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会告诉你的真相:未来十年,比失业更可怕的,是成为「人类经验冗余体」

阿聊不见了 4天前 阅读数 4 #职场

最近和朋友吃饭,他吐槽了件扎心事:公司新来的00后实习生,用AI工具3小时干完了他3天的工作量。

更绝望的是,实习生还一脸天真地问:“前辈,为什么您还在用十年前的分析模板啊?”

这场景像一记闷棍,敲醒了无数人:当AI能1秒调用全球知识库,你引以为傲的“经验”,可能正在变成废纸。

一、你的经验,正在被AI“格式化”

老李是广告圈出了名的“创意鬼才”,手握20年4A公司经验。

可去年公司引进AI创意平台后,他傻了眼:自己要熬3晚想出的slogan,AI半小时生成100条,其中几条的传播效果还更好。

老板委婉劝退时说了句大实话:“老李啊,你的经验是宝藏,但AI的数据库每小时都在自我迭代。”

这绝非个例。医疗领域,AI诊断系统正在“吞噬”老医生的看片经验;法律行业,智能合约审查让红圈所合伙人惊出一身冷汗;就连最吃经验的投行,AI建模师也敢拍着桌子和MD叫板:“您用了十年的估值模型,参数早该更新了。”

AI最狠的杀招,不是取代你,而是把你的经验变成“公开资源”。

当它1秒调取百万份案例、自动匹配最优解时,人类积累半生的“独家秘籍”,瞬间沦为大街货。

二、成为“经验冗余体”的三大征兆

1. 你的“杀手锏”正在GitHub开源

程序员老张引以为傲的算法,被年轻人发现在GitHub免费开源;设计师小王的配色技巧,被AI一键生成色卡库。当你的核心技能能被代码复现,就是危险的信号。

2. 你还在用“行业黑话”装门槛

“我们要做闭环生态,实现用户心智占领!”

95后实习生听完一脸懵,转头用ChatGPT生成了5种用户触达方案。真正的高手,早把黑话翻译成了AI能听懂的指令。

3. 你拒绝学习新工具的姿势很熟练

“AI画的图没有灵魂”“AI写的代码全是bug”——这类抱怨听得越多,你离“经验冗余体”就越近。工具从来不是敌人,拒绝进化才是绝症。

三、反杀AI的终极法则:做“活体数据库”

1. 给自己安装“人类插件”

AI能写出10万+爆款标题,但写不出让读者“心头一颤”的金句。

作家刘慈欣的科幻脑洞、余华的冷峻笔触,这些需要人生阅历浇灌的“人类插件”,AI永远盗版不了。

2. 成为“跨界连接器”

在医疗+AI领域,最抢手的是既懂临床又懂算法的“跨界人”;在艺术圈,会用AI但不依赖AI的创作者,才能卖出天价NFT。未来的王者,都是能指挥AI军团的“人类指挥官”。

3. 给自己开发“第二大脑”

95后创业者小林的秘密武器,是亲手训练的私人AI助手。

他把十年行业洞察喂给AI,现在这个“数字分身”能帮他预判市场趋势、优化决策路径。最高级的经验,是能自我进化的经验。

四、写在最后:要么升级,要么格式化

站在AI革命的十字路口,我们正面临比工业革命更残酷的筛选:机器不需要取代所有人,它只需要让“经验冗余体”自我淘汰。

当00后实习生用AI碾压你时,别急着骂“这届年轻人不讲武德”。

真正该怕的,是你还在用20年前的经验,回答2025年的考题。

最后灵魂拷问:

如果明天你的岗位被AI接管,你是否有把握,让这个世界需要“人类版”的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阿聊不见了

阿聊不见了

人生两件事,写文和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