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合以治”与“一招制敌”:中医的正统与疗效之争

老梁谈养生 1周前 (05-01) 阅读数 10 #健康

在浩瀚的医学海洋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治疗方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门令人瞩目的学问。然而,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关于“杂合以治”与“一招制敌”的争论,却如同海浪中的暗流,时隐时现,引人深思。

“杂合以治”,这是古代中医智慧的结晶。在《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于疾病的治疗,往往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策略。针灸、草药、推拿、拔罐、食疗……这些看似纷繁复杂的治疗方法,实则蕴含着中医对于人体生理病理的深刻洞察和精妙运用。古人认为,疾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疗也应从多个角度入手,以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目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招制敌”的治疗方法似乎更受人们的青睐。患者往往希望医生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病因,并给予简单有效的治疗。在这种背景下,“杂合以治”似乎显得有些繁琐和复杂,甚至被一些人视为“蒙古大夫乱枪打鸟”。

那么,“杂合以治”与“一招制敌”之间,到底谁才是正统的中医呢?谁又更能体现中医的疗效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时候,一种方法可能就能解决问题;有时候,则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一个感冒患者,如果症状较轻,可能只需要服用一些中成药或草药就能康复。但是,如果症状较重,出现了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那么就需要综合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治疗方法,以达到快速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同样地,对于一些慢性病或疑难杂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更需要采取“杂合以治”的策略。因为这些疾病往往病因复杂、病程漫长,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疗效。而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心理调适等多种手段,则能够更全面地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招制敌”在某些情况下的重要性。比如,在急救场合下,迅速准确地找到病因并给予有效治疗,往往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杂合以治”的价值。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一招制敌”往往需要建立在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之上,否则就可能造成误诊误治。

因此,对于中医来说,“杂合以治”与“一招制敌”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医丰富多彩的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疗效。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杂合以治”还是“一招制敌”,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让中医的智慧和疗效惠及更多的患者。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中医事业的繁荣发展,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简介:梁世杰 中医高年资主治医师,本科学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4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著名老中医陈勇,侍诊多载,深得器重,尽得真传!擅用“商汤经方分类疗法”、专病专方结合“焦树德学术思想”“关幼波十纲辨证”学术思想治疗疑难杂症为特色。现任北京树德堂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焦树德门人(陈勇)传承工作站研究员,国际易联易学与养生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焦树德学术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医药慢病防治分会首批癌症领域入库专家。荣获2020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举办的第八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经方名医”荣誉称号。2023年首届京津冀“扁鹊杯”燕赵医学研究主题征文优秀奖获得者。事迹入选《当代科学家》杂志、《中华英才》杂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老梁谈养生

老梁谈养生

梁世杰,首都医科大学中医门诊部主治医师。中医养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