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云南情杀案:她哄骗情夫离婚娶自己,结果自食其果命丧黄泉

史典籍说 2天前 阅读数 1 #历史

1993年10月,黄新民在上海住着,那次他去云南办事,结果提前回来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也会碰上这种尴尬事——传说中的绿帽子,竟然轮到了他头上。

他正赶往云南江城,妻子王颖在当地工作。坐在火车上,他思绪纷乱,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妻子那曼妙的身姿和动人的容貌,让他难以平静。

他刚出火车站,立刻拦下一辆出租车,急匆匆地往家赶。到家时已经过了晚上十点,为了不吵醒妻子,他轻手轻脚地用钥匙开了门。

与妻子王颖分开已经十五天了,这段时间让他倍感思念。为了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他特意在前往的路上没有提前通知她。

他悄悄走进妻子的房间,小心翼翼地想亲一下她光滑的脸颊,结果却碰到了粗糙的胡须,像钢丝刷一样扎人。

黄新民一开灯,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妻子王颖和一个陌生男子紧紧纠缠在一起。平时胆小的他,此刻却异常果断,迅速冲进厨房,抓起一把剔骨刀。

黄新民瞪大眼睛,恶狠狠地说道:“今天咱们俩必须有个了断!”尽管对方动作迅速,但显然还没完全清醒,连裤子都还没来得及穿好。

王颖没来得及披上外衣,迅速扑向丈夫,紧紧抓住他的腿,声音哽咽地恳求:“亲爱的,我真的离不开你,这次是我做错了,求求你让他离开吧。”

目睹妻子泪如雨下,黄新民握刀的手渐渐松了,他放下武器,面无表情地冲那人喝道:"滚开。"接着,他走向妻子,将她温柔地搂入怀中,小心翼翼地安置在床上。

【黄新民七尺男儿,怎地却比武大还没有骨气?】

黄新民之前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十年前,他和第一任妻子结婚后,由于他经常酗酒并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最终导致两人离婚。这段经历让他深感懊悔,他下定决心,如果将来再婚,一定会善待对方,珍惜这段感情。

作为一名销售代表,他的月薪相当可观,原本以为很快就能遇到理想的伴侣。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转眼间十年光阴流逝,他依然单身,始终没能遇到合适的人。

半年前,朋友给黄新民介绍了一个叫王颖的女孩。他对她印象不错,觉得挺合适。王颖性格不算特别热情,但也不冷淡,两人相处得挺自然。黄新民觉得,夫妻之间平淡才是真,这样的关系反而更踏实。

相识仅六十天,他便向对方求婚,令人意外的是,女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结婚后,尽管王颖的态度依旧显得平淡,缺乏热情,但整体而言,这段婚姻还算平稳。

黄新民认为,两人都过了冲动的年纪,这样平淡地相伴到老,也是一种幸福。婚礼上,朋友打趣道:“你娶了个漂亮媳妇,可得看紧点,别让人有机可乘。”

他当时听完只是笑了笑,没当回事。可谁曾想,这话竟然成了真,事情真的发生了。

此时此刻,他对王颖的感情复杂难辨,既有深情也有怨恨。

王颖虽然对我态度平淡,但她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在朋友面前也特别照顾我的面子,经常亲切地称呼我为老公。

无法接受的是,她已经成为了我的妻子,却还背着我与其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这种行为让我感到愤怒和背叛,明明我们已经结为夫妻,她却选择做出这种伤害婚姻的事情。

确实,刚才那个男人看起来高大强壮,体型结实,相比之下,我显得瘦弱,有点像巩汉林那种身形。不过,外貌是显而易见的,我也没有刻意遮掩,如果你不满意,完全可以选择不嫁。

黄新民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觉得离婚太丢人,不想让人看笑话。再加上他想着妻子可能只是一时糊涂,给她个机会改过。因此,这次出轨风波后,他决定不计较,继续维持这段婚姻。

王颖此刻内心翻江倒海,情绪剧烈波动。面对妻子背叛的事实,他感到无比痛苦,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这种被伤害的感觉深入骨髓,让他备受煎熬。

她原本并非轻浮之人,对那些行为放荡的女性甚至抱有鄙夷。然而,二十年前的一次错误感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将她推向了如今的境地。

二十多年前,正值她十五岁刻苦读书之际,全国性的上山下乡运动波及到她的家乡四川,她因此被分配到云南边境的一个偏僻军垦农场。

这片区域不仅荒芜,还如同孤岛般与世隔绝,周围数百里都无人居住。原本充满热情的她,如今心情变得沉重,满怀失落。

就在那个时刻,一位身材高大、来自上海的年轻男知青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或许是因为艰难的日子让人更渴望心灵上的支持,又或者是内心的迷茫和孤独让两个人不自觉地靠近,也可能只是单纯出于对异性的生理吸引。

王颖和上海来的知青陈春忆慢慢发展成了恋人关系。那时候社会风气保守,谈恋爱被明令禁止,连爱情小说都不允许阅读。然而,感情这种东西是人的天性,不需要谁教,自然而然就懂了。

那个年代的男女关系更加直接,更少掩饰。相识短短一个月,两人就难以自制,感情迅速升温。尽管因此遭到批判和处罚,这对叛逆的年轻人反而更加紧密地走到了一起,任何外界压力都无法将他们拆散。

就在两人感情如胶似漆、难分难舍之际,陈春忆通过人脉关系获得了返城资格。这段甜蜜时光并未持续太久,突如其来的机会打破了他们相依相守的生活。陈春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成功争取到了返回城市工作的名额,这段感情因此面临重大转折。

对于那段知青岁月,有人如今回忆起来满是怀念,但这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那时候,哪个知青不日思夜想着回城?对他们来说,生命固然宝贵,爱情也弥足珍贵,但为了能回到城市,这些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回城的渴望,几乎是每个知青心中压倒一切的执念。

分别之际,陈春忆情绪激动,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含泪表示:“你把你最美好的青春都给了我,我要是背叛你,简直连畜生都不如。”

尽管听起来简单,但农村的知青和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想要跨越这道障碍并非易事。

1978年是个转折点,政策大变样,知青们纷纷返城,高考也重新启动了。王颖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考试中表现突出,顺利被江城艺术学院录取。学成之后,她直接留校当起了舞蹈老师,一连串的好运接踵而至。

经过长时间的异地相恋,王颖与陈春忆的感情终于修成正果,两人跨越距离的阻隔,共同迈入了婚姻生活的新阶段。

陈春忆在上海打拼,王颖则在江城生活,两人分隔两地,见面的机会寥寥无几。尽管如此,只要彼此真心相待,距离并不会成为障碍。感情若是深厚,何必在意是否天天在一起?

然而,80年代兴起的经商热潮给他们的关系带来了考验。在全民投身商业的浪潮中,陈春忆果断辞去工作,选择创业。凭借积累的社会资源,他很快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开始了海外拓展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陈春忆满怀壮志出国,却在异国的繁华中逐渐迷失,背离了最初的目标。曾经他心中的挚爱王颖,如今在他眼中已变得无足轻重。

王颖一开始还抱着一丝希望,但整整八个月过去了,丈夫音讯全无,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抛弃了。她经历了情绪的起伏,时而痛哭,时而苦笑,甚至一度绝望到从桥上跳下,仿佛重演了杜十娘的故事。

王颖幸运获救,施救者劝她:"既然老天爷让你活下来,就别再想不开了,好好过日子吧。"这番话让王颖重新思考人生,决定珍惜生命。

她始终无法释怀,心中那份牵挂挥之不去。

那一晚,她翻开日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同一个字——恨。

经过一年的时光疗愈,王颖内心的伤痛已逐渐平复。作为舞蹈教师,她依旧保持着昔日的优雅与魅力。当她凝视镜中那风情万种的自己时,一个奇特的念头悄然浮现。

在这种背景下,王颖通过熟人牵线,结识了黄新民,两人很快步入婚姻殿堂。

黄新民对妻子王颖非常体贴,懂得珍惜家庭,然而王颖对他的感情却并不深,她的心并未真正放在黄新民身上。

王颖内心的善意已被陈春忆的背叛彻底摧毁。她无法接受自己被抛弃的事实,内心充满愤怒与不甘。她感到自己被前夫戏弄,决心要让对方也体验同样的痛苦。她的骄傲不容许自己默默承受,她要以牙还牙,让男人也尝尝被玩弄的滋味。

她对黄新民的外表毫无兴趣,纯粹是享受对方被羞辱的过程,以此满足自己操控他人的欲望。

此外,丈夫在上海工作,这给她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去发展婚外情。这种体验与单身时期无拘无束的生活截然不同。

一到晚上,她就开始精心打扮,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然后直奔歌厅和酒吧。她的目标就是那些高大英俊的男人,先和他们搭上关系,接着故意冷落他们,看着他们失落痛苦、难以自拔的样子,她觉得特别有意思。

某天夜晚,王颖在一家俱乐部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个男人低沉而吸引人的嗓音。

“小姐,愿意和我跳支舞吗?”

她抬眼望去,只见一位个子挺拔、穿着高档西装的中年男士正站在她面前,礼貌地伸手示意她过去。

王颖稍微推辞了一下,便和舞伴走进舞池,随着音乐跳起舞来。

郑严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比王颖年轻四岁。尽管他这个年纪的人通常都已成家,但他并不排斥偶尔的婚外情。

商界人士通常具备出色的沟通技巧,情商极高,擅长社交,且心思细腻,具备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擅长赢得女性青睐。坦率地说,不仅现任丈夫难以与之匹敌,就连前任陈春忆也远远不及。

这样一想,心里顿时舒坦了不少。

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对彼此的心思心知肚明。一顿晚餐后,郑严喝得满脸通红,直言已经订好了房间。王颖稍作犹豫,最终还是同意了。

两人的相遇仿佛命中注定,短短一周内,所有事情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无需过多解释。他们的故事从相识到发展,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仅仅七天便水到渠成。

从那时起,王颖和郑严的关系迅速升温,两人几乎每天形影不离,沉浸在浪漫的约会中,过着忘乎所以的生活。

但事情终究瞒不住,这次她心血来潮,把郑严叫到家里,结果被丈夫当场撞见。

在经历了一番内心挣扎后,王颖最终下定决心与郑严彻底断绝关系。她意识到继续这段关系只会让自己受到更多伤害,同时也不愿因此毁掉自己的事业和声誉。为了保全自己的职业前途和个人形象,她果断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郑严的包容确实没得说,但王颖心里清楚,要是再被他发现,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收场。而且,王颖对郑严已经没什么兴趣了,她从他身上得到了想要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数日后,王颖约郑严在酒店见面。亲密过后,她穿好衣服,冷静地对郑严说:“我们都有家庭,万一被丈夫知道就不好了。我觉得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心里过意不去。以后别联系了,就让这段感情留在回忆里吧。”

郑严看王颖态度认真,显然经过仔细考虑,不像随口说说。他随即起身,大方地与王颖握手,说道:“既然你已经想清楚了,我也没什么可说的。虽然心里不舍,但还是尊重你的决定。以后我们就做好朋友吧。”

王颖感受到对方的宽容态度,心中的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

郑严在分手后表现得很干脆,没有继续纠缠,双方各自展开了新的生活。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彻底打破了两家人的平静,成为了矛盾的引爆点,最终导致了双方家庭的幸福彻底破灭。

黄新民发现妻子王颖出轨后,尽管表面上选择了宽恕,但内心始终无法释怀。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困扰,他决定将王颖的工作调动到上海。王颖对此表示同意,她也希望离开这个充满流言蜚语的地方。

黄新民费尽心思,最终帮妻子在上海郊区的一所艺术学校谋得职位。不过,要保留她之前的工作年限,必须通过正规手续完成调动。

三个月后,王颖的调动手续仍未办妥。她多次联系艺术学校询问进展,校方回复称:“我们收到匿名举报,指控你品行不端且涉嫌不当行为。”

王颖一听差点气晕,到底是谁这么坏心眼,大老远跑来给她找麻烦?她怎么也想不明白。

王颖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品德,从未与人发生过冲突。她在学校连续多年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同时,她与学生家长相处融洽,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此外,关于我工作调动的事情,仅有校长和人事科长知情,那么到底是谁把消息泄露了出去?

她突然记起,那天在超市购物时碰见了郑严,两人简单聊了几句。就在他面前,她接了个电话,讨论的内容正好是关于工作调动的。

王颖怀疑这事是郑严干的。

既然关系已经结束,为何还要做出如此不道德的行为?我绝不会轻易放过你,必须让你为所作所为承担责任。

在一个八月的夜晚,王颖提前抵达了一家酒吧,那里是她和郑严初次相遇的场所。

郑严如约而至,眼神如同猎手搜寻目标般四处张望,很快锁定了躲在角落的王颖。他心中一阵激动,毫不犹豫地上前,大方地请她共舞。

结束了一切活动后,他们回到了最初相识的那家餐厅,一切仿佛回到了从前。处理完事情,郑严深情款款地对颖儿说:“颖儿,我离不开你,没有你的日子,我食不知味,生活失去了光彩。”

王颖温柔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也一样深情,但这样继续下去,只会让我受到伤害。所以,我需要你给我一个正式的身份。"

"颖儿,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咱们一起把离婚手续办了吧。"郑严说话时声音有些发抖。

王颖直截了当地对郑严说:“你尽管放心离婚,就算你一分钱不要,我也能照顾你。不瞒你说,我前夫给我留了一百万。”她一边说,一边把存折摊开,推到郑严眼前。

郑严看到账户上显示的一百万余额,激动地对颖儿说:“你太够意思了,我马上就去处理离婚手续。”

正如王颖预想的,那封匿名信确实是郑严在背后搞的。一开始,郑严对王颖并不上心,因为他身边不乏女性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王颖的独特之处,觉得无人能及。为了留住王颖,他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

听到王颖愿意和他在一起,郑严兴奋不已。他回到家后故意找茬,想方设法逼妻子同意离婚。

面对亲戚的劝解,郑严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跟你们坦白,我在外面有了别人,就算一分钱不要离开这个家,我也认了。”

30天后,郑严带着离婚证明,满脸笑容地找到王颖:“王颖,手续都办妥了,咱们总算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为了你,我把所有财产都放弃了。”

王颖兴奋地表示:“手续已经在处理了。不过离婚前咱们先别联系,免得让对方抓到把柄。要是被发现了,我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那咱们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显然,王颖提出离婚并非真心想结束婚姻,而是为了向郑严进行报复。

经过数月的等待,郑严终于意识到王颖一直在敷衍他。他明白自己被人戏弄了,如今身无分文,陷入了绝境。

【他怒不可遏之下,一个的罪恶念头由此产生。】

1995年4月17日晚上,郑严未经通知直接去了王颖家。当时王颖正在厨房准备晚餐,见到郑严神情凶狠,立刻躲进厨房,迅速锁上门并用身体抵住以防不测。

郑严体型魁梧,仅用了部分力气便轻易撞开房门,像抓取猎物般将王颖拎到沙发上。随后,他用膝盖压住她的胸口,迅速解下皮带,紧紧勒住她的颈部,直至她失去反抗能力。

郑严在实施犯罪后试图通过伪装逃避追捕,然而法律的制裁终究无法逃脱,他很快就被警方抓获。

蓄意行凶,罪大恶极,他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尽管如此,王颖年轻的生命已经逝去,无法再挽回。

听闻前夫因犯下命案被判刑,郑严的前妻悲痛欲绝,情绪崩溃。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整个人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甚至出现了精神错乱的症状。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难以承受,内心备受煎熬。

黄新民心里特别难受,他搞不懂自己一直那么宽容大度,怎么还是没能让妻子回心转意,为什么就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王颖过于投入感情并非错误,但当缘分已尽时,应学会放手。无法抓住的东西,不如潇洒地舍弃。

佛陀教导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定的规律,所有事情都遵循着既定的轨迹发展。因此,我们无需过分纠结于谁伤害了谁,或者谁占了便宜。如果总是沉浸在这种无谓的烦恼中,人生就会变得没有出路。

因此,当一段关系走到尽头时,不必过于纠结。既然曾经真心付出过,就该坦然放手。

我们反而应该感激那个人曾经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与你同行。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即使最终分道扬镳,那段共同走过的时光依然值得珍惜。每个人的出现都在我们的生命轨迹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这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们。因此,与其纠结于过往的得失,不如怀着感恩的心态看待曾经共同度过的岁月。这种积极的态度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过去,也能让我们以更健康的心态迎接未来。

生活就像一面反光镜,你以什么态度对待它,它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你。如果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会回馈你美好与希望。但如果你内心充满怨恨,这种负面情绪最终会吞噬你的一切。换句话说,你的生活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史典籍说

史典籍说

史典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