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天安门城楼上只挂过12个人画像,其中一人仅挂了1天
天安门城楼,作为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之一,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
许多人以为天安门城楼只悬挂过毛主席的画像,但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安门城楼曾悬挂过12个人的画像。
其中,有一人的画像仅悬挂了一天。
今天,文史君就与大家聊聊天安门城楼上,曾经悬挂过照片的历史人物们。
天安门最早建于1417年,初名“承天门”,后改为“天安门”,是明清时期皇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明清两个王朝一共有26位皇帝在紫禁城里面统御天下,但当时并没有任何人想着要将自己的画像挂在城楼上。
直到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性格张扬的袁世凯,自觉有功于国,为了彰显自己的威名,他计划将自己的照片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借鉴西方政治仪式,命人绘制了巨幅画像悬挂于天安门正中。
那一举动不仅是对皇权象征的僭越,也是新政权寻求合法性的视觉宣告。不过正是那一操作,开创了在天安门悬挂领袖像的先例。
关于袁世凯画像的悬挂时间,当前存在两种说法:
一说从1913年挂至1916年其去世后被取下。
另一种更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那幅画像从1913年一直悬挂到1928年张作霖败退北平才被取下,持续时间长达15年。
无论哪种说法,都指明了袁世凯是天安门城楼画像悬挂制度的开创者,其画像也见证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动荡。
袁世凯之后,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被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1929年,孙中山先生移灵南京时,北平卫戍司令商震下令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孙中山的画像,以示纪念。
孙中山先生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画像悬挂于天安门城楼,是对他革命精神的缅怀。
直到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后,孙中山画像才被日寇的标语取代,那时起天安门成为了日本殖民宣传的舞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率部向北平进发。
8月21日孙连仲收复了北平,举国欢腾。蒋介石闻讯后亲自赶往北平视察。
视察当日,蒋介石登上天安门城楼,佯装不经意发现原本悬挂国父孙中山先生照片处空空如也。
工作人员解释是日军占领期间毁坏,蒋介石故作痛心,称此处是国家象征之地,应重新悬挂照片。
随从们心领神会,不久后,蒋介石的巨幅照片便取代了国父照片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之上。
蒋介石心满意足,还发表演讲,宣称要继承国父遗志,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然而,国民党政府内部腐朽不堪,贪污成风,那番话不过是欺骗民众的谎言。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民党不得民心,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
眼见大势已去,蒋介石仍不甘心,竟丧心病狂地要求留守北平的傅作义炸毁北平城。但傅作义最后以民族大义为重,拒绝执行命令,才得以保全了北京城。
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天安门城楼画像极具特色的一年。
1949年2月12日,为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天安门城楼罕见同时悬挂了八位高层领导人画像。
当时画像绘制由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师生完成,董希文主笔。
其中,毛主席画像位于最上层中间,下方并列悬挂着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聂荣臻、叶剑英和林彪的肖像。
当时报道称,人民领袖毛主席像挂最上层中间,城墙中央有“庆祝北平解放大会”金字横幅。
两侧悬挂了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将领肖像。那种集体亮相的画像安排,体现了当时国家强调集体领导的重要理念。
到了7月7日,纪念全面抗战十二周年时,天安门城楼画像减少为毛泽东与朱德并列悬挂,中间配大红星。
此安排凸显了“朱毛”军事领导核心地位,也符合解放区同时悬挂毛、朱画像的惯例。
再往后,到了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夕,天安门城楼画像最终简化为毛主席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开国大典上的毛主席的画像由周令钊主笔,依据郑景康在延安拍摄的毛主席戴八角帽标准像绘制。
1953年3月5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当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为其举办了隆重的悼念活动。
3月7日至9日,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9日下午,北京60多万人参加了斯大林追悼会。
也正是那时,斯大林的画像被安排悬挂在了天安门城楼正中央,下方还布置有“斯大林同志永垂不朽”的标语。
正因如此,斯大林成为天安门城楼画像史上唯一的外国人,不过仅悬挂了一天。
那一特殊安排,彰显了当时中苏关系的亲密以及毛主席对斯大林的高度评价。
说到毛主席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那也是经过了一系列历史演变的结果。
1949年2月12日,其画像首次亮相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后,仅在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悬挂。
1950年至1966年,毛主席画像历经了多次版本更迭。
最初以毛泽东戴八角帽的延安时期照片为蓝本,但因年龄形象差异及帽子是借来的等因素,不久便被更换。
此后几年,先后采用四分之三侧面像、1950年第一版标准像、1952年第二版标准像和1959年第三版标准像等。
1966年8月,特殊历史时期,高层决定毛主席画像将日常悬挂,不再取下。
1967年10月1日,画家王国栋绘制出了第八版毛主席画像,该版本依据毛主席第四张标准像创作完成,沿用至今。
自1966年起,天安门毛主席画像形成一年一换传统,每年国庆前夕更换,持续近60年。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无论站何处,都能感觉到画像中毛主席的目光注视着自己。
画家邢秋成解释说,那是因为毛主席原照片的眼神特点和画家的精准塑造珠联璧合的结果。
关于毛主席的画像会挂多久,针对这一问题,40多年前邓公就特意回答过。
1980年,邓公在接待外宾采访时,当时有记者提问,“毛主席的画像会挂多久”。
当时邓公表示:“毛主席画像会永远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他是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伟人”。
那一表态确立了毛主席画像作为国家象征的永久地位,也反映了我国高层对历史连续性的重视。
尽管后来邓公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毛主席时期有显著不同,但毛主席作为共和国奠基者的地位从未动摇。
读者们,关于“天安门城楼上曾经悬挂过的历史人物”,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