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中野学校:侵华战争中荒诞又失败的“特战秘籍”

兜兜爱读书 4天前 阅读数 14 #历史

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华大地上被中国人民的汪洋大海所淹没,战局逐渐对日军不利。为了扭转这一颓势,日军祭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特种部队。

而这些特种部队的成员,不少都毕业于一个神秘的地方——日本陆军中野学校。这所学校,仿佛是日军侵华战争中的“特战军校”,专门为日军培养执行敌后破坏和游击战的“精英”。

中野学校可不是什么普通学府,它紧紧盯着中日战争中特种战的变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时刻准备着给对手致命一击。1943年,这所学校甚至编纂出了一本《破坏杀伤教程》,里面详细记载了在华进行敌后破坏和游击战的种种训练内容。这简直就是一本“特战秘籍”,只不过,这本秘籍的目的是为了侵略和破坏。

翻开这本《破坏杀伤教程》,你会发现,中野学校把破袭之前的准备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其中,搜集情报资料更是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就详细说明了“对象国”(也就是中国)的情报搜集要领。

化妆成中国军人的中野毕业生

这情报来源,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足足有13种之多。除了常规的外交官、情报官、间谍、有线和无线监听等手段,连走私人员、地下黑市畅销商品目录这种不那么常规的渠道,都被他们纳入了情报搜集的范围。

更让人咋舌的是,日军关心的情报内容也是无所不包。军事情报?那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除此之外,连“对象国”的新闻审查重点、居民风俗习惯、各种社会组织情况,都被他们列为了搜集对象。这哪里是在打仗,简直就是在搞一场全方位的“社会调查”。不得不让人感叹,当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准备,真是处心积虑到了极点。

对于实施敌后破袭的人员,中野学校也有着明确的规定。高级统帅干部,那必须是日本人,这是铁打的规矩。至于“对象国”或第三国国民,最多只能成为低级干部。但在执行人员方面,教材却认为第三国国民是最理想的选择。

中国长沙宿舍吃饭的日军特工

为啥呢?因为他们不容易引人注意,同时也不像“对象国”国民那样容易产生敌对情绪。这简直就是一场“借刀杀人”的阴谋,日军想利用第三国国民来执行他们的破坏计划,却又不愿意让他们掌握太多的权力。

破袭行动的目标,中野学校也规定得明明白白。那就是“令‘对象国’感到最棘手的地点”,比如道路、兵工厂或者民生场所等。尤其是那些提供水电和取暖用煤的设施,更是成为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至于具体的破坏方式,教材里也是分门别类,说得头头是道。其核心原则,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破坏目标。

行进在中国山区的日武装特工挺进队

在这其中,中野学校似乎对铁路设施破坏“情有独钟”。教材里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讲解如何破坏铁轨、旅客车厢、机车头和铁路站台等。甚至还特意用1928年发生在奉天(今沈阳)西北郊的“皇姑屯事件”作为“铁路破坏”的案例。

在这起事件中,日本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等少壮派军人,无视国内陆军中央部的意见,执意暗杀“不太听话”的中国奉系军阀张作霖。他们派遣日军破坏分子,事先在京奉和南满铁路交叉处的铁路桥下埋设黄色炸药。

正在吃饭的日武装特工

当专列通过时,破坏者通过远程电子起爆器引爆,张作霖所在第八节车厢被炸毁,包括张作霖及其警卫在内的17人被炸死,连日本中央部派给张作霖的随行顾问仪峨诚也差点送命。河本大作等人从筹划到实施爆炸的全过程,都被中野学校奉为“经典”,写入了“铁路设施破坏教程”中。这简直就是一场“以史为鉴”的闹剧,只不过他们借鉴的是自己的罪行。

然而,尽管中野学校的《破坏杀伤教程》写得洋洋洒洒,可按照这些要求培养出来的破坏分子,在中国战场上却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原因很简单,作为侵略者,日军在中国大后方实施秘密破袭,是不可能得到民众支持和帮助的。而这,恰恰是进行秘密战所必需的条件。没有民众的支持,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日军特种部队的破坏行动,自然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但顽固的日本人,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将“敌后破袭战效果不彰”归咎于“理论太过纸上谈兵”。于是,在1945年,中野学校又匆匆拿出了《破坏杀伤教程》的附加内容——《游击战条令》。他们试图通过这份条令,把游击战战法普及到正与同盟国苦战的日军基层部队中去。

抗战时期冒充八路的日本武装特工队员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日军这份《游击战条令》的“创意源泉”,竟源自中共八路军所运用的独特战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八路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游击、破袭等别具一格的非正规作战手段,将日军搅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完全陷入被动挨打且无计可施的困境。

细看这份条令的第65条内容,其明确阐述:“游击战之本质并非与敌正面决战,而是旨在消耗敌之战斗力。鉴于此,游击部队应依据敌人的进退态势,灵活选择行动时机,做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这段表述,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所提出的游击战理论几乎如出一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抄袭。

日军特殊作战领域的研究者们,在目睹中共武装凭借游击战术所展现出的强大威力与显著成效后,才如梦初醒般意识到这一战法的价值。于是,他们心怀不切实际的幻想,妄图通过模仿这一战法,在战场上扭转颓势、取得胜利。然而,这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东施效颦”闹剧。日军企图照搬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却只学到了表面形式,未能领悟其精髓,最终学得四不像,沦为历史的笑柄。

在太行山区活动的日本武装特工挺进队

1945年5月24日,一场闹剧般的行动上演了。10名参加过游击战培训的中野学校毕业生,参加了大尉奥山道朗指挥的“忠烈空挺队”(总共136人)。他们搭乘12架97式重型轰炸机,从熊本县健军机场起飞,目标是破袭美军占领下的冲绳读谷、嘉手纳机场。

然而,由于机械故障和美军高射炮拦截,当时只有一架日机于24日子夜时分强行迫降在读谷机场。8名空挺队员冲下飞机后,直接奔向停机坪和油库,沿途还不断投掷手榴弹和燃烧弹。最终,美军有9架飞机受损,7万加仑燃油被点燃,2名海军陆战队员死亡。但所有袭击者都被击毙,其中参战的10名中野毕业生全部毙命。

这场行动,简直就是日军侵华战争中的一个缩影。他们试图用游击战术挽救覆亡的命运,但最终却证明失败了。就像那本《破坏杀伤教程》和《游击战条令》一样,虽然写得头头是道,但到了战场上,却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因为,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侵略者终究会遭到失败的命运。

回望那段历史,我们不禁要感叹:日军中野学校,这个所谓的“特战军校”,其实就是一个荒诞又失败的产物。他们培养出来的破坏分子,在中国战场上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他们试图模仿中共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却学得四不像;他们妄图用游击战术挽救覆亡的命运,但最终却证明失败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和灭亡。

而今,当我们再次提起这段历史时,不仅仅是为了铭记那些曾经的苦难和屈辱,更是为了警醒后人: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同时,我们也要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英勇抗争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兜兜爱读书

兜兜爱读书

95后理工男,热爱读书,喜欢分享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