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母亲节的来历吗?

底层民工 3天前 阅读数 33 #职场

母亲节如今是全球许多人感恩母亲的节日,但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却鲜为人知。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这个节日经历了多次演变。

一、西方母亲节的起源最早的母亲节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人们每年1月8日向众神之母瑞亚致敬。到了17世纪,英国将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日定为“省亲日”,寄宿在外的年轻人回家探亲,并给母亲带上小礼物,这一传统被称为“Mothering Sunday”。

现代母亲节的雏形诞生于美国。1905年,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去世后,她发起倡议设立母亲节,以此纪念母亲的付出。1908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首次举办母亲节活动,康乃馨因安娜母亲的喜爱成为节日象征。1914年,美国政府正式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二、母亲节传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通过港澳台地区传入内地,逐渐被民众接受。起初以赠送康乃馨、贺卡为主,后来融入中国特色,比如亲手做饭、为母亲做家务等。2006年,国内学者提议将农历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日)定为“中华母亲节”,倡导传承孝道文化。

三、不同国家的独特习俗• 日本:赠送红石竹,象征母爱永恒。

• 泰国:8月12日母亲节当天,民众手持茉莉花献给母亲,寓意纯洁与感恩。

• 法国:子女送上手工甜点,并与母亲共进午餐。

• 埃及:3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家庭聚会表达对母亲的敬意。

四、文化融合中的“母亲花”西方母亲节以康乃馨为代表,因其在纪念邮票上的形象而普及。中国则推崇萱草花(忘忧草),《诗经》中便有“北堂种萱草”的记载,寓意游子减轻母亲思念之苦。

五、节日背后的意义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华母亲节,核心都是感恩母亲的奉献。西方强调个体家庭的亲情,而中国更注重孝道文化的传承。如今,许多人选择在母亲节陪伴母亲、表达爱意,或是通过公益活动关爱更多母亲。

母亲节从宗教仪式演变为全球节日,背后是人类对母爱共通的敬意。无论是康乃馨还是萱草花,一顿家常饭还是一次散步,重要的是让母亲感受到“被记住”的温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底层民工

底层民工

底层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