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拱火的能力太厉害,让薛宝钗当时都慌了手脚
《红楼梦》中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情节描写,往往仔细品味才能咀嚼出其中的滋味。比如史湘云见到薛宝琴穿着凫靥裘后的连续三句话,就让薛宝钗差点惊出一身冷汗。
史湘云说:“哪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湘云笑道:“这一件衣裳也只配她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湘云因笑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玩话,恰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引第四十九回)薛宝琴来贾府后,受到贾母的喜欢,一系列的爱护举动,引人侧目。薛宝钗在贾府多年,深知人心,不免担心妹妹为人不容。才会在见到凫靥裘和琥珀来传贾母的话时,接连发声,一方面表现宝琴受宠,是与贾母有缘,贾母主动喜欢,怨不得薛宝琴;另一方面又调侃薛宝琴受宠,说我就不信哪里不如你,实际也是身体力行的表现一种“妒忌”,将贾府背后波云诡谲的人心刺破。
薛宝钗之所以如此表现,正是史湘云的这三句话不断拱火,将薛家往风口浪尖上推,才让她不得不下场灭火。
我们看史湘云这三句话的威力。第一句,将薛宝琴比较贾宝玉,说凫靥裘这么好的衣服,贾母都不舍得给贾宝玉穿,却给了薛宝琴,可见是真疼了。
史湘云如此说,就说明她心中的一点醋意。毕竟湘云是贾母一手养大的侄孙女,眼见着薛宝琴如此受宠,有点吃醋也是正常。而史湘云性格爽直,她都如此说话,就可见薛宝琴此时遭人妒忌的严峻境况。
而史湘云拿薛宝琴与贾宝玉比,就是将她与整个荣国府对立起来,毕竟要说受宠,哪个比得过贾宝玉呢?可如今薛宝琴的风头盖过了贾宝玉,别人怎么服?
都说看得说不得,这层窗户纸一挑破,怎么不叫薛宝钗惊出一身冷汗。赶忙拉着薛宝琴让史湘云认妹妹,而湘云却并没有理会。
第二句,将薛宝琴将所有人压过。说这件衣服也只配你穿,什么意思?从钗黛、三春到她自己,都不配这件衣服,不是穿了不好看,是想穿贾母也不给。
这句话一说林黛玉无疑又是搞对立,先比较了孙子,再比较孙女,而女儿的心思往往更细更重,更容易在意这些小细节。
估计史湘云这话一出,薛宝钗脑袋上得一片黑线。这还有完没完了?
第三句,将薛宝琴引向林黛玉。说“恰有人是这样想呢”。就是直接将薛宝琴与林黛玉对立起来。林黛玉那么受宠,又心思敏感,如今眼见着薛宝琴受宠,只怕心中肯定不太感受。最应该妒忌的就应该是她才是。
琥珀笑道:“真心恼的再没别人,就只是他。”口里说,手指着宝玉。宝钗湘云都笑道:“他倒不是这样人。”琥珀又笑道:“不是他,就是他。”说着又指着黛玉。湘云便不则声。(引第四十九回)
史湘云这三句话,可谓句句都是刀子,不断将薛宝琴与贾家人对立起来,估计薛宝钗当时也是一手心的冷汗,恨不得让史湘云这个冒失的丫头闭嘴。她越想替薛宝琴降温,怎么史湘云反而越拱火。
其实,史湘云的这次心有醋意,是最真实的描写。曹雪芹笔下重来不写完人。宝黛钗等人也都各有缺点和不如意之处,史湘云自幼失怙内心敏感自也不例外。但她的表达倒并不是真小气,妒忌薛宝琴得宠而安心要使坏。而是她率直性格使然,心中藏不住话。
要说薛宝琴如此受宠,贾家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些醋意,只是大家都藏在心中不说罢了。这就像袭人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的事,别人都不发声,只有晴雯不客气的指出来,不是晴雯比别人妒忌,而是心中藏不住话,就都想倾吐出来。
贾母宠爱薛宝琴是真,给凫靥裘是真,薛宝琴穿了好看别人没有是真,林黛玉心中应该不舒服也是真。只是史湘云还不知道经过“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和薛宝钗已经冰释前嫌,对薛宝琴并无醋意。但如果换了之前,林黛玉也肯定要心中不舒服的。
所以,史湘云的发难,需要客观看待,绝不可以认定她的心思偏狭。曹雪芹实际是以她之口作别人的“嘴替”,最无心的史湘云尚如此,贾府其他人心中对薛宝琴的妒忌,只怕越发的严重。但看似平静的背后,早已是暗流汹涌。薛家必须要全力化解,才可安稳渡过。
至于薛家如何化解,贾家人又如何对薛宝琴,当赖大家的给薛宝琴送花,宝琴又将花送给贾探春和林黛玉时,就说明问题在解决之中。曹雪芹不写,就需要读书人自己去意会。从这一点也能侧面体现出薛家在贾家如履薄冰的现实处境。也是读书人不可忽略的。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