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能不能相伴到老,看以下三句话,一目了然

布衣粗食 1个月前 (04-01) 阅读数 123 #情感

古人云:“夫妻死同穴,父子贫贱离。”

相对而言,夫妻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的人,父子虽然血脉相连,但从子女成年后,就聚少离多了。

可是有的家庭,夫妻却过不到一块,半路就分道扬镳了。也有一些夫妻,变成了仇家。

那么,什么样子的夫妻,才能相伴到老呢?

以下三句话,就是最好的判断标准。

01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好夫妻,不求完美,接纳瑕疵。

结婚的时候,很多人送祝福:百年好合,万事胜意,琴瑟和鸣,早生贵子。

但现实和祝福是两码事,甚至是相反的。从来就没有一件事,能够让夫妻都特别满意。

不得不承认,接纳婚姻的不完美,比努力让婚姻完美,更加重要。

北宋的名臣司马光,结婚三十多年,妻子张夫人没有生育。这可让妻子着急了,她积极谋划,让司马光纳妾,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有一天,妻子带回一个美女,安排到司马光的卧房。

司马光走进卧房,拿出一本书,看了看。美女走近,问:“中丞大人,这是什么书?”

司马光说:“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

美女识趣,就走开了。

此后,妻子也不再提纳妾的事情。夫妻把司马光的一个侄儿接过来,作为儿子来养。

是王安石变法的期间,司马光作为守旧派,很不得力,就远离官场,以写书为主。妻子丝毫不介意,而是日夜守候,帮忙查询资料。

妻子过世时,司马光把家里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

男人不嫌弃妻子没有生育,年老色衰;女人不嫌弃丈夫官场失利,家境穷苦,始终仰望。这就是司马光夫妻一辈子都恩爱的秘诀。

作家毛姆说过:“人生是个艰辛的历程,让我自己的一生过得完美一点儿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能指望去教导别人如何过好他的一生呢?”

夫妻相伴,不求对方完美,只是自己努力生活,赚钱,工作,善待家人。那么每个人都懂得了刀刃向内,从不伤害对方,与此同时,给了对方一个更加完美的爱人。

还有,夫妻关系也会有不愉快的因素,愉快接纳,那就是格局,是促进变好。

02

“善扑火者不迎其烟,善防水者不当其急”:好夫妻,换位思考,顺着对方。

会扑火的人,不会对着烟雾的方向,避免呛到自己;会游水的人,不会拍打激流,而是顺水而行,到水流平缓的地方。

夫妻相处,一旦恼火了,你还对着干,那就是火上浇油。

聪明的人,懂得顺从,让对方感觉舒服了,从而爱情就留住了。

吴越王钱镠,娶妻庄穆夫人。

妻子非常孝顺,每到寒食节,就会去临安老家,祭拜先人。

有一次,妻子回老家多日,钱镠也非常想念,就写信,让妻子尽早回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虽然急着要见到妻子,但是考虑到妻子的感受,妻子路途劳顿,钱镠还是建议“缓缓归”。是啊,夫妻来日方长,不要因为一次分别,就闹了矛盾,就急火攻心。

当然,妻子也体谅钱镠持家立国不容易,总是帮忙处理家务。历史评价:“辅成功烈,谅属柔明,爰举宠章,载加常等,勉承膏泽,以耀闺门。可依前件。”

很多时候,夫妻相伴,不是感情不够好,而是差了一次换位思考,就导致了矛盾。

比方说,过节的时候,妻子拿了几百块钱给娘家母亲。丈夫认为给太多了,就发脾气。丈夫不清楚,岳母这一年,收成少了,需要多一些帮助。这种情况,也是夫妻沟通之后,才能知道的。

若你相信,对方做什么,是有自己的理由的,是符合内心真实想法的,那么你就再也不会生气了。

《诗经》中说:“夫妻好合,如鼓琴瑟。”

是的,夫妻一辈子,你是琴,但也可以是瑟。两个人换了角色,但不离不弃,那就可以敲打出美妙的音符。

03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好夫妻,放下过去,过好当下。

每一个日子,都是新的。

可悲的是,很多夫妻,还生活在昨天。

昨天没有说清楚的,吵吵闹闹的,今天继续。岁岁年年都如此,那么夫妻多了多年,其实就是过了“昨天”一天而已。

往前走,才有人生的出口,才能夫妻变成老伴。再说了,我们是回不到过去的。

尤其是二婚的夫妻,一回头,满眼都是沧桑。都是一对旧人,互相攻击,还伤害了身体。

还有一些穷困的夫妻,一回头,都是穷日子,吃喝都发愁,还没有像样的工作。

就是一些有钱有势的夫妻,他们也会有摩擦,有意见分歧。

但凡种种,过去了就好了,说明大家都挺过来了。不要因为昨天经历了暴雨,就今天也不敢出门,去拥抱阳光。

雨后的天空,最清新;熬过苦难的夫妻,最可贵。

如果夫妻在一起,总是积极谋划明天,憧憬晚年的幸福,那就更好了,也许今生在一起是不够的,还要来生。

04

有句话说得好:“情如鱼水是夫妻双方最高的追求,但是我们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即总认为自己是水,而对方是鱼。”

好夫妻,是鱼水情,是彼此滋养,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也不是单方面的享受。

每当你看不惯对方的时候,就静下来,接纳所有的不完美,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想一想明天的希望。

你比对方付出更多,却觉得付出还不够,那么婚姻就成功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布衣粗食

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