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书能传承吗

七陆书法 5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乱书必然会被历史淘汰,不会有人传承,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客观,“乱书”在当今书坛乃至世界艺术界都掀起了巨大的争议,这样的时代标志性艺术风格将永载书法史册,是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的,只要不被遗忘,那么终究会被传承。

“乱书”对书法的贡献不仅仅限于发掘了新的审美角度,就是有别于王书俊秀美、颜书古拙美的混沌美,更在于他创建了一套成熟的艺术创新理念,即便“乱书”这种形式无法得到传承,但是这种艺术创新理念必然不会被后人忽视。

作为王冬龄先生来说,他会希望培养一批“乱书”书家来显示自己的书坛地位吗?显然也不会,他不会期望有人去仿造自己的“乱书”,但是他会将自己的创新理念传授给弟子,期望弟子都能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创新风格。

所以乱书一定会得到传承,但传承的不是乱书的形式,而是乱书的艺术理念。

接下来可以探讨一下乱书理念有什么传承价值,乱书真正实现了书法从文化输出到文化注入的重要转变。

书法的主要载体是文字,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显得非常单一,且受到文化壁垒的局限,然而书法却能够突破这种局限,传播至海外,就在于书法与文化的深度绑定,书法曾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必然伴随着强大的中华文化发展壮大。

在古代,书法的重点是内容,书者首先要考虑的是词句是否准确,会不会引起观者的误读,至于读者是否赏心悦目则是次要的,书法承担着文化输出的责任。

如今,科技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已经承担不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写得再好的书法作品也不如印刷体更利于阅读,想要读书就依托电脑排版,想要欣赏艺术才需要去看书法。

所以书法艺术带给观者的是通过笔墨线条展示的视觉感受,往往忽略了文字内容,其实这不是现今才有的现象,在古代不识篆书、草书的人也很多,他们对此类书体作品的品味恐怕也只停留在点线面的视觉感受上。

忽视文字内容并不代表着书法就可以与文化割裂,而是向书者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要求书者将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分注入到作品当中,这就要求书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如果看多王冬龄先生“乱书”的创作过程,就会看到混乱的表象下清晰的线条逻辑,他的每一幅乱书作品都不是简单的线条叠加,而是一篇篇古文佳作,他对这些佳作的理解承载着这幅作品的文化内涵。

混乱的底层往往是清晰,清晰的交错必然显得混乱,这种看似混乱实则清晰,由清晰堆砌出来的混乱,正是源于王冬龄先生对文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乱不是为了乱而乱,而是清晰太过繁杂,面对乱也不必慌张,混乱的内部都有清晰的脉络,这就是王冬龄先生乱书所展现出来的哲学思想。

乱书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王冬龄先生深厚文化底蕴注入书法的创造,人们看不清乱书是必然的,毕竟不是谁都有王冬龄先生那样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但是乱书带给书法乃至所有艺术的启示是不容忽视的,一眼看穿终归俗,乱书是值得反复品味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七陆书法

七陆书法

书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