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他准备去北京当官,半路才想起自己是汉奸,连夜南逃
【一、祸从口出】
胡兰成曾在汪伪政权中担任宣传部次长和行政部法制局长。尽管他是个文人,但汪伪政权中的官员大多都是精于权术的投机者。胡兰成自己也清楚:“我在官场和政治上都是外行。”他主要依靠与汪精卫和陈璧君的良好关系,虽然因此得罪了周佛海、李士群等实权人物,但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然而,他最终连汪精卫这个大靠山也得罪了,结果招致了杀身之祸。
事情是这样的。胡兰成和日本大使馆的池田笃纪关系不错,两人很聊得来,来往也越来越多。有一次,池田去胡兰成家串门,看到桌上有一篇胡兰成刚写的文章,就借来看看。池田觉得写得挺好,征得胡兰成同意后,带回去翻译成日文,拿给日本驻华大使谷正之看。谷正之又把文章发回东京,连近卫文麿和石原莞尔都看了。让人意外的是,胡兰成这篇文章在日本那边评价很高,但内容却是预测日本必败、汪伪政权必亡!文章主要意思是:汪精卫搞的“和平运动”早就偏离了初衷,结果完全不如预期;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兵力分散,以前英美的劣势反而成了日本的劣势;日本深陷侵华泥潭,照这样下去,日本肯定失败,南京政府也会跟着完蛋!
胡兰成意识到自己写的文章迟早会被汪精卫看到,心里觉得事情不妙。他跟池田商量好:“这几天我会每天来找你,如果我没来,你就主动来找我。”果然,没过几天,汪精卫看到文章后火冒三丈,立刻命令林柏生逮捕胡兰成。12月7日,林柏生叫胡兰成去他家。胡兰成出门前对妻子应英娣说:“如果我很晚还没回来,你就去通知池田先生。”结果胡兰成一到林家就被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池田接到应英娣的消息后,马上向日本大使馆报告,还联系了侵华日军总司令部,大家开始想办法救胡兰成。那么,日本人的这种奇怪逻辑怎么解释?其实,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侵略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策略和步骤上,内部却矛盾重重。比如“下克上”、文官武将互相较劲、陆军海军互不配合等,这种事屡见不鲜。胡兰成的文章正好迎合了日本少壮派军人的想法。他们对东条英机的政策不满,觉得应该先跟中国和谈,集中力量对付英美。
1944年除夕,胡兰成依然被关在监狱里,池田感到不能再等了。他带着手枪来到日本宪兵队,找到河边课长,直接说:“如果我去救胡兰成,警卫肯定会拦我,我开枪他们也会还击,我可能会受伤甚至丧命,这样你就有理由派宪兵去救人了。”河边听了池田的话,心里有所触动,回答道:“不用你去冒险,我亲自处理。”他立刻通知林柏生放人,否则就派宪兵强行营救。林柏生吓了一跳,赶紧向汪精卫请示。汪精卫无奈之下,只好下令:“马上释放胡兰成。”——这充分暴露了傀儡政权的软弱!当天下午,被关了48天的胡兰成终于出狱,坐池田的车回到家中,妻子应英娣正在煮汤圆。
【二、一纸婚书】
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确实是在广西教书时娶的全慧文。而应英娣则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她原本是百乐门的知名舞女,胡兰成在事业有成后,将她纳为姨太太。这样一来,他同时拥有两个家庭,分别位于南京和上海。
张爱玲与胡兰成从未见过面,但胡兰成的名声她早就知道。之前,胡兰成因言论问题被抓,苏青拉上张爱玲,两人以知名文化人的身份,去找周佛海求情,想救这个所谓的“文化人”。事后,连胡兰成自己都觉得她们的做法太天真,甚至有点可笑。
胡兰成与张爱玲因文学相识,随后他常去张家畅谈,两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感情迅速加深。从相遇到步入婚姻的这半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胡兰成回忆道:“我们彼此倾慕,她常专注地看着我,满眼欢喜。”他还表示:“在张爱玲身边,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胡兰成坦言,如果没有她,自己后来无法完成《山河岁月》这部作品。
胡兰成和张爱玲决定结婚时,一切都很简单。他们没有举办任何庆祝活动,也没有宴请宾客,仅仅准备了一份婚书。然而,张爱玲并不清楚婚书需要两份,只带回来了一张。胡兰成亲自在婚书上写下誓言:“胡兰成与张爱玲在此约定,结为夫妻,愿未来生活平静安稳,岁月静好。”
1944年8月,张爱玲与胡兰成结为夫妻,此时距离日本战败投降只剩一年光景。张爱玲曾提到,他们的结婚证书尺寸过大,既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存放,也无法用丝带捆扎,最后只能塞进箱底,从未示人。这种对婚姻证明的随意处理,是否暗示了两人关系的未来走向?
【三、护士风流】
胡兰成因与汪精卫集团关系破裂,转而投靠了日本势力。1944年11月,日本华中派遣军邀请他前往武汉,名义上是负责《大楚报》的运营,实际上则是掌控湖北地区,并建立一个亲日组织。胡兰成怀揣着强烈的权力欲望,接受了这一任务。
胡兰成在汉阳医院期间,与一位名叫周训德的年轻护士产生了感情。周训德年仅17岁,身材修长,体态匀称,既不显瘦弱也不显臃肿。胡兰成逐渐与她熟络,每天去报社前和回来后都会找她见面。他被周训德的美貌吸引,形容她坐在灯下时,脸庞如同盛开的牡丹,红润白皙,眼中带着笑意,令他看得入神。然而,这段关系让他忽略了一直在上海等待他的新婚妻子张爱玲。虽然胡兰成内心曾有过一丝反省,觉得自己对张爱玲的行为不妥,但最终他既不愿认错,也无法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
1945年3月,胡兰成离开小周前往南京办事,随后回上海探亲。他毫无顾忌地向张爱玲提起小周,似乎并不觉得需要避讳。胡兰成认为张爱玲虽然性格敏感,但在这种情况下却表现得不够在意,甚至显得有些迟钝,完全没有嫉妒的反应。表面上看,张爱玲确实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醋意,反而试图理解胡兰成在动荡时局中寻找情感寄托的行为。然而,实际上,内心细腻的张爱玲深受伤害。后来,她用一句经典的话描述了她与胡兰成关系的变化,从曾经的亲密无间到如今的疏远冷漠:“以前两个人一起睡并不觉得挤,反而觉得多了一只手臂,甚至想砍掉它。但现在却感到异常拥挤,彼此碍手碍脚,就像两棵树被砍倒后堆在一起,枝枝节节相互磕碰,处处都是冲突与不适。”
五月份,胡兰成返回武汉。他迫不及待地渡过汉水,直奔汉阳医院,却发现小周不在。原来,胡兰成离开时,小周以为他不会再回来,现在见到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躲回三楼自己的房间,心跳加速。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不到一年,却已经开始和小周讨论结婚的事。胡兰成提到结婚时,小周只是默默听着。胡兰成考虑到与张爱玲的婚姻还未正式举行仪式,不能越界,同时也担心时局动荡,不想连累小周。小周对胡兰成则表现出极大的爱与勇气。当时,日军节节败退,盟军飞机频繁空袭武汉。一天,胡兰成和小周在房间里,突然有飞机俯冲扫射,飞机的机翼几乎掀翻屋顶。危急时刻,小周迅速将胡兰成拉到灶间的柴堆旁,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
胡兰成判断日本战败在即,但他希望战事能再拖延一段时间,以便完成军政学校的筹建。然而,事态发展并未如他所愿。8月15日中午,他在江汉路的街头人群中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还试图在武汉维持一个独立政权,阻止国民政府接管。不过,这种不自量力的举动仅仅持续了13天便以失败告终。
清晨,小周为胡兰成准备了一碗榨面干。他在房间里吃完后准备离开,训德忍不住哭了起来,说:“你总是照顾我,自己却没享过福,这次出去吃苦,没人照顾你!”胡兰成安慰她,笑着说:“老天会保佑我的,出门要图个吉利,你给我笑一个吧。”训德只好忍住眼泪,抬头看着他,露出一个比平时更动人的笑容。
胡兰成在两名日军士兵的掩护下,伪装成伤兵,搭乘日军医疗船离开了武汉,之后便与小周失去了联系。
【四、逃亡之路】
胡兰成逃至上海后,谷大使将他安置在一户日本人家中藏身。由于追查汉奸的行动愈发紧张,上海已不安全,胡兰成决定前往浙江避难。当天,青芸来接他,两人在张爱玲的公寓暂住了一夜,连子女都未告知。
他改名张嘉仪,声称自己是张佩纶的后代。途中,他注意到报纸上登载着审判汉奸的消息,“我看到通缉令上有我的名字,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逃脱。”他逃到诸暨,住进了斯家。抗战时期,斯家搬回了诸暨老家。胡兰成到达时,他的同学斯颂德已经去世,当年的少女斯雅珊也已经结婚生子。胡兰成曾在汪伪政府任职,并帮助过斯家。出于感激,斯太太热情地接待了他。此外,斯老爷的姨太太范秀美也出于同样的感激之情,对他表示欢迎。
为了掩护胡兰成,斯家想尽办法带他四处躲避。年底时,他们决定让范秀美带他逃往温州。秀美已经20多年没回过温州娘家,正好可以借口战后探亲。他们雇了两辆黄包车,分别载着两人上路。途中,两人越聊越投缘,胡兰成毫无保留地向秀美讲述了自己的过往,包括与玉凤、张爱玲、小周的感情纠葛,甚至在广西强吻李文源的荒唐事。一个说得直白,一个听得平静。胡兰成回忆道:“路上我们说话最自在,但在路亭买饭或住店时,就得少说话,免得被人听到起疑。秀美在人前总是小心照顾我,所以我们感觉特别亲近。”一个是风流成性,一个是年轻守寡,两人自然一拍即合。12月8日,他们抵达丽水,正式结为夫妻。秀美深情地说:“你去哪儿,我都要跟着你!”可惜,乱世中的感情,哪有“牢靠”可言?
【五、千里寻夫】
在逃亡途中,胡兰成通过报纸得知了小周被捕的消息。他一度想过主动代替她,但很快意识到这种想法过于不切实际,况且她应该很快就能获释。到达温州后,胡兰成给张爱玲寄了一封信。出乎意料的是,这封信竟然引来了张爱玲的亲自到访。
张爱玲决定去找胡兰成,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抗战结束后,她的日子并不好过,有人甚至想以“文化汉奸”的罪名找她麻烦。更别提她这次要找的人,本身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汉奸。一路上,张爱玲心里装满了对胡兰成的感情,也带着对未来平静生活的期待。她在旅途中想着:“我从诸暨、丽水一路过来,心里总想着这是你曾经走过的路。等到在船上远远看见温州城时,就觉得你就在那里,整个温州城仿佛在发光,像藏着珍宝一样。”
胡兰成对张爱玲的突然到访感到复杂。当张爱玲二月份来到温州时,他第一反应是惊讶,随后心里涌起不悦,甚至没有一丝感激。作为男人,他不想连累妻子,而张爱玲的举动让他觉得承受不起,但又不想表现软弱,结果情绪失控,差点对她大声呵斥:“你来干嘛?赶紧回去!”
他主要担心的不是张爱玲的安全,而是不想在落魄时见到她,觉得这样会丢脸。至于他和范秀美的事,张爱玲虽然知道,但也理解这是特殊时期的短暂关系。她更在意的是胡兰成对小周的感情。有一次,张爱玲让他在她和小周之间做个选择,他拒绝了。他说:“我当时就傻了,小周又不在,未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眼前只有张爱玲,我要是随便应付一下,事情不就解决了吗?”可他没有。这就像他小时候,养母想听他说句好听的,哪怕只是敷衍,他也死活不肯开口。
张爱玲在温州停留了将近一个月,最终含泪离开。她未能找到心爱的人,两人的关系也逐渐疏远。
【六、最后一面】
胡兰成为了躲避温州的追查,在斯家藏身了大半年。等到风声平息后,他打算返回温州继续隐藏,途中经过上海,便在张爱玲的公寓借宿了一晚。然而,这一晚并不平静,两人发生了争吵,最终分房而睡。第二天一早,胡兰成走进张爱玲的房间,俯身想要亲吻她。张爱玲从被子里伸出手抱住他,突然泪如雨下,只喊了一声“兰成!”胡兰成被她的深情呼唤惊住了。敏锐的张爱玲立刻察觉到了异样。她看到他尴尬的笑容,心想:“他已经不爱我了,所以才会这么窘迫。”于是,她迅速松开手臂,直起身来。
那成为了他们之间的最后一面。
一回到温州,我就收到了张爱玲的绝交信。信里说得很直接:“我对你已经没感觉了,其实你早就不爱我了。这个决定我考虑了一年半,之前因为你在避难,我不想给你添麻烦。现在你别来找我,就算写信我也不会看。”这里提到的“小吉”,其实就是“大难”的委婉说法。张爱玲没有在胡兰成落难时提出分手,而是等他安定下来才摊牌。她还随信寄了30万,这是她最近两部电影剧本的稿费。
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感情,最初源于仰慕,随后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甜蜜时光,但最终以心碎收场。她形容那种痛苦如同永不停歇的火车,昼夜不停地轰鸣,没有片刻的喘息。
【七、斯人已杳】
在流亡期间,胡兰成化名张嘉仪,与梁漱溟保持书信往来,并赢得了梁漱溟的赏识。1949年末,胡兰成写信给梁漱溟,提出了几条关于国家建设的建议。梁漱溟将这些建议转呈给毛主席,但毛主席对胡兰成的观点并不完全认同,仅采纳了其中一项建议:设立文化比较研究机构。毛主席亲自询问梁漱溟,谁适合担任该机构的副手,梁漱溟推荐了张嘉仪。随后,胡兰成从温州启程,计划前往北京。
胡兰成来到上海后,曾前往张爱玲的住所。他心里清楚,张爱玲未必会见他,自己也没打算再有什么后续行动,甚至她可能已经搬走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毫无顾虑地上了六楼,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一种社交礼节。然而,到了那里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张爱玲也不见踪影。
胡兰成亲眼目睹了共产党迅速采取行动,这才意识到,自己幻想像抗战结束后那样,从汪伪政权的汉奸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高官,简直是异想天开。他立刻放弃了前往北京的计划,决定从上海乘火车逃往香港。路过杭州时,秀美赶到车站为他送行。秀美好不容易挤进人群来到站台,但火车已经准备启动了。胡兰成从车窗探出头,匆匆与她交谈了几句。在汽笛声中,秀美急忙将包裹里的换洗衣物和两罐罐头递给他。火车开始移动,秀美跟着跑了几步,紧紧握了握胡兰成伸出的手,随后松开了。胡兰成回头望去,只见她站在远处,挥动手帕向他告别。
秀美确实对胡兰成产生了感情,而胡兰成对秀美也怀有一种感激般的依赖。他在回忆中直言不讳:“在那些充满忧虑和危险的时刻,我和秀美结为夫妻,并非完全没有利用她的想法。利用他人,说明我不够诚实。但每次我利用别人,最终都会假戏真做,一份情意我会加倍回报,忠诚与机敏并存。如果有人认为这是我内心的不纯粹,我也无法反驳。”
张爱玲曾评价胡兰成:“他从未真正放弃过任何人,包括同性朋友。”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态度却显得更为亲近,他坦言:“我对爱玲如同对待自己,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多照顾小周和秀美。”
【八、滚滚红尘】
在香港逗留了五个月后,胡兰成秘密前往日本,拜访了前日本驻华大使馆书记官清水董三。抵达那天恰逢中秋节。不久,池田从静冈县赶来接他。“战后归来的池田,脚穿草鞋,头戴遮阳帽,靠推车卖蔬菜水果谋生。”读到这段,不禁让人感慨万分。这些日本人,原本不过是普通的劳动者和小商贩,为何一旦穿上军装,手握武器,就变得如此残忍,对中国百姓大肆杀戮和虐待?如今战败,他们仿佛又恢复了平常人的模样,昔日的傲慢和凶狠瞬间消失。池田只是众多侵华日军中的一个缩影,并非特例。夏衍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抗战胜利后,他乘美军飞机前往上海。“大约五点到达南京,机场尚未被炸毁,但除了少数穿黑制服的旧警察外,全是缴械的日本兵;九月的南京依然炎热,他们光着膀子,飞机降落时,还乖乖地推舷梯,帮美军驾驶员提行李,再也看不到‘皇军’的威风了。”
在日本期间,胡兰成的风流韵事依旧不断。起初,他与一位名叫一枝的日本已婚女子关系暧昧,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后来竟然与佘爱珍结为夫妻!起初,我对这个名字感到疑惑,甚至怀疑自己记错了,但翻阅了相关资料后,才确认这是事实。佘爱珍绝非普通人物,她曾是上海“第一恶人”吴四宝的妻子。吴四宝是汪伪特工总部的重要打手,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据说连小孩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吓得不敢夜啼。佘爱珍不仅是这个团伙的核心人物,还亲自参与暴力行动,舞刀弄枪,审讯侦查,名声远扬。胡兰成在汪伪政权任职时,经常出入被称为“魔窟”的76号,与吴四宝和佘爱珍相识并交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几年后,胡兰成竟与佘爱珍结为夫妻。当时,胡兰成48岁,佘爱珍54岁,这段年龄差距颇大的婚姻,确实引人注目。
胡兰成以写作为职业,创作了自传体散文《今生今世》。某天,他意外收到张爱玲寄来的明信片,向他索要过去的作品作为写作参考。由于找不到旧作,胡兰成便将刚出版的《今生今世》寄给了她,并附上一封信。随着生活趋于平静,他的风流本性再次显露。他在信中调侃张爱玲,将她比作九天玄女,声称从她那里得到了“无字天书”,从而学会了用兵布阵,甚至在写作上超越了她。
我认为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感情,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投射和自我迷恋。在他眼里,张爱玲就像是女性化的胡兰成。他曾坦言:“我对女人,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理解。”回顾他交往过的所有女性,只有张爱玲真正配得上他所说的“理解”二字。张爱玲的才华激发了胡兰成的竞争欲望。两人相识不久,胡兰成就在心中暗想:“我平时从不与人比较,也不与人竞争,但见到张爱玲后,却忍不住想与她一较高下。”即使两人早已分道扬镳,胡兰成的竞争心态依然不减。他寄去自己的新作品,仍然有意要与张爱玲一争高下。
胡兰成创作了自传性质的散文,而张爱玲则写了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两人的感情早已结束,此后余生再未相见。张爱玲的晚年生活颇为孤寂。1952年,她离开中国大陆,先在香港住了三年,随后在1955年移居美国。1956年,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德裔美国作家赖雅结婚。赖雅去世后,张爱玲选择了独居,直至生命终结。1995年9月,邻居注意到这位瘦弱的中国老太太已多日未见,便报警求助。警方进入她的公寓,发现她已在地毯上离世数日。
张爱玲为何对胡兰成如此痴迷?他究竟有何魅力?胡兰成作为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他的真实面目值得探究。从历史记载来看,胡兰成不仅是一位文人,更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特殊角色。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从早期的文学创作到后来的政治选择,都显示出其复杂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在与张爱玲的情感纠葛中,胡兰成展现出了独特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既来自于他的才情,也源于其处世之道。然而,他在政治上的立场和作为,又使他成为备受争议的对象。这种双重身份让胡兰成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折射出那个特殊时代的政治与文化特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