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的程瞎子,建国后授中将,陈赓意难平:送他一颗将星
在抗战大片《亮剑》里头,李云龙在李家坡那一仗真是打得太漂亮了。他琢磨出个土办法,就是挖地道,这么一来,直接把躲在那边等救援的日军山崎大队给一锅端了。
李云龙接到命令那会儿,听说了个情况,386旅的772团,团长程瞎子带着队伍冲了8回,全被山崎大队给顶了回来,伤亡可不小。等轮到李云龙上阵,他还不忘调侃程瞎子一把:“以前我怎么教他开枪的,现在就来教教他怎么指挥打仗!”
王近山,是陈赓麾下的一员猛将,也是李云龙这个角色的真实原型。1955年那会儿,他被封为了中将。有趣的是,以前他看不起的“程瞎子”,后来也跟他平起平坐,同样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陈赓大将,也就是“程瞎子”的老上司,对于给自己的军衔,心里头其实不太乐意。他还特地去找了组织,说:“要是可以的话,我宁愿不要这颗星,转送给我的老战友‘程瞎子’。”
那“程瞎子”到底做了啥大贡献,能让平时不怎么看重名利的陈赓大将军都站出来帮他说话呢?
【从放牛娃到红军团长】
《亮剑》剧中有个角色叫程瞎子,其实他的真实原型是八路军386旅的772团团长陈康。陈康和陈赓旅长的名字就差一个字,长得也有点像,所以经常让人分不清。
陈康,小时候大家都叫他陈五和,他1910年在湖北武穴的一个穷苦家庭里呱呱坠地。他们家有八个兄弟姐妹,他正好是第五个,所以家里就给他起了个名儿,叫“陈五和”。
陈康小时候过得特别苦。1912年,他们老家闹水灾,他和妈妈没办法,只好跑到江西去逃难,临时住在一个小村庄的客栈里。客栈老板瞧上陈康了,就跟陈康妈妈说:“这样吧,我给你三十块钱,让孩子留在这儿,给我当儿子。”
陈妈妈心里有了打算,回家和老公一合计,但陈爸爸坚决地说:“就算拼了命,也得把小五拉扯大!”可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办法,陈康7岁就得去放牛,早早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1927年黄麻起义那会儿,有个叫王近山的人,他就是电视剧里李云龙的原型,他参与了那次暴动。而陈康呢,他直接在本村加入了赤卫队,又过了三年,他加入了红军。所以要是论起资历来,李云龙确实要比那个“程瞎子”早一些。
陈康和王近山一样,都是打仗的行家里手。1931年那会儿,他在红4军里头当班长,每次打仗都是第一个往前冲,所以大伙儿都管他叫“拼命班长”。后来到了红25军当排长,他又参加了好多场大战,因此又多了个“拼命排长”的名头。
1932年那会儿,陈康跟着红四方面军一起去了川陕地区。在打退敌人的“六路围攻”时,他带着队伍晚上偷袭了青龙观,因为这场战斗,他被记了头功,还得了个“夜袭高手”的称号。后来,他就升为了红31军的营长。
1935年3月份,红四方面军踏上了长征的路途,他们在嘉陵江边发起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目标是拿下剑门关。一开始,红31军冲锋在前,但没想到首战没打赢。这时候,陈康被紧急派上了前线,他带着2营的战士们猛地往前冲,一下子就把剑门关给攻下来了。这场仗打完后,陈康的名字就在军队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没过多久,他就升了官,当上了红31军91师276团的团长。
李云龙1934年就当上了红军团长,比陈康还早两年呢。所以,在收拾山崎大队那会儿,他胆儿特肥,敢自称“班长”,还说要“教教程瞎子打仗的窍门”。
【私自逃跑,从新四军调至八路军】
长征走完后,陈康去了抗大,进了第三期继续学习,1938年就学完了。那时候,他原来的部队红31军已经成了八路军129师的一部分,可惜他晚了一步没赶上,最后就被安排到了新四军补充营,当了营长。
红军队伍后来变成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好多军事上的领导都降了级。就拿陈赓来说,他以前是红1师的师长,到了抗战时候就变成了129师386旅的旅长。徐海东也是个军团长,抗战时也一样,只是个旅长。按说这事儿挺平常的,但陈康心里头就是不舒服,觉得自己被降级了,慢慢就开始有了不满。
陈康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他刚病了一场,从军部养好身体回来,结果就被调到新四军政治部训练队,当上了队长。他一个粗人,哪会搞那些培训干部的活儿,所以他对这个安排特别不满意,心心念念着想回到老部队,去八路军那边。
说来也怪,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的副团长叶道志,还有那个特务营的参谋徐长胜,两人都对被降职的事儿心有不甘。他们跟陈康一合计,竟然动起了当逃兵的念头。
1938年7月底的一天,有三个人找了个理由,说是要去看看皖南祁门县那片大山的地形,然后就溜走了。军长叶挺一听,二话不说,就让军部侦察科的科长李志高去追他们。李志高也是不含糊,一路追到了江西景德镇,总算是追上了那三个人。他试着劝了劝,可人家根本不听。没办法,李志高只好开了枪。结果,徐长胜被打死了,叶道志被抓了回去,就只有陈康一个人逃了出来,一路跑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去了。叶剑英元帅见了陈康,一顿数落,可也不能直接把他送回新四军。最后,叶元帅就让陈康回到了八路军那边。
【陈赓麾下虎将,“豫西牵牛”显身手】
陈康刚到八路军那会儿,由于以前有过“溜号”的经历,129师没立马给他委以重任,而是安排他去随营学校做了个教书先生。
1940年10月份,百团大战打得正激烈,386旅损失不小,特别是缺那种打仗有经验的军官。参谋长周希汉特别着急,他想到了陈康这个打仗厉害的人,就自己去找旅长陈赓,想让他把陈康调过来当团长。
陈赓心里还是有点儿不放心,觉得直接让陈康当军事老大不太合适,所以就让他先做了386旅17团的副团长。虽然是副的,但那时候17团的团长位置还空着呢,所以陈康其实干的就是团长的活儿。
1941年5月份,陈康和周希汉一起,领着队伍护送八路军的炮兵团,还有一些国际朋友去陕北。路上走着走着,突然遇到敌人埋伏,周希汉被困在一个小村子里,情况特别紧急。关键时候,陈康带着他的人马冲了过来,救了周希汉,还顺便干掉了120多个敌人。打完这仗没多久,陈康就被提拔成了17团的团长。
1942年,陈康被安排去当772团的团长。电视剧《亮剑》里头,演独立团团长的李云龙对陈康的772团不太瞧得上眼。但其实,772团在386旅里头可是顶呱呱的主力,大家都叫它“太岳军区的王牌”。反过来讲,李云龙的独立团,连个正式编制都没有,跟陈康的团比起来,那可是差了一大截呢。
抗战快结束时,陈康越打越猛,陈赓大将直接点将,让他代理太岳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后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陈康也是战功赫赫,其中最出彩的一仗,就是搞了个“豫西牵牛”行动,把国民党第5兵团李铁军部给拖得精疲力尽。
1947年夏天7月份,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冲进大别山,陈谢的部队勇敢地渡过了黄河,朝着河南西部前进。到了那年11月,国军的头儿李铁军,带着他的7个旅、3万多兵马,汹汹地杀了过来,打算一举吃掉陈谢的部队。
在黄埔那时候,李铁军和陈赓是同班同学,陈赓对他挺熟的,觉得他这人自视甚高,根本不把解放军看在眼里。陈赓打算把李铁军的队伍骗到伏牛山那儿,耗着他,拖他的后腿,直到把他拖得没劲了,累垮了,再找个机会一举消灭。至于这个“牵牛”的活儿,就交给了13旅的旅长陈康来干。
陈康手下兵力也就六千来人,不管人数还是装备,都比不上敌军,那他们要怎么执行这个计划呢?陈康心里有数,他故意装出一副要大举进攻的样子,每到一个地方就架锅做饭,大路上小路上都像是布满了解放军。李铁军真的被骗了,他一路追着陈康的部队,结果被陈康一路带到了伏牛山的深处。
李铁军的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走了好几十天,累得都快趴下了。这时候,陈康瞅准机会,带着人马一路往北冲,硬是把敌人给“领”到了主力部队早就埋伏好的地方,一下子干掉了2万多敌人。仗打完了,敌人的参谋长李英才直叹气,说:“咱们这次栽了大跟头,一半是累垮的,一半是被打垮的。”
【建国后授中将,陈赓:送他一颗将星】
1949年2月份,解放军来了个大变动,陈赓被提拔为二野4兵团的司令员。陈康呢,还是跟着陈赓干,成了4兵团13军的副军长。而13军的军长,就是当年提拔陈康的“贵人”周希汉。
之后,陈康带着队伍一路往南打,他们勇敢地渡过长江,把南昌给解放了,接着又奔赴云南,为咱们国家的全面解放立下了大功。到了1952年,陈康正式当上了13军的军长,后来他还去南京军事学院进修学习。
1955年那会儿,考虑到陈康的老资格、立的战功还有他当的官儿,上头给了他个中将的军阶。说实话,这军阶不矮了。你比如说,李云龙那人物原型,王近山,抗美援朝时他代理13兵团司令呢,到头来也是拿了个中将。他还因为这个,特意去找邓政委评理来着。
陈康自己觉得这事儿没啥大不了的,但陈赓大将军却站出来帮他说话,直接去找了组织,想给这位老部下讨个公道。陈赓大将军表态道:“要是我能,我愿意把自己的将军星拿掉一颗,给陈康加上。”
把将星随便送人那是不可能的,这事儿最终也没搞成。但这事儿对陈康的以后没啥大影响。他南京军事学院一毕业,就被安排了个大活儿,做了昆明军区的副司令员,直接从正军级跳到了大军区的二把手。
1964年,越南战争那会儿,陈康为了挡住美军,好多回都在西双版纳琢磨咋在丛林里打仗。美军情报部门搞到了昆明军区的一些训练材料,一看之下大吃一惊,直接给陈康封了个“红色中国丛林战高手”的称号。
1977年的时候,陈康被调到了兰州军区,当上了副司令员,帮忙辅助韩先楚的工作。到了1981年,陈康自己提出退休,退休后他享有的待遇和大军区正职一样。
陈康大将军活得很长久,他在2002年的时候离开了我们,去世时已经是92岁高龄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