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被裁员后,我用这本书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曲线
“上周某大厂裁员消息刷屏,朋友老张在办公室打包时苦笑:‘毕业15年,怎么就成了职场废弃物?’。看着他把‘最佳员工’奖牌扔进垃圾桶,我突然想起《终生成长》里的话:‘人的价值不在于已经获得的能力,而在于持续进化的可能’。
这本由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撰写的现象级著作,用30年研究证明:决定人生上限的从不是年龄或天赋,而是你如何看待‘成长’这件事。”
“卡罗尔·德韦克,这位改变全球教育理念的心理学家,在观察学生解题时发现惊人规律:把失败归因于‘我太笨’的孩子会逃避挑战,而相信‘还能改进’的孩子越挫越勇。她由此提出‘思维模式理论’,戳破了‘天赋决定论’的谎言——就像书里写的:‘成长型思维是给大脑安装的永久性系统更新包’。”
“两种思维”模型:
固定型思维:认为能力是天生注定的(“我就是不擅长数学”)
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可通过努力发展(“这次没考好,说明需要新方法”)
“yet”魔法词:把“我不会”改成“我还不会”,瞬间打开可能性大门
“过程表扬法”:不说“你真聪明”,而说“你的解题策略很独特”
经典实验揭秘“书中最具说服力的实验:让两组学生做同样难度的题。A组被夸‘聪明’,B组被赞‘努力’。随后提供更难的题目时,A组68%拒绝尝试,B组92%选择挑战。更震撼的是脑波监测显示:成长型思维者面对错误时,大脑会亮起学习信号区——他们真的在享受‘失败’。”
职场妈妈的“思维变形记”“35岁那年,我从外企主管变成全职妈妈。用书中的方法重启人生:①建立‘微进步日志’:把“带娃一整天”拆解为‘成功转移3次哭闹危机’等具体成就②启动‘技能交换计划’:用PPT技能换邻居的摄影课,再用摄影技能接拍母婴产品③制造‘必要难度’:每季度挑战新领域(从烘焙到短视频剪辑)三年后,我的亲子摄影工作室月入5万,客户包括国际奶粉品牌——成长不是线性爬坡,而是不断开辟新战场。”
给“中年危机者”的觉醒工具①“能力体检表”:列出所有可迁移技能(如沟通、项目管理),而非固定职位②“失败改造术”:把裁员通知裱成‘重启许可证’,每月回顾新增哪些能力③“成长型社交”:每周约见不同领域从业者,重点问:‘您最近在突破什么?’
“朋友老张按这套方法转型:
用20年IT经验给传统工厂做数字化转型顾问
把裁员赔偿金投入学习工业4.0课程
在知乎分享转型经验吸引首批客户现在他的时薪是之前月薪的1/3,验证了书中真理:人生没有终局,只有不断打开的彩蛋。”
“👉 你有哪些‘逆袭再起’的成长故事?🔥 评论区抽7位读者送「成长型思维行动手册」(含德韦克亲笔信复刻版)📚 延伸书单:《刻意练习》《终身成长》《跨越不可能》📩 私信回复‘成长’,领取《30个跨界转型案例集》”
那个曾被丢进垃圾桶的‘最佳员工’奖牌,如今挂在老张的新办公室——背面刻着:‘这里安葬着固定型思维的我,2023年11月重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