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小子除狐妖

娱乐的二三事 2年前 (2023-01-20) 阅读数 8 #娱乐

#民间传说#

#传奇故事#

#聊斋故事#

湖北某县有一个商贩,经常要到外地去做买卖。家里有妻子,一个儿子才十岁。一次,那商人外出才几天,忽然来了个狐狸精迷惑他妻子。行踪诡秘,神出鬼没,不用开门就能自由来去。他妻子十分害怕,第二天晚上,就叫一个烧饭的老婆婆和自己的儿子都来陪着一床睡。

夜深了,老婆婆和孩子都沉沉睡去,狐狸精又出现了。孩子的妈妈昏昏沉沉,好象做梦一样说着呓语。老婆婆被惊醒了,高声喊她,推她,她觉着那狐狸精影子一晃就不见了。

第三天晚上,灯也不熄,老婆婆和孩子都不敢睡觉,坐在床边守着。半夜以后,她们俩刚倚着板壁打了个盹儿,睁眼一看,窗不启,门不开,床上空空的,孩子的妈妈不见了。老婆婆吓得目瞪口呆,腿都软了;那十岁的孩子却不怕,独自拿起灯,到处找妈妈。直找到最后一间空屋子里,才发现妈妈躺在地上昏迷不醒。

从此,妈妈成了个疯子,整天又是唱又是哭,看见人就骂、就打。一到天黑,她把自己关在里屋,不准任何人进房门。别人都害怕不敢陪她,只有她儿子不在乎,一个人睡在妈妈卧室的外间。半夜,每逢听见妈妈象说梦话那样谈笑的时候,就立刻起床、点灯,叫喊、敲门。里屋一阵静寂之后,他妈妈总是大发脾气,要骂要打。那孩子也不理她,照常听见声音就起来打扰,把那狐狸精惊跑。

亲友邻居知道了,都称赞这小孩子很有胆量。可是,到了白天,妈妈安静一些,那孩子却大耍娃娃脾气,顽皮得很。从早到晚,他成天搬砖头弄石块,都拿来堆在卧室里外屋的几个窗户台上,说是要做泥瓦匠,学着砌房子玩。家里人不让他玩,他就闹;谁搬走他一块砖,他就在地上打滚,哭啊,嚷啊,闹得家里人没法治,只好由着他。

几天以后,卧室的里外屋窗台上堆满了砖头石块,房子里一点光都不透了,他还玩个没有够,打水和泥,象泥工砌墙那样,用泥巴、砖头把所有的窗户堵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他又提着瓦刀满屋子找墙缝洞隙,用泥土一一填死,搞得整间屋黑咕隆咚的,大白天也得点灯。他妈妈疯疯颠颠,一天到晚睡在床上,也再没有别人能管住他。砖头泥巴玩够了,他又说要学做磨刀师傅,找了一把最大的菜刀,整日在那儿磨啊,磨啊。家里人见他太顽皮,太任性,都说疯妈妈生了个疯儿子,只好等他父亲回来管教他。

那天,菜刀磨得十分锋利了。到晚上,那孩子把刀藏在衣襟底下,又找了个葫芦瓢把灯光掩住,坐在一边静悄悄地等着。夜半人静,他妈妈又开始说梦话了,那孩子一跃而起,掀掉葫芦瓢,亮出灯光,把菜刀紧紧握在手里,堵住门口,高声喊叫“杀!杀!杀!”半晌,里屋一点动静也没有,他情知狐狸“鬼”得很,就换了一招,身子守着门口不动,嘴里嚷嚷:“好畜生,我进屋来搜!”接着把脚蹬得“登登登”作响,好象离开了门口一样……突然,一只象大狸猫那样的东西从里屋飞奔出来,直向门缝钻去,那孩子手起刀落,狠命地砍去——可惜得很,手慢了一点儿,只砍断那狐狸的一截尾巴,大约有二寸多长。打开房门用灯照看,鲜血淋漓,一路滴在地上。他母亲在里屋又发疯了,骂个不停。

他也不去答理,心里只恨这一刀没有砍中要害,懊恼得很。又想,这畜生吃了一大惊,可能今后不敢再来了。天亮以后,他沿着血迹找去,发现狐狸是跳墙逃走的,再跟踪寻去,直到相邻的姓何人家的荒园里,血迹才消失。孩子对狐狸的来踪去迹心中有数了,但他沉着得很,一个字也不向别人声张。

从这天起,狐狸果然不来了,但孩子的妈妈还是神志不清,躺着不能起床。又过了几天,那商人回家了,到床前探问妻子的病,他妻子好象看到了仇人那样,咬牙切齿地乱骂。他孩子对父亲讲了妈妈被狐狸迷惑成病的经过情形。商人急忙请医生来诊治,但他妻子看见药就倒掉,不愿吃,还要大吵大闹。商人悄悄把药和在茶水、菜汤里哄她喝,几天之后,病人似乎安静了一些。

谁知道,有一天夜里,大家都已睡熟,病人忽然又失踪了。找了好久,才在另一间空关着的屋子里找到她。打这一天起,她的疯病又发作了,不准丈夫和儿子留在屋里。硬是守住她,到晚她就奔向别的屋子。人们把门闩上,锁住,可她跑到那儿,门就会自动脱闩、落锁。商人又恨又急,想尽种种办法都没有效验。

那孩子嘴上不说,心里暗暗盘算,想到前几天狐狸的血迹,决定要到何家荒园去侦查。

晚上,他对谁都不吭声,蹑手蹑脚,独自溜进那荒园,伏在假山旁的茂密乱草丛中,耐性地等候。月亮慢慢地升起了,在云层里时隐时现。附近一棵银杏树的枝丫,投影在地面上,象一个伸长双手的狰狞鬼怪。秋虫唧唧地悲鸣,夜风拂动着衰草。那孩子毫不畏惧,睁圆眼睛注视着四周。忽然,隐约听到前面有什么动静,他微微抬头偷偷望去,月光下,朦朦胧胧,看见有两个人坐在亭子里喝酒,一个长头发的汉子,穿一件深棕色的短衣,捧着壶站在一旁,象是仆人模样。

一会儿,听见坐着喝酒的人提高喉咙对长发汉子说:“明天去弄一瓶白酒来!”那长发汉子哈腰点头,象是在答应。接着,他们又唧唧哝哝地说话,听不清讲些什么。半晌,喝酒的两个人站起来走到园墙边,一晃不见了,只有那长发汉子留着,他对着壶嘴喝完了余酒,脱去衣服,倒在一块大石头上,呼呼地睡了。孩子伸长颈子,聚精会神看去,只见他四肢都和人类一模一样,臀后却垂着一条尾巴。孩子恐怕被狐狸发现,不敢动弹,整夜伏在乱草丛中。天快要亮了,先前那两个人陆续回来,叽叽喳喳说了一阵话,带着长发汉子一同走进竹林不见了。太阳当空,孩子才站起身来,拖着疲乏的步子回家。父亲查问他昨晚一夜在哪里,他隐瞒了真情,只是说住在亲戚家里。

那天,父亲要上街办事,孩子缠着要一起去。到了街上,看见衣帽店里挂着一条做装饰品用的狐狸尾巴,孩子提出要买了玩。父亲说这不是小孩玩的东西,不肯买。他牵住父亲的衣襟哭哭啼啼一定要。父亲拗不过,只好买了给他。接着,父亲正在接洽买卖上的事,儿子乘父亲不在意,从他钱袋中取了些钱,溜到酒店里买好一瓶白酒,寄存在店里,然后一口气奔到住在街上的舅舅家去。

舅舅是个猎户,这时候不在家。舅母见了他就问他妈妈的病情。他说:“这几天,本来已经好一些了,可恨又有老鼠偷食、咬衣服,整夜不得安宁,妈妈为这事又生气发病,所以派我来要一点打猎用的毒药药老鼠。”

舅母听了,急忙打开柜子,包了一点儿毒药给他,又到厨房去煮点心给外甥吃。孩子一看屋里没有人,连忙自己开柜舀了一大把毒药包起,揣在怀里,一面向屋外跑一面喊道:“舅母,我爸在街上等我,不吃点心了,我走啦!”奔到酒店,暗暗把毒药放进那瓶白酒里,封好,仍然寄存在店里。出了酒店,孩子若无其事地在街市上到处逛荡,暗中留意他所想找到的人,直到天晚才回家。

接连好几天,他总是一早就到街上去,东张张,西望望。一天,发现了那个长发汉子正鬼鬼祟祟挤在人群中,还是穿着那件深棕色的衣服。孩子看准了,就暗自盯在他身后。不久,又找话跟他搭讪,一口一声喊他“大叔”。

两个人闲扯了一阵,孩子问:“大叔,你家住哪?”

“北村,小弟弟你呢?”

“我还住在山洞里。”孩子轻声地说。

长发汉子吃了一惊,眼珠骨碌碌盯着他。孩子从容地笑着说:“我们家世代都住在山洞里。大叔你不也是吗?”

长发汉子更惊骇了,就问他姓什么。孩子故意作出狡狯的样儿说:“我跟大叔不都姓胡吗!记不清在哪儿,我曾见到过你,随着两位年轻人在一起,大叔难道忘了?”

长发汉子仔细地端详着他,将信将疑。孩子早就把买来的狐狸尾巴装在身后衣服里,这时他稍稍打开衣服的下摆,让尾巴露出一点儿,说:“我也跟大叔一样,混在人群里,别的都能将就,就是这一截子变化不掉,最是讨厌!”

长发汉子看到了尾巴,打消疑虑,相信他真是同类了,就问:“小兄弟,大白天你到街上来干啥?”

“我爸爸命我打酒。”

“那巧了,我也是来弄些酒的。”长发汉子说,“只是我没有钱买,只好想法儿偷。”

“偷?被人家抓住要挨打的。”

“是啊!”长发汉子叹了口气,“主人差遣,有什么办法呢!”

孩子故意问他主人是谁,长发汉子回答:“就是你见过的那两个年轻人。他们是兄弟俩,法道都比我高,一个找上了北村王家的女人,一个正在迷惑某商人的妻子,”他摇了摇头,“商人有个儿子很厉害,一刀斩断了我主人的尾巴,养息了十来天才结疤。”

说罢,长发汉子要走了,孩子扯住他的衣袖关切地说:“大叔,偷酒,要担惊受怕。我有一瓶好酒存在店里,先送给你罢,反正我身上还有钱,可以再买。”

“那怎么行呢?”长发汉子很感激。

“咱们是自己人,哪在乎这点儿小事呢,”孩子笑笑,“过一天,我还想和大叔你喝一杯哩!”

两个人手搀着手同到酒店,孩子把那瓶白酒交给长发汉子,殷勤地告了别,分散了。

当天晚上,孩子十分警觉地留意家里的动静。他妈妈一反常态,竟然一夜睡到大天亮,既没有吵闹,也没有朝室外奔跑。孩子心里知道有门儿了,就把经过情况详细告诉父亲,一起到何家荒园去查看。到了那儿,只见有两只狐狸倒毙在亭子里,另一只狐狸死在草丛中。那只酒瓶还在一旁,瓶里剩有一些残酒。

——事情很清楚,十岁孩子毒杀狐狸精的计策完全成功了。那商人又惊又喜,打心眼里佩服自己的儿子。他问:“孩子,你为啥不早告诉我,让我帮你一手呢?”

孩子说:“我听说这畜生最灵敏,一说出口,它们就能知道。”

商人大为高兴,觉得这孩子谋划周详,真是好样的。父子俩把狐狸尸体拖回家,看见一只狐狸的尾巴被砍去半截,刀痕还很新哩。从此,家里就安宁了,但孩子的妈妈受毒害太深,疯病虽然好了,却不断咳嗽咯血,不久终于去世了。派人去北村王家问问,的确也有人受到狐狸的迷惑,也打那一天起狐狸绝迹,被迷惑的人病也好了。

那商人觉得儿子有勇有谋,很不简单,就让他学习骑马、射箭和各种武艺、兵法。长大后投了军,果然在边疆上屡次立功。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娱乐的二三事

娱乐的二三事

喜欢文字,喜欢文字的浅浅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