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蹭饭,为什么刘邦能蹭到人人尊重,而韩信蹭到人人厌之?

郝萌观察过去 4天前 阅读数 10 #历史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金龙缠身的刘邦,没饭吃的韩信,一个蹭饭蹭成了皇帝,一个蹭饭蹭到人人避而远之。

都蹭饭,差距咋这么大?有人欠了一屁股饭钱还被人家抢着请,有人蹭几口剩饭却被人冷锅冷灶地赶走。

这不是说谁命好,是有些细节太扎眼了,藏不住。

刘邦那时候在村里没啥正经工作,闲来无事不是喝酒就是吹牛。

他那个人,说话有一套,挺能唬人。

村里有两家饭馆,一家姓武,一家是个姓王的老太太开的。

按理说,这种人天天吃白食,店家该烦他才对,可人家不但不烦,还抢着留他吃饭。

有人说是因为他喝醉酒时能“现原形”,一条金龙盘在身上。

店家盯着这事儿看,嘴都合不拢,觉得这人不是凡胎,得是天命之子。

当时老百姓信这个。

谁家要是来了个“有龙气”的人,那就跟中彩票差不多。

再说,刘邦不是光吃,他还带人来吃。

今天来五个,明天带十个。

他在那儿坐着吹牛,旁边就围一圈人,饭店的生意也跟着红火。

你说这算不算给店主挣钱?这不就是现在说的“流量”嘛。

而且他不是欠了就不认,年底还主动来“还个人情”。

店主一看,这人有前途,也不差那一顿两顿,干脆把欠账烧了,留个好印象。

说到底,这些人不是真的想当好人,是觉得这买卖值。

另一头的韩信就不一样了。

他是真穷,连饭都吃不上。

家里人都没了,身上也没个正经衣裳穿。

他知道自己有本事,就不肯低头。

问题来了,你说你将来能出人头地,可你现在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别人凭啥信你?

他住在一个亭长家里,住了几个月。

亭长还好说,觉得他可怜,给口饭吃也就算了,可亭长的妻子不这么想。

她心里一直有疙瘩:这人到底是干啥的?天天蹭吃蹭喝,连句谢谢都没有,脸皮比锅底还厚。

她也没吵,也没闹,就是早上把饭时间提前,全家人在被窝里把饭吃完了才起来。

韩信一来,锅是冷的,灶也没烧,他就明白了。

他走了,没吵没闹,也没埋怨谁。

可问题是,这种“既看不起别人又得靠别人”的劲儿,谁受得了?

漂母给过韩信饭吃。

她老人家也不是图啥,就是心软,看他饿得不行才给的。

韩信说自己将来一定报答她,漂母却说:“我又不是看你将来成不成气候,我就是看你眼下实在可怜才给的。”这话听着客气,其实心里是打了个问号:你一个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真能飞黄腾达?

从这儿开始,韩信的处境就越来越难。

他不是不努力,他只是不会“做人”。

他太看重自己的才华,却忽略了身边人的感觉。

你可以穷,但不能惹人烦。

他一副我自高洁、尔等凡人的样子,别人看着就别扭。

而刘邦呢?他知道怎么让别人舒服。

他蹭饭不是低三下四地求人,而是让人觉得你请了他,是给自己贴金。

他嘴上没说什么感谢的话,可人家觉得他有意思,愿意留下他。

刘邦不是没被人嫌弃过,他嫂子就烦他。

那回他带着一大堆人回家蹭饭,嫂子早早煮好了饭,还故意用勺子刮锅,意思是锅里啥也没有了,让他们自己知趣点。

刘邦一揭锅盖,发现饭菜热腾腾的,脸上顿时挂不住了。

这事他记了一辈子,等当了皇帝,封赏宗亲的时候,偏偏不封他大哥的儿子。

老爹看不下去,跑去求他,他才松口,但给的封号就叫“羹颉侯”。

这个封号就是讽刺当年嫂子刮锅不给饭。

张耳收留刘邦那会儿,可不是看他可怜。

他看得出来,这人不一般。

张耳当年是战国末年有名的游侠,眼光毒辣。

他觉得刘邦有潜力,愿意搭这份交情。

结果没错,刘邦当了皇帝后,把女儿嫁给他儿子,还给他封了地。

刘邦不是不会还人情,他只是不轻易许诺。

你对他好,他记着。

你让他难堪,他也记着。

这个人身上有股劲儿,别人能感受到。

韩信也有劲儿,可那是另一种劲儿。

他不屑讨好别人,也不愿低头。

他总觉得自己是块料,迟早要发光。

问题是,他没找对舞台。

他太孤独,也太骄傲。

别人看不懂他,他也懒得解释。

等他终于被张良推荐、萧何力保,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他打仗确实厉害,破赵定齐,战无不胜。

可惜,他不会掌控人心。

他立下了那么多战功,最后却被吕后和萧何联手除掉。

不是因为他没能力,是因为他让人不安心。

刘邦能让人安心。

他不怕你比他强,但你得听话。

韩信太独,他不听话,也不肯藏锋。

你说一个将军,手握重兵,却总是独来独往,皇帝怎么能放心?

刘邦懂得装傻。

他明知道有些人不服他,他也不在乎。

他只在意结果,你帮他打下江山,他就封你;你让他心里发毛,他就动手。

他不讲感情,只讲利害。

韩信讲感情。

他觉得自己帮刘邦打下天下,刘邦就该信他、重他。

可政治不是这么玩的,讲的是利益、平衡、控制。

韩信不懂这些,他只懂兵法。

蹭饭这事,看似小,其实能看出一个人的处世方式。

刘邦蹭饭,是把自己当贵客,身上带着“运气”和“气场”;韩信蹭饭,是把自己当落魄书生,靠嘴说将来。

可别人不是傻子,谁都能看出来谁是真有底气。

刘邦就算不当皇帝,也饿不死。

他家有地,有产业,小时候还有人给他过生日办宴席。

他只是懒得管这些,宁愿天天出去喝酒吹牛。

他当亭长,职位不高,可是能让他活得体面。

韩信呢?是真没依靠。

他连母亲的葬礼都办不起,却还要选一块风水好的大墓地,说将来会有万人来祭拜。

他不是吹牛,他是真信自己能做到。

可别人不信,觉得这人不靠谱。

这一点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刘邦的“蹭饭”是人情往来,是社交策略;韩信的“蹭饭”是求生,是无奈。

他们一个能让人开心,一个让人不安。

人心是最公平的秤,谁值钱,谁尴尬,一称就知道。

刘邦靠着人缘起家,靠着眼光治国,最后坐稳江山。

韩信靠打仗出名,却因为太刚太直,走到了尽头。

他们的命运,不是偶然,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参考资料:

《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书·高帝纪》

《资治通鉴·汉纪》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郝萌观察过去

郝萌观察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