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清朝没有好诗?6首精彩的清朝七律,水平不逊色于经典唐诗
清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高峰,宋朝是第二高峰,除了唐宋,剩下的朝代中,哪个朝代的诗歌水平最高?
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清朝,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本文分享6首很精彩的清朝七律,这些诗水平很高,不逊色于经典唐宋七律,但知名度并不高,你未必读过,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桑落酒香卢桔美,钓船斜系草堂开。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隐逸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而作者吴伟业号“梅村”,因此这首诗对他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可以说是他的自明心志之作。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享受自然与文化的隐逸生活哲学,确实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黄宗羲这首诗创作于顺治年间,他于明亡抗清,兵败后隐居时写的此诗。
此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从容乐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作者的高洁品格历历在目。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顾炎武是清初名士,此诗描绘了战乱之后,诗人登高远眺的所感所想。
此诗通过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反思,对和平安宁的向往,以及对英雄烈士们的崇高敬意,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改朝换代之时变的复杂情感。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顺治十四年,王士禛与众名士在济南大明湖的水面亭相会,他们饮酒赋诗,赏景享乐,其乐融融。当王士祯看见秋柳,触景生情,举杯感伤,写了《秋柳》组诗4首,轰动一时。
此诗在这组诗中最有代表性,水平最高,写秋柳的摇落憔悴,从而感叹良辰易逝,美景难留,深具时代忧伤之情怀。
全诗无一个“柳”字,而句句不离柳,托物言志,辞藻华丽,造句修整,用曲精工,意韵含蓄,风神高华,境界优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清朝不可多得的七律佳作。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这首诗写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当时朱彝尊应广东高要县知县杨雍建之聘赴广东,道经大庾岭时,触景生情而写此诗。
此诗首联描绘了大庾岭的险峻雄伟,继而由驿站西边梅花引起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感慨;颔联写丞相祠、越王城都已冷寂荒芜,历史的遗迹已经衰败,满是沧桑变换之感。
颈联写诗人吊古伤今,产生思乡之情;尾联写遥望家乡,起伏的山峦、落日的余晖已经洒满了漫漫旅途,一种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全诗融写景、抒怀于一体,情景交融中蕴含作者深沉的历史感伤和浓厚的思乡之情,含蓄蕴藉,沉郁顿挫,富有诗意。
打岸狂涛捲白银,似闻桴鼓震江津。
归师独遏当强寇,兵气能扬到妇人。
有火谁教戎箭射,无风何意海舟沦。
建炎第一功终属,太息西湖竟角巾。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回顾了宋朝将领韩世忠与金兵在黄天荡激战的情景,他的夫人梁红玉擂鼓振威,宋军士气高昂,韩世忠率领8千宋军抗击金兵10万,立下赫赫战功。作者经过黄天荡,触景生情,写此诗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此诗高度评价了韩世忠抗击金兵的赫赫战绩,对他最终功亏一篑、惨遭秦桧排挤打击、被迫隐退发出深沉的叹息,满含不甘与无奈。
很精彩的6首清诗七律分享完了,这些诗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各具精彩之处,水平不逊色于经典唐宋七律,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回味。
朋友们,文中这6首七律你曾经读过几首?最欣赏其中的哪首?欢迎分享高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