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飞六代机当月美国媒体公开模拟核弹轰炸中国:超480万人伤亡
2024年12月,全球局势处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
12月初,以“沙姆解放组织”为首的反政府武装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攻入了大马士革,持续了十几年的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瞬间崩溃。
中东战局逐渐偏向以色列一方,局势对以方愈发有利。以军此前在与真主党和哈马斯的交战中接连获胜,现在又在美国和英国的军事支持下,对胡塞武装和伊朗目标发动了大规模空袭行动。
在特朗普即将就任之际,俄罗斯加紧在库尔斯克和库拉霍沃一带展开行动,与乌克兰军队陷入激烈对抗。双方战况胶着,难以分出胜负。
近期,中东地区“抵抗联盟”成员接连遭遇挫败,导致阿拉伯世界针对以色列的抗争势头明显减弱。与此同时,以色列及其盟友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力持续上升。这种局势变化甚至影响到南海地区,一些国家如菲律宾借机在南海挑起争端。
随着美国三支航母编队在东海和南海展示军力,英国和法国也派遣军舰进入南海,为美国助威。与此同时,“台独”领导人赖清德前往南太平洋进行访问,导致台海局势迅速升温。
解放军近期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展示其军事力量。12月初,他们在台湾岛周边及台湾海峡南北区域部署了90艘军舰和海警船只,开展了据称是28年来最大规模的环台军事演习。这一行动直接回应了台海局势的紧张,凸显了大陆在该地区的战略决心。通过这次大规模演习,解放军不仅检验了其海上作战能力,还向外界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此次演习的规模和强度,无疑是对当前地区安全形势的有力回应,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主动性和军事准备。
12月26日正值伟人诞辰纪念日,成飞在成都顺利完成全球首架六代战机的首次飞行测试。同一天,沈飞也对其研发的另一款六代机进行了试飞验证。这两项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工业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展示了我国在尖端战机研发方面的技术实力。
解放军过去一直保持低调作风,专注于实际工作,很少对外公开展示实力。然而,近期频繁的武力展示行为,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与以往一贯的克制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鉴于近期美国及其盟友频繁采取挑衅行动,解放军此次高调展示实力实属必要。当前国际局势紧张,中国军方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潜在威胁。这种强硬姿态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对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直接回应。面对外部势力的步步紧逼,解放军必须展现足够的威慑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次模拟测试中使用的武器是美国B-83核弹,这款核弹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发的,其爆炸威力最高能达到120万吨TNT当量。它是美国核武器库中当量最大的自由落体核弹,至今仍在使用。
当B-83核弹在城市上空引爆时,其产生的火球将迅速扩散,覆盖范围达到约4平方公里。在这一区域内,所有生物都将被瞬间焚毁,不留任何痕迹。
实验结果显示,B-83核弹爆炸时,其冲击波的有效杀伤范围达到175平方公里,热辐射的致命区域扩展至546平方公里,而整体破坏区域则覆盖了1385平方公里。
一旦B-83核弹击中北京,约903万居民将处于核爆的轻度破坏区域。爆炸后24小时内,预计造成154万人丧生,另有333万人受伤。
想象一下,500万人聚集在一起是什么场景?对比来看,全美国超过200万居民的城市仅有4座,而人口突破500万的大都市,仅纽约一座。这个数字直观地展现了500万人口的规模。
在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频繁利用核武器进行威慑。作为历史上唯一实际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美国已将核威胁作为其惯用手段。这种行为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显著特征,其他国家并未表现出类似的倾向。美国的核威慑策略由来已久,是其在国际事务中施加影响力的重要工具。
在朝鲜战争期间,面对志愿军的强势反击,"联合国军"指挥官麦克阿瑟曾公开威胁要用30枚核弹攻击中国。随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也多次暗示可能对中国实施核打击。
1958年,美国军方起草了一份名为《1959年核武器研究目标》的战略方案,计划对中国113个主要城市实施核打击,总投放量达870枚核弹。具体目标包括:北京26枚,上海82枚,沈阳44枚,天津36枚。
这种企图瞬间摧毁中国所有主要城市的计划,简直是战争狂人的妄想。且不说使用核武器,就算是在别人家院子里种蘑菇,也不可能一下子种遍所有地方!这种疯狂的想法完全脱离了现实,根本不具备任何可行性。制定这种计划的人显然丧失了基本的理智,完全无视战争的残酷性和严重后果。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人道主义原则,更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文明的严重挑战。
20世纪期间,美军主要依靠B-2“幽灵”隐形轰炸机和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来搭载B-83弹头。然而,2023年11月,随着B-21“突袭者”战略轰炸机的首次试飞,美军高层对其作战能力产生了新的期待。
B-52轰炸机作为一款服役多年的老式机型,其性能已明显落后于现代空军装备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即便是B-2和B-1B这类先进轰炸机,在中国反隐身雷达系统的探测下,其作战效能也大不如前。
B-21的隐身技术全面升级,能在各个方向和频段实现隐蔽,有效对抗米波雷达等探测设备,让对手难以捕捉和防御。相比B-2,它的隐身能力显著增强。
美国计划在2025年正式启用B-21轰炸机,但军方高层对其进展已显露出明显的不耐。今年初,美国战略司令部负责人安东尼·科顿在参议院会议上公开表达了对B-21生产进度的不满。他强调,作为代表“第六代技术”的战略轰炸机,B-21的制造速度过慢,这让他感到十分担忧。科顿迫切希望B-21的产量能尽快达到100架以上,以满足军方的战略需求。
美国空军轰炸机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中国歼-20战机的威胁以及不断增强的地面防空能力。美军高层认为,通过大量部署B-21轰炸机,可以有效突破中国防御体系,对沿海重要城市和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
B-21一旦进驻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凭借其约4000公里的作战范围,能够对中国大部分地区形成有效威慑,西部区域除外。这种战略部署显著提升了其对中国本土的覆盖能力。
若B-21轰炸机进驻澳大利亚,其作战半径足以覆盖台湾及中国东海、南海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台海局势紧张,美军便可利用该型轰炸机对中国海军的舰艇和登陆部队实施空中打击。
中国直接表态:我可以坦率地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应对你,而且我就是这么自信!
美国智库CSIS近期进行了一次军事推演,其中使用尚未服役的B-21轰炸机作为主力装备,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模拟打击。这一举动表明,美军正将这款被称为"第六代作战平台"的新型轰炸机视为未来战略威慑的关键力量。尽管B-21仍未正式列装,但其在模拟作战中的突出表现,显示出美军对其寄予厚望,认为它可能成为改变未来战场格局的重要武器系统。
由于关岛军事基地处于中国中程导弹的打击范围内,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亚拥有多个可供B-21轰炸机起降的空军基地,这为美国空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使其在亚太地区仍保持一定的军事优势。澳大利亚的这些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关岛基地面临的威胁,确保了美军在该地区的持续存在和作战能力。
B-21的生产能力目前受到很大限制,与F-35不同,它的零件无法通过外包方式制造。由于这款飞机刚刚完成研发阶段,目前仅有美国境内的工厂具备生产条件。
在拜登政府推行“去工业化”政策的背景下,美国的国防制造业正面临严重衰退。F-35战斗机的批量生产已经困难重重,而实现B-21轰炸机百架规模的目标更是遥遥无期。
当前,美国媒体大肆渲染B-21轰炸机携带核武器打击中国的可能性,这实际上暴露了美军在面对解放军时的信心不足。这一论调折射出美军在与中国军队较量中的明显劣势,显示出其在战略威慑层面的力不从心。这种舆论炒作不仅反映了美国军事力量的局限性,更凸显了其在与解放军对抗时的战略焦虑。通过夸大B-21的核打击能力,美军试图掩盖其在常规军力对比中的弱势地位,这种举动恰恰证明了其在亚太地区军事优势的衰退。
他们直接抛出了一种极端逻辑:即便在传统战争中无法战胜对方,至少还能依靠核武器进行打击。对方同样可以采取核反击,最终结果无非是同归于尽。这种观点完全放弃了通过常规手段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直接将核武器作为最后的底牌。
中国曾明确表示不会率先动用核武器,这一承诺让某些美国人产生了误判。他们认为,只要让高层领导躲进防护设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发动核打击。这种想法显然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中国在核武器使用上的克制态度,绝不意味着在面临威胁时会坐以待毙。任何企图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行为都将面临坚决的反击,这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解放军的歼-36和另一款第六代战斗机的试飞表明,即便美国成功部署了100架B-21轰炸机,也难以取得优势。这些所谓的六代机在性能上远不及我们真正的第六代战斗机。
美军的F-35在护航B-21时,是否应该考虑与六代机进行对抗,感受一下实力悬殊的差距?而一旦失去护航,B-21在歼-20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国内各界对完成国家统一的诉求日益强烈,这一趋势已无法再被忽视或掩盖。
我们终于明白了:既然低调行事也无法避免成为他人针对的对象,那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展现自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