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修改三大条令,外媒仔细读完全文后,感受到非同寻常的信号
2025年2月,中国对外发布了新修订的解放军三大共同条令(队列、内务、纪律),引起了全世界诸多媒体的密切关注。
还有外媒在仔细研读全文后表示:与之前实施的日常条令相比,中国此次新条令明显更加聚焦于备战打仗,这显然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
不仅“战时”两个字在条例中频繁出现了多达49次之巨,而且中国军队首次公开制定的退伍誓词中,更是明确提及了“若有战,召必回”的口号。
(中国军人)
新条例的出台据悉,新修订的三大条令将于2025年4月1日正式生效,共计600余条,涵盖了部队军人战备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未来行动的基本准则和法令基础。
未来,几乎每一个解放军和武警现役军人的生活,都将全面围绕这一条例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媒对解放军新条例的实施给予高度关注,这是情理之中的。
而本次新条例中,最吸引外媒关注的,是着重强调了“备战打仗”这一核心思想的内务条例。
在新的《内务条令》中,不仅明确规定了官兵日常内务的具体要求,更在军人职责部分,将努力提高打赢本领作为全军所有指战员的基础要求,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官兵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
(新的条例要求军人敢打胜仗)
此外,条令还细化了各级军人在战备工作中的职责,对义务兵、士官以及军官的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
具体而言,义务兵作为军队中最基础的战斗力量,被要求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协作,确保在战时能够迅速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而士官和军官作为职业军人,则需要进一步提升战术素养和军事能力,成为部队中的中坚力量。
(条例对义务兵,士官和军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尤其是军官,《内务条令》更是强调了他们在部队指挥与决策中的核心地位,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军事理论和作战指挥,能在和平年代带兵时科学带兵,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提高作战效能,确保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比之下,2018年发布的试行条例只是笼统地提到了“掌握作战技能”这一点。而新条例不仅继承了这一要求,还进行了深化和细化。
(中国军队)
纪律条例赏罚分明背后的作战需求与此同时,外媒还注意到,在这样一种强调打仗的氛围下,解放军也对奖惩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
在过去,解放军的功勋荣誉表彰主要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以及荣誉称号等,且不分战时还是非战时。
(一等功)
而现在,在新的《纪律条令》中,解放军的奖惩制度则根据战时、平时、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三种情况进行功绩评定。
战时的功绩奖励取消了嘉奖,改为从四等功到一等功的评定,平时与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时的奖励则保持不变。
外媒据此认为,解放军奖惩制度的这一变化旨在,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机制激励广大官兵在备战打仗中发挥更大作用。
也就是说,解放军奖惩制度的核心变化,同样是为了适应“备战打仗”的任务要求。
(中国军队的未来以打仗为核心)
同时,新的条令还明确了部队工作中的一些处分内容。
例如,降低战备质量标准或训练质量标准的,就有可能视情节严重程度被处以从警告到降级的处分。
也正是由于奖惩制度的这些变动,使得新《纪律条令》中提到“战时”二字的次数达到了49次,而2018年的条令则只提到了5次。
而在队列条例方面,解放军同样做出了科学的制导。
而对于这些指导,有外媒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修订的三大共同条令的出台,绝非寻常,而是基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深思熟虑。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尤其是中国周边,无论是菲律宾几次炒作黄岩岛和仁爱礁,还是朝鲜半岛朝韩两国局势冲突,亦或是美国战略东移,欲求在亚洲组建亚洲版北约的计划,都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威胁。
(中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而高效的军队)
面对这一系列的国际现象,中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而高效的军队,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威胁。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解放军修订三大共同条例的主要原因,这些调整不仅是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的直接回应,更是中国军队在现代化建设和转型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必然选择。
对此,舆论纷纷表示,这些新条令的出台和实施,将显著提升解放军的整体战斗力,有效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军队在追求和平发展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和准备状态。
(枕戈待旦迎鏖战,秣马厉兵再前行)
此外,还有评论认为,解放军新条令的出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
中国军队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无论是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还是参与国际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军队都将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1、中国军网《国防部:新修订的共同条令对军队正规化建设作出全面规范》
2、中国火箭军官网《军委训练管理部领导就新修订的共同条令发布施行答记者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