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谭震林受粟裕之托,去徐州纪念淮海战役,结果气得浑身发抖

独钓一江秋 5天前 阅读数 56 #历史

1978年,也就是淮海战役大胜30年后,淮海战役纪念馆特地搞了个庆祝活动。谭震林呢,是受了粟裕的委托,去纪念馆参加了这次活动。

但到了纪念馆,他直接就在大家面前批评纪念馆的头儿,说他太不称职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谭震林咋发这么大的火?纪念馆到底干啥了让人这么不满?

【军中的“谭老板”】

谭震林有个别称叫谭老板,这个外号是在抗战时期叫开的。那时候,他被安排到苏南东路工作,得穿过好几道敌人的防线。

为了顺利溜过那道封锁,他把自己打扮成了个卖绸布的店家。为了蒙混过关,不让敌人起疑,他特意去找真正的绸布店老板请教,学怎么装得更像个正经做生意的人。

他顺利通过了封锁区,啥事没有。就因为这样,有阵子他走路带风,派头十足,看起来就像个大老板,所以大伙儿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谭老板”。

谭震林是位老资格的革命家,他参加革命的时间非常早,算是第一批投身革命行列的人。20世纪初那会儿,他就已经站出来引领工人运动,为工人阶级争取他们该得的权益。

1926年,他成为党员后,立马动手搞起了农民活动,给北伐战争帮忙。一直到“马日事变”那会儿,他还在带头组织农民和工人上街游行,反对老蒋的那些坏主意。

红军那时候,他主要是搞政治工作的,不过偶尔也会带兵打仗。等主力部队开始长征,他就留在了南方,继续打游击战。

在三年的游击战日子里,谭老板从一名政治工作能手,成长为了一个非常棒的指挥员。抗战的枪声一响,他便在江南的敌后区域,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解放战争打响后,谭老板就被委以重任,成了华中野战军里的政委。粟裕负责军事方面,而他呢,就专心搞政治工作。他们俩,一个管打仗,一个管思想,合作起来那叫一个顺畅。

之后,华中与山东的两支大军合并在了一起,陈老总挑起了华野的大梁,既是司令员也是政委。而华中地区的两位大佬,谭和粟,分别坐上了第一副政委和第一副司令的位置。

虽说陈老总既是司令员也是政委,但他手头的事情真的不少。大体上来说,华野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谭老板和粟裕在打理。

他们俩在苏中那时候就配合默契,一个负责军事指挥,一个专注政治工作。淮海战役虽然是粟裕提议,然后中央同意打的,但谭老板在里面的贡献可大了,丝毫不比别人差。

要不是谭老板居中调解和策划,粟裕就很难打败黄百韬的兵团,后续的行动也就没法展开了。

粟裕之所以敢提出淮海战役这个方案,主要是因为他信任谭老板,觉得两人能合作无间。

谭老板果然没掉链子,粟裕一提出淮海战役的打算,他立马就把华野在山东的行动跟以后战争的形势给串起来了。

【贾汪起义功劳大】

淮海战役是两大野战军联手打的一场大战,粟裕的主要任务,是去帮一把因为救济南而突前了的黄百韬部队。

黄百韬的兵团战斗力相当猛,粟裕要是想灭掉他们,可得全神贯注才行。不过说实话,在战场上要想围住一个这么强的兵团,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特别是像黄百韬这种战斗力超群的部队,要想包围他们,必须得精心策划。粟裕经过一番琢磨,确实找到了战略上的不足。

在贾汪那块地方的第三绥靖区军队,守着黄百韬往徐州跑的必经之路。要是贾汪那儿的国民党军队不灭掉,黄百韬到时候就能轻轻松松地逃跑。

对粟裕而言,这种可能性得彻底打消。可他正忙着前线战事,根本没法抽身去对付贾汪那块的敌人。就在这时,谭震林主动站了出来。

实际上,在贾汪那块的国民党军队里,我们党早早就安排了人进去。那支原本是西北军的队伍,特别反感老蒋挑起内战。

在我党工作人员的动员下,这支队伍的起义意愿相当强烈。淮海战役一打响,谭震林就赶紧给中央发了消息,讲了粟裕发现的情况。

根据周总理的安排,华东局主动联系了张克侠和何基沣,大家伙儿坐下来一块儿探讨起义的计划。尽管我们党觉得时候到了,但看得出来,他们心里还是有点儿犹豫。

谭震林心里明白,时间紧迫得很,多拖一天,黄百韬逃跑的可能性就越大。华野全军备战这么久,要是让他给溜了,那之前的努力可就全白费了。

华野那边琢磨了一番后,决定要给贾汪那边来点军事上的手段,好让那边的部队头头们站出来反抗。粟裕和陈士榘那会儿都不在家,带着队伍在外面呢,所以这差事就落到了谭老板的肩上。

谭大哥领着队伍冲过了万年闸,给贾汪那块的国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在外头紧逼和内部人的劝说下,贾汪的国军头头脑脑们最后都一条心了,决定放开运河的防线。

谭大哥领着三支队伍冲进了起义军的地盘,他们一路猛冲,直接奔向了陇海路,把黄百韬的后路给堵了个严严实实。

【谭震林发怒】

这回,黄百韬算是被我军牢牢地困住了。要是他找不到法子冲出去,那就只能等着被我们全部消灭。很明显,他现在已经没那个本事突围了。

粟裕带队一路打过去,最后在碾庄把黄百韬兵团给一锅端了,这样淮海战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完成了。这场大战能赢,谭震林也是出了大力气的,功劳大大的。

跟粟裕一起工作过很长时间,他对粟裕的评价相当不错。虽说粟裕的经验没他那么丰富,但谭老板真心佩服粟裕在军事上的那份才华。

粟裕在淮海战役里可是大展身手,连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对他赞不绝口。就算后来粟裕不再待在军队,谭老板也一直没断了和他的来往。

1978年那会儿,粟裕就让谭老板帮他出席了那个纪念活动。主要是因为他们以前一起打过仗,都对淮海战役出过力嘛。

谭大哥一听到老朋友的请求,立马就点头答应了。那时候,粟裕因为年轻时打仗不要命,身体里头留下了不少弹片,身体状况不太好。

再加上年纪逐渐增长,粟裕的心脏和肺部状况开始不佳。他没办法只能先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养病,因此抽不出空去参加那个纪念会。

淮海战役大胜30周年纪念,那真是个该好好记住的日子。谭老板对这次纪念活动心里头也是热乎乎的。真没想到,时光飞逝,眨眼间30年就溜走了。

以前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老伙计,要是能看到现在的新中国,不晓得心里会不会觉得高兴!

心里五味杂陈,谭震林走进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可刚踏进纪念馆大门,谭震林就看见有人正在讲述淮海战役的那些事儿。

听到别人议论自己的事情,谭老板感觉挺新鲜,就凑过去看了看热闹。

没想到,就这么一场热闹,把谭老板给惹毛了。事情是这样的,纪念馆里的解说员在说到淮海战役时,把中野夸得那叫一个神乎其神。

讲中野是淮海战役里的主打力量,没他们的话,淮海战役压根儿赢不了。反倒华野,被他说得就像是个打下手的,好像啥大活儿都没干似的。

说到粟裕,讲解员压根儿就没说,直接把华野和粟裕的功劳给捂住了。谭老板作为亲身经历过那场战役的人,心里头能不窝火吗?

华野的战士们为了赢得胜利,同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最终所有的荣誉都落到了中野的头上。这事儿让那些老兵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特别不公平,也让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士们泉下难安。

淮海战役那会儿,华野部队可是真刀真枪地干掉了四十多万敌人,绝对是主力中的主力。所以,谭震林就觉得纪念馆的做法不太对劲,直接让他们赶紧改过来。

展馆方面特别上心,听了谭震林的建议后,他们动手改了改展馆里的东西,尽量给大家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淮海战役场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独钓一江秋

独钓一江秋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独钓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