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定调,养老金上涨新消息!2025年调整重点确认,一类人获益

从菡爱八卦 3天前 阅读数 0 #娱乐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每年盼着的养老金调整又来了,其实在去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已经明确了2025年,养老金就会上涨,而这次却有些不同。

那么哪些人能够顺利吃到这些政策红利呢?政策调整的方向又是如何的呢?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

养老金上涨人群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就拍板说2025年要接着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

接着没多久,今年初人社部门的工作会议公开强调,新一轮调整将重点向中低收入的退休人员倾斜,这相当于是把政策重心明明白白地亮了出来。

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涨养老金?其实这也能够体现出,国家经济大盘总体还算稳,物价也算温和,这给养老金上调留出了基础空间。

更关键的是,我们的社保基金自己争气,收的钱规模越来越大,账上的累计结余也厚实了,给退休的人发钱没啥大问题。

可为啥偏偏要向低处‘斜’呢?首先看现在退休金差距挺大的,有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不同体制遗留的问题。

也有就是个人年轻时缴费基数高低不同、缴费年限长短有别造成的,把钱往低收入那偏偏,就是要拉平点差距,这不就是奔着“共同富裕”这个大目标去的吗?

再者说了,我国的退休老人队伍非常庞大,尤其那些中低收入群体的退休金一涨,手里活钱多了很多。

手里有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后,他们就敢花钱消费了,这部分沉睡的消费潜力被激活,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也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贡献。

钱怎么调

那具体这个钱怎么调呢?方法论倒是摆在那好多年了,一直都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倾斜调整”这老三样结合着来。

定额就是大家普涨一个固定的数儿,体现的是最基础的普惠和公平,挂钩调整呢,就跟个人过去的养老金水平或者缴费年限挂钩,说白了就是鼓励你年轻时多交钱、长交钱。

最后是倾斜调整,这个就是专门照顾那些高龄老人,或者在艰苦边远地区退休的群体。

可现在政策让得更多照顾中低收入退休人员,怎么在现有的老框架里改出新意来,把钱真正送去,就看具体的机制设计了。

可能的路径之一,是在总的调整幅度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定额调整在整体增资里的比重,或者在挂钩计算的环节,通过调整参数来让低收入群体也能多沾点光。

甚至更直接点,就是在现有的倾斜调整部分里,专门为中低收入水平的群体设置一个额外的增资项目。

满足什么要求才能获益

不过话说回来,也要看清楚,这次调整并非覆盖所有退休的人员都能赶上这趟车。

那么哪些人能赶上这班车?这里有个清晰的时间界限,按照惯例,必须在2024年12月底前已经办妥退休手续的人员,才具备这次调整的资格。

那些在今年头几个月才退休,或者刚刚办完退休登记的“准退休人员”,这次养老金普调跟他们沾不上边,有人可能纳闷:我上半年退休的,怎么年底我的养老金也高了点?

这通常是另一种情况,上半年退休的人,养老金核定时往往依据前一年的数据预估,等新的社会平均工资正式公布后,会给这些人重新核算并补发差额。

这更像是一次“校准”,让他们的养老金回到应有水平,而非普惠性的年度调整,这轮调整还有一个没明说的考量:刺激消费。

中国退休人员超过1.4亿,其中六成以上属于中低收入。提高他们的待遇,理论上能直接变现为消费力,也提升消费信心。

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潜力一旦被激活,对当前提振内需的大局贡献不可小觑,现行的养老金调整模式,是摸索多年的“三结合”。

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定额调整最普惠,每人一样多,体现基础公平。挂钩调整则复杂些。

它既跟个人养老金水平挂钩,也跟缴费年限相关,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倾斜调整是额外的照顾,比如高龄老人、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这是在公平与效率、普惠与特惠中找平衡。

“结构优化”怎么落槌

拿2024年河南省的方案举例,能看出些端倪,去年河南定额每人每月加32元,挂钩部分,按养老金水平增0.89%,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另加1元。

70岁以上老人和艰苦地区人员,至少额外倾斜25元,简单算算:两位都70岁的老人,一位月领6000元、工龄40年,约增150元,涨幅2.5%。

另一位月领2500元、工龄25年,约增104元,涨幅却有4.2%,很明显,尽管高收入者绝对增加额高,但低收入者的相对增幅远更大。

这种设计本身,就暗藏了对低收入群体的“隐性倾斜”,现在的问题是,2025年将如何进一步强化这种倾斜?具体政策还没出。

但分析已经开始,首先“中低收入群体”怎么定义?官方标准还没见,有人认为,可能参考各地平均养老金水平,比如月领3000元以下的算一类。

这个数大致是一些地区事业单位退休金平均水平的一半,听起来符合“中低”的意思,但这只是猜测,至于具体用什么调整手法,还得看官方怎么说。

但是通过定额调整来倾斜不太可能,因为它讲究统一,挂钩调整似乎也不合适,因为低收入者恰恰常是因缴费年限短、基数低才导致钱少,挂钩调整反而可能拉大差距。

那么,最大的可能性,落在“倾斜调整”上,目前倾斜主要针对高龄和艰苦边远,一个潜在方向是,扩大现有倾斜政策范围或提高标准。

比如把“中低收入”作为一个新的倾斜维度加进去,很多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本就属于中低收入,这样看,把倾斜和收入水平挂得更紧密,逻辑上说得通。

人社部近期工作部署也释放了信号,随着调整窗口临近,具体方案正加紧完善,可能会在定额标准、挂钩比重、倾斜范围等方面做优化。

核心目标很可能是在维持总量可控前提下,调整内部结构,比如提高定额部分比重,或优化挂钩计算方式,加力帮扶中低收入人群。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5-1-4《官宣!2025年将适当提高养老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01-15《202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达95% 覆盖范围更广受益群体更多》

澎湃新闻2024-12-25《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刚刚,重磅发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从菡爱八卦

从菡爱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