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摩托车正式加入营运市场,平台抽成低至一成,出行选择更丰富
同样是摩托车,重庆那边恨不得直接“一刀切”,严令禁止,广东、湖南、福建某些地方,咋就成了香饽饽,网约摩托车都跑得欢了?这事儿,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点意思?
说白了,这背后啊,就是需求俩字。
先说说大家伙儿为啥对现在的出行方式不满意。打车吧,高峰期那个堵啊,简直就是“人在囧途”,好不容易等到车,价格嗖嗖往上涨,钱包遭不住啊!公交地铁倒是便宜,可那人挤人,简直就是“沙丁鱼罐头”,体验感极差。网约车平台抽成高,司机师傅们也叫苦不迭,一天到晚累死累活,挣的钱都让平台给分了。
网约摩托车,恰好就戳中了这些痛点。起步价五六块,比打车便宜不少,而且摩托车灵活啊,能穿梭于大街小巷,再也不怕堵车了。有些师傅一天能接20多单,这说明啥?说明市场需求是真的大!
眼瞅着这块蛋糕,哈啰出行也坐不住了,2024年1月在广东东莞试点“哈啰摩托”。这大平台一下场,那可就不一样了,意味着网约摩托车可能要开始规范化、标准化了。但同时呢,竞争也更激烈了,小平台、个体户的日子可能就没那么好过了。
话说回来,哈啰这种大平台进来,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安全和服务更有保障嘛。
但是!安全问题,永远是悬在网约摩托车头上的一把剑。2023年11月,福建某县级市就发生过一起网约摩托车事故,乘客还受了伤。这事儿一出,大家对网约摩托车的安全问题,就更担心了。
所以你看,安全保障是必须跟上的。有些平台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2023年9月,广东某县城网约摩托车平台就推出了“安全保障计划”,给乘客买了意外险。这算是个好苗头,希望能有更多平台效仿,让大家坐得更安心。
除了安全,还有个问题,就是平台和司机之间的利益分配。文章里说,平台抽成10%,但实际情况可能没这么简单。2024年2月,就有司机在网上吐槽,说平台抽成太高,自己挣得太少。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平台和司机之间的博弈。平台要挣钱,司机也要养家糊口,怎么平衡这个关系,是个难题。合理的抽成比例,透明的规则,这些都是必须的。
服务质量这块,也得跟上。2023年12月,湖南某县城就发生过乘客和司机因为车费问题吵起来的事儿。乘客觉得司机绕路了,司机觉得乘客没说清楚路线。
你瞅瞅,这些小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引发矛盾。所以啊,平台得加强对司机的培训,规范收费标准,建立完善的纠纷处理机制,让消费者有个更好的体验。
网约摩托车的出现,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出行市场。之前,网约车平台一家独大,抽成高、服务差,大家也没啥选择。现在好了,摩的来了,给了消费者一个新选择,也倒逼网约车平台开始反思。
之前网约车司机对平台意见就很大,平台抽成高,订单还被转卖,司机们挣不到钱。现在摩的来了,他们反而拍手叫好,希望摩的能把网约车平台给干掉。你说这事儿,讽刺不讽刺?
网约车平台啊,别老想着怎么“围剿”摩的了,好好想想怎么降低抽成,怎么提升服务,怎么重新赢得人心吧!
网约摩托车,短期内可能没法完全取代网约车,毕竟还有政策限制和安全问题。但它的出现,已经证明了一点:市场永远会自发填补低效垄断留下的空白。
未来的路还很长,网约摩托车要走的路还很远。希望它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安全,真正成为大家出行的一个好选择。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以为我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都是草。这句话,用在网约车也好,网约摩托车也好,都挺合适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