要素可以更加直接 更加畅通

使大湾区的“黄金内湾”这个核心地带的优势更加凸显

它既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产物

也是广东省走向共同富裕 走向区域协调

跟粤港澳合作平台(发展)更加厚实的一个里程碑

回望珠江口,一座又一座跨江通道,如同一个巨大的“拉链”,要把大湾区缝合起来。这些发生在珠江口的交通发展史,其实也是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史。随着经济体量从飞速增长到稳步壮大,广东誓要更加紧密地联结大湾区。

当深度融合迸发全新活力,一个世界级的湾区,正在扶摇直上。

记者:曾小强 刘灿娇 李逸冰

编辑:曾广添 郭丹 何家亮 肖炳奇 何悦 曹卉 郑韵桦

摄像:卢德文 许天骏 郑旭毅 陈世豪 许顺华 杨程琨 汤铭杰 钟晓斌 黄子杨

二审:曾小强 林杰斌

三审:吴琳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广东台触电新闻

广东台触电新闻

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地域特色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